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30节(1/2)

他一番警告男生们都老实了。

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脑袋没有砖头硬。

王忆说道:“一人一个陀螺,陀螺是用鞭子抽的,你们给我记住了!抽陀螺的时候必须得注意安全、注意彼此距离!”

“鞭子只能抽陀螺,谁要是违反了规定,我就没收他的陀螺!”

“听明白了吗?”

学生们扯着嗓子喊:“听明白了!”

王忆招招手,一人一个陀螺发下去。

陀螺这东西是经典玩具,但外岛少见,原因无他,正如王祥高说的那样外岛缺钢材更缺做陀螺必备的钢珠。

学生们拿到陀螺真是欢呼雀跃,一个个兴奋的脸色通红。

王状元翻来覆去的看,说道:“这陀螺真好真漂亮,比我城里表叔的那个好,这转珠真大真亮真滑溜呀!”

“转珠大怎么了?”王丑猫问道。

激动之下王状元搂住他说:“你不懂吧?转珠越大转的越快越稳当,越滑溜也会转的越快。”

王忆摇摇头。

陀螺转速其实跟半径、重心高度有关,转珠不是越大越好,反而小转珠更能出来高转速。

不过这无所谓了,学生们能玩的开心就行。

他跟学生们说:“这些陀螺都是刚做出来,所以还比较毛糙,你们谁家里有砂纸可以用砂纸摩擦一下,把它给打磨光滑。”

学生们恍然大悟,对,打磨光滑了更漂亮!

王忆把几条鞭子分下去,让孙征南先教导他们玩陀螺,同时再次叮嘱要小心鞭子伤人。

孙征南点头说他会注意这点,会教导学生小心使用鞭子。

王忆又喊了大迷糊一声,让他把筛选出来的羽毛都送过来。

他选的羽毛都是野鸭的。

正好之前和这两天他们收获的野鸭最多——现在队里每天早晚都安排社员带着望远镜去红树岛狐假虎威,每天都能多多少少没收几只鸟,全存在大灶风干了起来。

大迷糊把羽毛送过来,王忆让助教们分下去,然后又分了圆铁环和螺丝帽。

两个圆铁环中间夹住螺丝帽,中间穿过一个小铁筒,再用他在五金店买的铁用聚力胶水进行粘贴。

于是不管铁环螺丝还是从它们中间穿过的小铁筒便被固定在一起,这时候把羽毛插进小铁筒里用胶水粘住即可:

毽子就这么简单!

相比陀螺毽子制作难度低,女学生们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玩过,只不过她们自制的没有王忆给教的这么精美结实。

她们拿到自己制作的毽子跟男学生拿到陀螺一样喜爱,且更加珍爱,毕竟是自己亲手做的,是劳动成果。

这样加上女学生本来性子就内向,她们拿到毽子后不去玩,都收在手里喜滋滋的看。

王忆说道:“大家去玩呀,别怕玩坏了,你们又踢不坏铁基底,顶多坏了羽毛,咱不缺羽毛,坏了再换新的!”

这话总算鼓动了学生们,她们对视起来,要好的伙伴们三三两两成群结队出去玩了起来。

王向红看着在操场上玩的不亦乐乎的男女学生便上来看,然后对王忆说:“王老师,你留下了鸟毛就是给学生做毽子?我还以为你要卖呢。”

王忆问道:“鸟毛也能卖?”

“能,”王向红说道,“还能换糖呢,鸡毛换糖、换小孩玩意儿,我小时候就有了,那是解放前,我现在还记得是多宝岛的丁二黑划着船在各个岛收这些东西。”

“鸡毛鸭毛鸟毛能换麦芽糖、换小拉炮、换小挂的鞭炮、换正月十五用的滴答花、换一把瓜子花生,能换的东西挺多呢。”

准备去县里的王东喜看见两人在聊天也过来凑热闹,他说道:“支书,现在也有干鸡毛换糖的了,你们上次在收购站没碰到吗?也是多宝岛的人,一个黑脸男人。”

“现在鸡毛能换的东西可多了,针线、发卡、手帕、头巾等等,鸡毛多了能换的东西也多!”

王向红诧异:“是吗?现在又能鸡毛换糖了?这不是违反国家政策规定,属于投机倒把行为吗?”

王东喜摆摆手,他跑回去搜出来一张报纸递给两人看:“看这个,报社还给报道这个事了,给他们请功摆好呢!”

王忆看了看,这是一份《江南日报》,属于地区性权威大报。

报纸是81年的,第二版的标题是:《鸡毛换糖的拨浪鼓又响了》。

下面有个豆腐块报道:

鸡毛换糖是个苦差事,大家在喝酒吃肉欢度春节,他们却带着干粮迎风踏雪、爬山过涧。数十天时间过去了,吴厚财身上掉了几斤肉,但收了鸡毛400多斤,且质量好,同时还收得其他猪羊鸭毛以及骨头、塑料和胶鞋等破旧二三十种,纯收入达300元以上。回家后他和家里人美美的盘算起来,有了这笔钱垫脚,加上生产队发的款再养4只大肥猪,日子就好过了。隔壁邻居也说:‘今年的吴厚财可真发了财’。

王向红看后表情复杂。

王东喜赶忙说道:“支书,你看国家和政府在鼓励老百姓做生意、搞活经济呢……”

“你不去电业局在这里鼓捣什么?”王向红一句话封死了他的嘴。

王东喜悻悻然:“这就走了。”

王向红咂咂嘴,卷起报纸夹在腋下坐在操场边看学生闹腾。

天涯小学复学后的第一堂体育课,男学生有了陀螺女学生有了毽子,他们又是高兴又是运动,一个个脸膛通红、大汗淋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