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352节(1/2)

“多浪费呀!”

“不浪费,不要紧,哈哈,大爷你们不知道,现在我们广播站里头有的是你们这种广播匣子,现在好的都拆掉变成配件进行回收利用,不好的则直接卖给回收站。”

“怎么回事?”

“就是现在不是流行收音机了吗?广播匣子被淘汰了,被时代淘汰了,于是上级部门让我们开展回收工作,避免浪费。”

“啊?广播匣子被淘汰了?现在都不用广播匣子了?”

“对,特别是年轻人嫌这东西老旧,年轻人结婚都讲究三转一响,条件更好的人家讲究的是三转一响带咔嚓,广播匣子没人要了。”

老人疑惑的问:“三转一响都知道,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这带咔嚓是什么?”

小刘比划着说道:“咔嚓,照相机嘛!”

老人们恍然大悟。

小刘说的精神昂扬,一边说一边偷偷瞄秋渭水。

他注意到秋渭水也在听自己的话,那真是越说越有劲。

王忆注意到了小伙子的小心思。

然后为他感到悲哀。

你的女神即将成为我的新娘了……

老人们没注意这点,还在唏嘘感叹:

“这就叫时代的潮流,咱岛上是哪年通的戏匣子?六零年是不是?”

“是六零年,六零年二月,我记得准没错,因为刚通了戏匣子咱听的第一段广播新闻就是说经过国家调查发现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青藏高原外,基本上都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老姜记得很准,是这么回事,还有当时咱们国家自行设计制造的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了……”

“一眨眼二十多年了?难怪年轻人看不上这戏匣子了,二十多年喽,收音机进入千家万户了!”

老人们连连发出感慨的声音。

老李子对王忆三个青年说:“你们现在有收音机了,那时候收音机可太罕见了,戏匣子是我们的收音机、我们的宝贝。”

“广播站给我家挂上戏匣子的时候我娘还在,她没见过收音机也没见过这戏匣子,戏匣子突然唱起戏来吓她一跳,还以为有个女人藏在我家屋顶上,哈哈!”

笑声很响亮,但并不是兴高采烈。

老人们有些难过。

他们曾经视若珍宝的东西,如今要被时代的潮流给抛弃了。

他们自己也被时代抛弃了。

小刘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竟然引得老人们长吁短叹、情绪低沉,这样他顿时手足失措。

秋渭水的情绪容易被身边人所感染,她也有些伤感起来。

见此王忆赶紧安慰老人们说道:“老爷子们,你们爱听歌那我给你们唱一首歌,你们仔细听听,要是能听懂它说的是什么,心里就会好受一些。”

他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尽量用粗犷的嗓音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95版《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他现在唱出来没什么事:看现在这些老人的样子,他们应当是看不到《三国演义》的首播了。

即使能看到也没事,十几年后老人看电视的时候还能记得今天有人唱了这么一首歌?

所以他放心大胆的唱了出来。

说实话他的嗓音不太行,普普通通,但他在82年这三个月勤于劳作和锻炼,身体素质大增、肺活量大增,这样一首歌拉长腔调唱的还不错。

他一曲唱吧,祝老头顿时站起来鼓掌,激动的身子摇晃、胡须摇晃、脸色发红:“好!这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啊。”

同样做过教师的姜老头也激动的站起来鼓掌:“你这个小伙子可真是了不得,太了不得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可不是歌,这是你自己改编的吗?”

王忆没说话,秋渭水已经揽住他的胳膊自豪的说道:“我刚才忘记给你们介绍了,王老师不光是诗人,还是一名编曲家!”

姜老头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后生可畏啊,真是后生可畏!”

祝老头看向老李子说:“你听懂这首歌了吗?人家小伙子有才华呀……”

“会写歌当然有才华。”老李子心悦诚服的说道。

姜老头瞪了他一眼:“你这老头没有文化,主席同志怎么叮嘱你们的?‘学问很多,大体要稍微摸一下,因为要把革命事业做好,没有比较完全的知识是不行的’。”

“你看你,你是毛委员的战士,可你听他的话了吗?”

老李子不服气,说道:“我说的不对吗?会写歌还不叫有才华?”

姜老头说道:“人家老祝说小伙子有文化是因为他用这首词来劝慰咱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小伙子是说,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不都有死的那一天吗?咱老百姓不要妄自菲薄,他们的英雄伟业、他们的精彩人生,都在咱的聊天说地之中!”

姜老头上来拍拍王忆肩膀赞叹道:“王老师,你是教语文的吗?这文化水平很不错。”

秋渭水继续骄傲自豪:“王老师什么都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