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85节(1/2)

二姑娘来弟也开口:“我以后给王老师当媳妇儿。”

王忆哭笑不得:“别别别,你们以后好好念书就是对王老师最大的报答了!快吃快吃,吃肉别啃骨头了,骨头留下我捎回去喂狗!”

黄小花讪笑道:“王老师,这骨头炖的还轻呢,喂狗多可惜,再回锅炖上还能炖骨头汤呢。”

王忆没话说了。

这顿饭吃的还行,萝卜炖大虾味道真不赖。

他叮嘱五个孩子去上学,然后带上大迷糊走人。

回到听涛居他把这次得到的第一版人民币拿出来仔细查看。

最大额度五万块!

这张五万块颜色是绿色,上面有一台收割机在工作,王忆对这张钱可太有印象了。

这是第一版人民币里比较珍贵的币种之一,像他手中这么好的品相能卖五万以上!

除了五万的币值还有小一些的,王忆赶紧找四大天王。

所谓四大天王分别是10000元面值的“牧马图”、10000元面值的“骆驼队”、5000元面值的“蒙古包”和500元面值的“瞻德城”。

其中牧马图号称四大天王之首,它在拍卖会上曾经拍出260万的身家!

可惜四大天王过于珍稀,王忆没找到。

但这次的纸币可不少,大小总共有二十八张,只要能带到22年合计起来绝对是一笔巨款。

唯一问题是不知道它们能不能都带回去。

收拾好这些人民币,王忆背着手出去溜达。

要准备下午上劳动课了。

现在学校有点焕然一新的味道,所有校舍外面都抹上了一层石灰,看起来亮堂堂,很白净。

民兵队隔着一天就修一次屋顶,现在屋顶已经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修修补补一下。

这样王忆要等待的就是潘锦华送来玻璃,给门窗镶嵌上玻璃,那这学校就算是焕然一新了。

想起这件事他有些疑惑。

潘锦华不是说昨天下午就能送玻璃取牛仔服吗?为什么今天都还没有来?

王东喜在门口刷喇叭。

王忆问道:“怎么又把喇叭给卸下来了?”

王东喜笑道:“这不是你昨天建议给它弄个雨罩子吗?上午支书让祥高老叔给弄好了,这会给它安上,另外支书想起咱库里还有油漆,拿出来给它刷一层油漆,这样不怕风吹雨淋。”

王忆说道:“库里还有油漆?这个好,你能不能给学校支点?我给外墙刷点字。”

王东喜犹豫的说道:“这得支书批……”

“那就让他批!”

“行!”

王忆想起午饭时候队长说的话,便问道:“对了,文书,什么叫尿素裤?”

王东喜诧异抬头:“你不知道尿素裤?”

他又恍然:“也对,你们大学生讲面子,怎么可能穿尿素裤?我看报纸上说国家给你们批了人造棉,可以穿人造棉衣裳对不对?”

王忆含糊的说道:“我不太在意穿着,你给我讲讲。”

王东喜说道:“这个有什么好讲的,你不该比我了解的多吗?我就是看报纸上说国家发明了人造棉来代替棉花纺织布,据说这个比棉布经久耐穿,但产量小。”

“国家照顾大学生,就向你们每人发了一张‘购买人造棉证明’,凭证购买,你没买吗?”

王忆避而不谈,说道:“我不是问你人造棉,人造棉我当然清楚,我是问你尿素裤。”

“哦,难怪,”王东喜恍然,“尿素裤你不了解很正常,这是农村的东西,现在不时髦了,以前、七几年的时候,嗯,七几年的时候这东西可厉害了。”

“是72年开始有这个的,这事我去县里开会时候听人说过,小鬼子首相田中角荣跟咱签了合同,咱开始用煤炭换他们的尿素。”刘红梅见两人在聊天便也走了过来。

王东喜听到这话生气起来:“小鬼子坏透了,我听说他们岛上没有煤炭,从全世界各地买煤炭,然后都埋在他们家门口的海湾里,等着世界上的煤炭挖光了……”

“继续说尿素裤吧,咱不提小鬼子。”王忆知道小鬼子往东京湾埋煤炭的事是流言,不过他不知道这流言在82年已经出现了。

“噢,继续说尿素裤,”王东喜说道,“当时咱农村布少,娃娃长到七八岁夏天光屁股的还很常见呢,后来咱国家跟曰本建交了,从曰本进口了尿素,他们有钱,尿素袋子都是化纤布的,而且那布很结实,做裤子可好了。”

“不过得染上颜色。”刘红梅又插了一句,“要不然土白色可难看了,上面还有字,染上个蓝色黑色就好看了。”

王东喜笑道:“那可不有字吗?当时有顺口溜就说这事,干部见干部,比比尿素裤,前头曰本产,后头是尿素。”

“还有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尿素裤,有黑的,有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

王忆说道:“什么叫‘没有社员的’?穿尿素裤的不是社员?”

“不是社员是干部,社员哪穿得上?”王东喜摇头,“没有关系穿不上,咱农村是公社管理,化肥农药的采购、使用都是公社和各生产队负责,当时尿素分下去,尿素袋就让干部们私下里分了。”

“后来有人把这事告县里头革委会了,革委会就出规定,这个不准自己分,得往外卖——不便宜,那年头就得一块钱一条袋子!”

王忆疑问道:“既然这样,那队长家里怎么会有尿素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