我在1982有个家 第8节(1/2)

真相就在眼前!

“王老师你这是干啥?”刘红梅愕然问,“算命?你靠算命算数?”

王忆哈哈笑了起来:“不是,我是在掐指头做运算!”

“答案是81年比79年增产了380%。”

王东喜听到这数字后看向王向红:“支书,这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人的干活积极性提高太多了,你看这新闻……”

“我看这新闻夸张了。”王向红接过他话头,“咱虽然是渔民不是农民,但也种着地,一亩地产粮多少咱不清楚?”

“两年增产380%,哼哼,四年增产760%?那是不是再过一百年,光靠他们社队的地就能养活全国老少?”

“这不对,这是高指标、浮夸风的错误!”

王东喜愣了愣看向刘红梅。

刘红梅低头不语。

王向红继续掷地有声的说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这是要闹笑话的!”

王东喜低眉顺眼化作小媳妇,他又翻了翻报纸指向一篇说道:“王老师,那你给读读这个新闻。”

王忆说道:“这篇新闻还是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是继续支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副标题是全国农业银行分行行长会议提出农村金融政策工作任务。”

“今年农村金融工作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大力筹集资金,管好用好资金,继续支持农林牧副渔各行业和农村工商业的全面发展,坚定支持经党中央经济改革……”

“行了,不念了。”王向红端起茶缸喝了口水,“东喜你和红梅是想拿王老师当枪使呀?你俩对联产承包不死心!”

王忆一听这话恍然大悟。

从他答应做教师开始,三人就称呼他为王老师了,这显然代表认可他的能力。

王东喜所谓的考核是想借他的嘴巴在岛上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显然,王向红是反对这项工作的,估计王东喜刘红梅等人已经多次劝说他但无用,于是把主意打到了王忆这个大学生头上。

也就是说他这刚当老师还没有坐热屁股,就让人给算计了。

王忆感叹,城市套路多,我要回农村,农村道路滑,套路更复杂!

第7章 走上巅峰

王向红对三人说道:“东喜呀,我清楚你为咱队里谋发展、找出路的心意,但你毕竟年轻。”

“年轻人有闯劲,这是好事,可却容易犯错误。”

“国家政策这潭水很深,你们年轻人腿长见识短,趟不过去。”

王忆点头,这水太深喜子你把握不住。

王向红继续说道:“人嘴两张皮,上下一碰就是一句话,这个简单,可是老百姓真要讨生活也这么简单?”

“不说别的,咱这个岛的情况你们都了解,以前有部队营房,王老师还不知道,你们学校就是部队宿舍,我们村委办是部队留下的办公室。”

“咱岛上为什么有部队营房留下呢?东喜你说给王老师听。”

王东喜垂头丧气的说道:

“咱天涯岛位置在外岛的前头,面积大又有山,以前上头觉得有发展价值,想开发一下,在这里开设个训练基地。”

“结果来了以后发现咱岛上缺水也缺地,后勤补给太费劲了,于是就放弃开发咱这个岛屿了。”

王向红说道:

“不止如此,我早就说了,咱天涯岛战略价值不行,太靠外了,要是以后海上有什么战事,战火先把咱这里给夷平了。”

刘红梅钦佩的说道:“支书不愧是打过渡江战役、进过金陵总统府的人,就是懂战略。”

她问王忆:“王老师,这用文化人的话怎么说?”

王忆说道:“高瞻远瞩,洞若观火,独具慧眼,站位高、眼界远、格局大,卧龙凤雏,牛逼plus!”

刘红梅听的竖大拇指:“虽然咱不懂王老师这都说的啥,但能听出这些词牛逼。”

王向红瞪她一眼:“你不用给我说好听的,你就不能跟你男人学着点,踏踏实实干活、一心一意为社员服务,别老鼓弄着想让咱岛上分家。”

王东喜惭愧的说道:“支书,您别说了,我错了,我好高骛远、贪功冒进。”

他和刘红梅对视一眼,夹着报纸灰溜溜的跑了。

王向红将烟袋锅在桌子上磕了磕,问道:“王老师,你是大学生,有文化有见识,那你觉得我刚才的话怎么样?”

王忆心里一凛,轮到自己了。

他了解后世政策发展,所以很清楚王向红的保守问题。

而且他也意识到了这种保守给天涯岛未来所造成的破坏多可怕。

听他父亲所言,九十年代开始天涯岛的经济就很困难了,岛上问题多多、矛盾重重,不少人家拖家带口的离开了家乡。

现在与王向红接触了,他便猜测王家村未来的落魄可能跟王向红的保守和古板有关。

他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经济无论如何是要发展的,村民未来要过好日子,那就得谋发展、求致富。

但这话他没说,现在说也没用,毕竟他只是刚回乡的大学生,没有权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