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66节(1/2)

海风也冷了,肚子还饿了。

前面看着他批评民兵队大家伙还可以看热闹、看新鲜,这会听他批评全员大众自然就不乐意了——

批评别人我欢呼雀跃,批评本人我彼其娘之。

而且王向红还拿徐进步的往事来举例,这件事他已经说过不知道多少次,大家伙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自然越发不耐烦。

王向红也不傻。

这会虽然天色黯淡了可没有夜幕降临,他听得见叹气声、看得见撇嘴皱眉的表情,于是他生气了。

“……徐书记上了办公楼却从没有高高在上,更不去吃喝享乐,他没有一天忘记了渔工和渔民,只要进了渔工单位、到了外岛队集体,就会跟大家伙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铺!”

他一边说一边阴沉着脸扫视全场。

最终当有人打哈欠的时候他忍不住爆发了:“咱队里开个生产大会你们一个个的都是什么态度?这才几点钟?还不到六点呢就不耐烦了?想要结束了?”

“你们不爱听我的话了是不是?行!那我不说了,你们就给我干坐到七点钟!”

“文书看表,不到点谁也别想给我抬腚!”

王忆一看这样可不行。

王向红今天算是饶他一命,除了敲打他几句并没有批评他更没有冲他动手,让他占了便宜。

而他能占便宜的原因之一是王向红没有很生气,如果他生气了肯定要找口子发泄,那样自己的舒坦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

犹豫了一下,他去安抚王向红:“支书您先别生气……”

“你也不耐烦了?想结束大会了?”王向红毫不客气的问他。

王忆赶紧表态:“没有,我第一次参加咱队集体的生产大会非常兴奋,怎么会不耐烦?”

“我看咱们社员同志们也没有不耐烦,只是大家伙认识到了自己错误,支书您的话真是让人振聋发聩、高屋建瓴,确实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王向红冷笑:“你当我老糊涂了?你看看他们这幅样子,一个个恨不得赶紧长翅膀飞回家里,这是认识到自己错误了?”

王忆说道:“那绝对没有,是支书您的批评让大家心里惭愧了、坐不住了。”

王向红又是冷笑一声,他可不好糊弄。

他说道:“那我不批评大家了,大家伙坐到散会吧,我陪你们一起坐着,省得有人说我是大家长作风!”

然后他真坐到了地上去。

王东喜向王忆发出求救的一瞥:“你是文化人,这事怎么办?”

王忆苦笑一声,低声问道:“支书有啥爱好吗?或者说咱要是提点什么能让他高兴起来?”

王东喜想了想也低声说道:“他爱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烈火金刚》——可这没用,晚上收音机里也没说评书的呀。”

听了他的话,王忆一拍手。

收音机里没人说,那可以由我来说!

讲故事读小说而已,搜一贼!

他就当刚才读报了,直接走到办公桌后坐下说道:“支书、各位社员同志,大家伙干坐着没意思,干脆我给大家伙讲一段评书吧。”

“平日里大家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讲个评书、说个故事,也算是响应中央号召、丰富百姓精神生活!”

全场都愣住了。

王向红浓眉一皱想发火,可话到嘴边说道:“你还会说评书?你有这本事?那你说一段听听。”

王忆说自己先去一趟厕所。

进厕所他拿出手机找到听书软件看了看以前缓存的内容,然后他耳朵戴上蓝牙耳机。

正好这两天天冷,他带上帽子捂住了耳朵,这样软件播放他听的清清楚楚。

当然一字不差的进行复述是不可能的,但软件里的人语速缓慢,他复述起来能跟得上内容。

差不多后,他回去坐下拿起喇叭筒开始抑扬顿挫的说了起来:

“各位社员同志,那今天我小王献丑了,给大家伙来一段评书,说的不好,那大家伙多多批评、多多包涵,说的好了,大家来点掌声鼓励鼓励。”

“好,各位看官且坐好,咱们这就开始了!”

“咳咳!”

“我的家族有一段禁忌历史,从小我就被严厉要求不准对外讲述。但如今我遭受诅咒命不久矣,于是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要把这件事告知大家。”

“这件事要从我的祖父说起,他叫胡国华,祖上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地主,最辉煌的时期在城里买了三条胡同相连的四十多间宅子,其间也曾出过一些当官的和经商的,捐过前清的粮台、槽运的帮办……”

第59章 一卷评书平人心

《鬼吹灯》!

王忆决定用《鬼吹灯》来救场。

第一这小说实在精彩;第二这小说的故事背景对当下年代的人来说很有代入感;第三他对这本小说足够了解,还有一个第四点:

鬼故事在农村太受欢迎了!

唯一要担心的是,对于82年的社会环境来说《鬼吹灯》的主题有点违规——封建迷信、盗挖人墓,恐怕现在的人接受不了。还好他现在要念的是第一部 ,这一部里老胡和胖子不是当兵下乡就是跟随考古队行动,不牵扯盗墓话题问题不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