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7节(1/2)

两人拎着水桶挎着网兜上礁石,老黄抢先一步去给他探探路。

嶙峋的礁石上珍藏最多的便是各种贝壳类。

王东美说道:“中午给你炖个汤,鲜的能让你吞掉舌头!走,跟我去找触!”

触是当地人对藤壶的称呼,这是一种很不好看的小贝类,王忆早就听说过它的鲜美了,只是一直无缘得见。

藤壶喜欢生活在海边岩礁潮间带附近,喜聚集生活,它们自己没有捕食能力,需要浪潮送来海水中的微小生物,所以它们生活的地方必须得有激烈风浪。

老龙湾孤悬海上、地势复杂,每天都有海浪如千军万马般咆哮而来,撞击上礁石高高震荡,给藤壶提供着丰沛食物。

天涯岛的汉子们都对老龙湾了如指掌,王东美带路很快找到了两片分开的礁石。

在这两片礁石之间便生长着无数的灰白色小火山,形如圆锥,它们密密麻麻的附着在礁石上,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藤壶生活区对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是一种煎熬,还好王忆没有这毛病,他看到众多藤壶密集生长只感觉开心。

王东美叮嘱他:“王老师你注意脚下,一定一定要小心,这里要是被风浪打下去可就遭罪了!”

他带了小斧头,贴着礁石开始取藤壶。

王忆很小心的跟随在旁边,他低头往下看,有潮水哗啦啦的涌来。

两片礁石之间缝隙狭窄,潮水涌进来后左右激荡,卷起千堆雪、带着万般煞!

潮水退去,还有海螺出现在礁石上。

也是锥形,但又扁又圆,灰褐色的外壳上还有纵向的螺纹。

王忆猜测道:“大美哥,这下面的是马蹄螺吗?”

王东美低头看了看说道:“对,马蹄螺,这东西不好找,它们平日里生活在海水里的礁石上,只有退潮才会露出来,这个地方潮水总是起起伏伏,把它们给露出来了,你等着,我去捡点。”

王忆说道:“可别,太危险了。”

站在他身边的老黄看着他们对马蹄螺指指点点,顿时灵巧的跳下礁石叼着马蹄螺跑了上来。

王忆一看乐了,赶紧撸狗头:“我真是没白养你,知道给我找吃的!”

王东美仔细打量老黄,说道:“王老师你这条狗真通人性,它肯定不是流浪狗,是有人训练过的水猎犬,所以才知道叼海螺回来。要是我猜测不错,它恐怕还会帮你叼网兜、拉渔网呢!”

王忆回忆着说道:“对,我第一次见着它的时候,它叼着一个装满海货的网兜来找我。”

王东美说道:“那就没错了,这是被人训出来的水猎犬,不知道怎么走脱了。”

老黄继续在礁石上蹦蹦跳跳,将露出来的马蹄螺挨个叼了回来。

王忆起初有些担心。

这里海浪有点凶猛。

结果老黄很有眼力劲,它反应快、动作迅捷,每次都是瞅着浪花落下去叼马蹄螺、抢在海浪冲锋之前跑上来。

王东美很快的凿击下一堆藤壶,说道:“先弄这些吧,这玩意儿做汤的,没必要弄太多。”

“走,咱去找黄螺,现在是吃黄螺的好时节。”

“三月三,黄螺爬上滩?”王忆说了一句当地的俗语,这是他领着学生捞海苔时候听学生说的。

王东美笑道:“对的,现在黄螺又肥又多见,要是找的多我回去给你做螺酱吃,那个可鲜了。”

他们在礁石上走了一阵,老黄知道他需要贝类后开始展示自己的本领,很快它叼着一团破渔网跑来。

这渔网乱七八糟了,上面附着生长了一些黑漆漆贝壳。

王忆笑道:“老黄找到了一些淡菜。”

淡菜就是贻贝,有些地方也叫海虹、青口,名字很多。

王东美说道:“这可不是淡菜,这是毛娘,比淡菜珍贵多的多。”

“我看着它们长得一样啊。”王忆捡起渔网看去,上面分明就是一个个的贻贝。

王东美说道:“长得差不多,其实它们是一个东西,不过淡菜都是养殖的,个头大,毛娘是野生的,个头小、长不大,但是鲜味却要强很多,也少见很多。”

“老黄挺厉害的,我今年还是第一次看见毛娘呢。”

王忆给老黄一个撸狗头,决定回去给它弄点奖励,比如一个么么哒。

黄螺漂亮好看又好吃,营养丰富,但不太好找,它们平时藏在泥沙里,只有涨潮退潮的时候才冒出来动弹一下。

还好现在是黄螺一年中最活跃的季节,王东美领着王忆沿着礁石边去找,断断续续找到一些。

王忆低头仔细寻觅,看到礁石上贴着几个大小不等的贝类,说道:“大美哥,这里也有一些海贝,能吃吧?”

王东美看了看说道:“能吃,而且很好吃,那是小鲍鱼!”

王忆说道:“小鲍鱼?跟鲍鱼不像吧?”

这海贝个头确实小,跟他拇指肚差不多,它们顶着一个青灰色贝壳,跟鲍鱼那色彩绚丽的外壳完全不同。

王东美解释道:“小鲍鱼是它外号,它叫胭脂盏,好像也叫帽贝?你看它像不像是螺肉上戴了个贝壳帽?”

“这个咱不弄了,弄不成,别看它们个头不大,可吸附力特别强,所以才叫小鲍鱼,如果没有铁凿子咱根本弄不下来,别浪费那个时间了,有这时间我带你找佛手贝。”

佛手贝的名字来源是因为它们长得形似佛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