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274节(1/2)

他让墩子开车送自己回到公务员小区,用刚拿到的钥匙打开房门,里面空空荡荡、安安静静。

挺好的,以后他在22年有个正式落脚地了。

但这不是个家。

82年的听涛居不是他的房子,可却让他感觉那是一个家。

他在房子里转了转,随便开了一扇门回到82年。

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王忆伸着懒腰走出去,夕阳西下。

世人但爱朝阳美,而他独好黄昏。

或许是他性子内敛,他总觉得朝阳光芒过于锋锐,而晚霞则温柔的多,像母亲慈祥的目光。

也或许是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让他渴望清净和温暖,朝阳的出现更多代表热闹——与他无关的热闹,一种喧嚣。

站在山顶能遍览黄昏。

他遥望海洋,海路漫漫,不见尽头。

蓝天白云在头顶飘荡,开始炽热的海风炽烈的拂身而过。

天气很好、空气很清新,散落在海上的其他岛屿依稀可见,或许具体看不清什么,可是那股清晰的碧绿却总能映入眼帘。

这是热情而绚烂的夏日傍晚。

已是黄昏,天远云高暮色来,社员下工、渔民归来,岛屿上的烟囱又开始缓缓地冒起白烟,渔家人摇着船踏破晚霞归来。

夕阳红,海上更红,波澜荡漾的海面上出现一片片的橙红,数不清的橙红,像是万千灯火。

渔民们摇橹归来就是回岛上去找他们家的那一盏灯火!

看到这里王忆就猜测,估计渔民跟自己一样也喜欢黄昏,黄昏到来一天的劳作就算结束了,就可以与家人团聚了。

因为历经风浪,所以对渔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家族大集体是一种信仰,这就是王忆这个王家子孙归来的时候,岛上族人会在当天就热情的接受了他。

眼前悠然的黄昏让他颇感放松,于是他回去拿了瓶米酒倒在杯子里慢慢喝了起了。

甜米酒和初夏的黄昏很配。

他小口小口的抿着米酒看着海上,一海晚霞正婆娑,千百碧浪争潮头。

下工的妇女不忙着回家做饭的就会来到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着海上,等着自家男人所在的渔船归来。

夕阳渐落,红霞变紫霞。

海面从橙红变成暗红,又变成暗紫,最终黑夜降临了。

暮色沉寂,月亮清晰,还有满天繁星高悬苍穹,王忆喝掉最后一口米酒仰望星空。

真干净、真清澈的夜色!

大迷糊叫他吃饭,说道:“王老师,今天漏勺做了手擀面,用了你给的那个油辣子,他热了热泼在上面说好吃。”

王忆点点头道:“油泼辣子手擀面确实好吃,加一点醋,带上酸味更好吃。”

面条已经舀出来了,一人一碗拇指宽的大面条,雪白浓稠的面汤、鲜红滚烫的油辣子,还有几条香菜花。

王忆倒了点醋端起来吹了吹吃进嘴里。

入口绵软有嚼劲,酸香开胃又麻辣!

他在门市部里吃面,有人来打醋:“王老师,给我打一斤醋吧。”

王忆抬头看了看说道:“嫂子你怎么自己来打醋?让孩子过来打醋就是了。”

妇女无奈道:“让他来打一斤醋,到家里就剩下半斤了!”

孩子没有饮料,而外岛的米醋带甜味,所以他们有的能忍着酸味把米醋当饮料喝。

王忆问道:“那个嫂子,这里有咸菜你要不要买点回去?小榨菜,味道挺好的,五毛钱一斤。”

妇女咋舌:“啊?咸菜要五毛一斤?快赶上鸡蛋了呀。”

王忆笑道:“这咸菜好吃,而且耐吃,一斤全家能吃上几天呢。”

他发现岛上实在缺蔬菜,咸菜都是老萝卜疙瘩,所以就往这边带一些咸菜过来卖。

之前他也带过榨菜,但都是自己吃,这次他带了一桶榨菜丝,味道甜滋滋很好吃,岛上人肯定会喜欢。

他让妇女尝了尝,妇女果然心动了,让他记账买了一斤榨菜丝。

王忆打开账本找到她家鸡蛋数量,按价值抵扣。

青婶子、满山花等人一起过来,看见他的账本后便笑了:“王老师,你这门市部现在成了咱队里的鸡屁股银行。”

“王老师可没经历过鸡屁股银行时代。”

“六几年的事,那时候也有王老师了,不过当时王老师估计不记事呢。”

王忆给她们抓了把花生米,让她们边吃边聊天:“什么鸡屁股银行?我还真没经历,是不是鸡下蛋然后存起来换钱?”

“不是,直接换东西。”满山花笑道,“六几年的时候日子紧巴,不管大人小孩,一人一年就是三百六十斤口粮,这就叫‘累不累,三百六’——不管干的活累不累,一人一年三百六十斤口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