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58节(1/2)

漏勺不甘示弱:“我娘是你的奶奶,你把这话回去说给你爹听,看你爹怎么揍你!”

王忆认出这个小孩,因为小孩给他印象挺深刻的。

当初大胆夫妻想把城里表妹介绍给他,然后请他去吃饭,吃完饭他在祖祠前看人推磨时候碰到过小孩,他对这个名字记忆深刻,叫猪蹄!

看见猪蹄他才意识到,队里还有孩子没来上学,于是把猪蹄喊下了叫过来问道:“猪蹄,你怎么不来上学?”

猪蹄对他倒是顺从,一喊就过来,但过来了也不说话,只是低着头。

王忆对王丑猫招招手,把猪蹄的碗递给他说道:“去打一碗,跟漏勺师傅说一声,多给点粉条和花脂。”

王丑猫对他盲从,二话不说立马去排队。

王忆摸摸猪蹄乱蓬蓬的脑袋说:“中午饱饱的吃一顿,下午过来老师给你理个发,等老师再给你发一身新衣裳。”

猪蹄还是低着头不说话。

一碗菜拿来,热气腾腾满满当当。

王忆递给他,他低着头端着碗走了。

早上跟秋渭水在码头搭话的春茗嫂子过来送钱。

她手里拎了个篮子,见了秋渭水递上去:“蛏子、海虾、淡菜、小墨鱼、石甲红,家里没啥好的,这都是昨晚和今天早晨捡的,嫩、鲜、滑,小秋你尝尝。”

秋渭水要拒绝,王忆笑道:“拿着吧,嫂子一片心意。”

听到这话她便接过篮子,说:“嫂子你把你幺弟媳妇的号告诉我,我给你尽快捎过来。”

春茗嫂子高兴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急不急,下个月才办婚礼呢。”

中午王忆把小海货给简单来了个白灼,然后调了个酱汁让秋渭水来蘸着吃,然后再来一碗烩菜。

秋渭水在树下支起桌子,两人坐在槐树下嗅着槐花香吃的慢慢悠悠。

初夏的海风真舒服,恰到好处的吹在人身上。

到了吃饭的点,岛上四处炊烟袅袅,远处海上有大船拉响汽笛。

呜呜的声音悠长绵软,压过海浪声传到岛上来。

秋渭水胃口很不错,说说笑笑的把一碗烩菜都吃掉了。

海货也吃的差不多,小老鹰跑来蹭饭,蹭了一把蛏子肉和几条小墨鱼,吃的心满意足又回去藏了起来。

王忆觉得它没有个鹰样子,太弱鸡了。

下午邮电局的船来的挺早,王忆把秋渭水送上船,生产队给她准备了礼物,都是岛上特产。

黄鱼鲞、墨鱼鲞、虾干、海米、瑶柱、鱼干等等,给装了一箱子。

王忆到了后张有信说道:“来的正好,王老师,有你的货件,都是沪都过来的,一共有四个箱子。”

沪都来的货件?

王忆疑惑,自己不是昨天刚去邮电局办的邮递吗?这外岛的快递效率这么高了?

他凑上去一看不是自己的箱子,还真是沪都邮寄过来的。

然后看看邮寄人,哦,杨兵、陈谷,这是外贸市场又给邮寄东西了。

里面应该还是办公用品,还挺沉重的。

随着货件还有一封信,王忆打开一看,是杨兵的来信。

这位主任不愧是孔孟之后,确实有几分的文采,一封信写的洋洋洒洒,王忆横竖没事干,仔细看了一会,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信纸都写着一行字是:

王校长,你怎么还不来送锦旗?!

王忆让张有信先别走,他要了信纸信封当场回了一封信,也是洋洋洒洒好些字,然后字缝里也就一行字:

锦旗制作较难,外岛条件不好缺材料,正在制作中,等到制作完全立马去沪都见杨主任!

邮寄了信、送走了秋渭水。

然后学生上劳动课,王向红安排的社队企业工作小组也到了,一共来了五个妇女,刘红梅带队,还有秀芳等人,全是生产队里手脚麻利的妇女。

这样王忆只剩下一件事了。

开工做海鲜小凉菜。

全力给生产队搞钱!

第171章 民兵队换制服

22年的凉菜行业早就已经大放光彩,得益于调味料的丰富加上东西南北各地区物资交流的便利,各种凉菜那是灿若繁星。

海鲜小凉菜是其中特别灿烂的那几颗星之一。

特别是这些年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海货被送到了西南西北各个地区,各种拌菜成品酱包、料包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王忆各式各样的采购上了一批带了过来。

外岛海货多,小海鲜尤其多。

特别是赶海捡到的,都是个小味鲜数量多,在社员们手里这东西没价值,可如果加上佐料调个味儿,那价值就大了。

王忆从大灶里拿出来一些黄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