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30节(1/2)

“算了,这事我自己心里有谱就行了,来,支书、文书,吃点花生米,花生米就酒,越喝越有。”

他也跟着喝了半杯,反正喝完之后回去睡觉。

三人吃着喝着聊着,一杯酒慢慢悠悠喝了半个钟头!

王忆:失算了!

他早就想睡觉了!

按照他的想法王向红和王东喜应该是三两口喝了酒回去休息,结果两人不是一口口的喝,是一下下的抿。

抿一下聊几句、吃个花生米聊几句,聊的很热烈。

终于酒空了、菜肴光了,两人扣了杯子哼着《地雷战》往外走去:

“埋好地雷端起枪,满山遍野摆战场,坚决消灭侵略者,武装起来保卫家乡……”

王忆关了门跟着他们走出去。

此时的天涯岛终于恢复了往日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他侧耳听去只有两种声音,风吹树枝树叶‘刷刷刷’,海浪翻涌‘哗啦哗啦’……

夏日的白昼漫长而燥热,这样夜晚的时光便珍贵且清透。

海风徐徐吹来,带走阳光晒在山石上的燥热留下刚刚好的温暖,王忆伸了个懒腰往海上、往山下看去,分外慵懒。

满天的繁星光芒闪亮,彰显的夜幕越发黑暗,繁多的星光洒在海面上,星海就此诞生。

海岛上的渔家人已经睡了,只剩下蓄电池供电的路灯还在亮着,还在散发着昏黄的光芒。

渔家灯火,彻夜不眠。

这与王忆刚登岛时候的天涯岛完全不一样,那时候到了夜里岛屿一片黑暗,有种说不上来的压抑。

如今好像仅仅是多了一些路灯,然后岛屿的夜晚也活泼起来。

静谧的夜幕中只有海风不停息的吹来,天地清净,王忆静静的走在山上依稀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天涯岛真是一个宝地,自己一定要在82年带着它走向辉煌,22年的天涯岛也不能再荒弃,他要想办法租赁下岛屿变成自己在22年的基地!

借着酒劲他回去倒头便睡。

一觉醒来,新的一个月到来。

一年一度儿童节。

早上的广播里便应景的播报关于儿童节的新闻: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忍不住想起1950年的6月1日,当我们的回忆奔赴首都中山公园音乐堂,那会看到5000多名少年儿童和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他们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儿童节。”

“在当天的《人民日报》上,主席同志挥笔题词写下‘庆祝儿童节’。朱老总在会上勉励孩子们:‘你们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身体锻炼强壮,准备将来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听到这话王忆挺感动的。

朱老总的嘱托并没有被这个时代的孩子们所忘记,这个时代的孩子们用勤劳和智慧完成了他的期待。

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天色还早,朝霞刚红,朝阳刚出海。

岛上一如既往的静谧,唯有袅袅炊烟随风缓缓飘荡。

王忆把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来,孙征南过来帮忙做早饭,看到这铁疙瘩顿时乐了:“哈,王老师,是爆米花大炮!”

爆米花大炮,或者说手摇爆米花机。

这可是建国之后一直到千禧年期间所有孩子最爱的家伙,不管农村和城市,所有孩子都稀罕甜兮兮、香喷喷的爆米花!

王忆早就准备好这礼物了,邱大年给他买的是一台大号机器:

光是大炮筒就有五十斤,加上所有配件得有七十斤了。

一次能爆五斤的玉米、出五斤多的爆米花——还要用配料。

现在这台手摇爆米花机还没有拼装起来,王忆看见孙征南说道:“正好,来,你帮我装机器,待会我给你做爆米花吃。”

孙征南笑道:“这可就太好了。”

机器组装起来不费劲,主体已经组装成功了,就是把架子拧紧、把压力表安装好、再把鼓风机和火炉位置摆好。

今天王忆要给学生管两顿饭,早饭和午饭,所以学生们很早便穿戴整齐跑来了。

而且他们还记得王忆昨天的话。

给他们准备了儿童节礼物。

这个礼物让好些人昨晚心里头是猫抓狗挠不舒服,大清早估摸着王忆起来了,这些心急的学生便跑来了。

上来一看,懵了:

爆米花大炮!

城里、公社里都有这个家伙什,每年进了腊月也有人偷偷的带着这机器挨个岛屿来做爆米花。

他们只出机器,木柴煤炭、玉米粒和糖精要家家户户自己出,然后一炮两毛钱——这价格不贵,家家户户会炸两炮爆米花给孩子解解馋。

但只有过年才有人来做这个,因为平日里生意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