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421节(1/2)

今天我可是82年、22年合计的跑,他真想掏出手机给王向红看看自己的微信步数,绝对破两万步了!

晚上风有些大,海浪一道接一道的起伏。

不过天涯二号的船体结构坚实,王向红又是跑海的老手,稳稳地操纵着船舵驶回了天涯岛。

这样王忆还是不能休息。

他们得去大队委办公室数钱。

中午数过一次钱,他们在县码头卖了910元的平安结。

晚上在灯光下再数市里的销售额。

稳稳的过八千块!

王向红的脸上那是一个神采飞扬:“我就知道今天在市里卖的多,感觉出来了,都感觉到了,这市里的船有钱啊,他们专门买大的平安结。”

王东喜继续数零钱,又随口问:“支书,明天还分钱吗?”

王向红看向王忆:“王老师,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王忆说道:“分吧,让社员们多高兴高兴——呃,支书你有其他意见?”

王向红放下烟袋郑重的说:“下个礼拜五是端午节,我想的是端午节再发分红,今年过年没过上好年,社员们心里是有一股子气的。”

“所以我想咱们能不能过个好的端午,给生产队补一补热闹气。”

“另外我想着既然市里头的平安结生意好做,那我明天下午开始继续领队去市里,尽量多卖点平安结,尽量能多攒点钱,给社员们过个好节日!”

王忆赞同道:“这是个好想法,支书,要不然这样,我那边存了一些糯米,你让徐经理帮忙买点粽子叶,这样队集体账户出钱买糯米买枣子买粽叶。”

“然后咱们端午节发的分红不光是钱,还有福利,家家户户发糯米、发粽子叶、发蜜枣,家家户户煮粽子吃!”

王向红兴高采烈的说:“祖宗有话,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话说的好,王老师提的想法也很好。”

他背着手在办公室里兴奋的走,说:“这下子可好了,咱生产队跟城里的工厂和单位一样,也能给社员发福利了,咱们也有福利。”

“哈哈,这可了不得,文书你说说看,这些年外岛除了今年咱队里发福利,还有哪一家哪一年发过?”

王东喜说道:“没听说过——哎呀,支书你别打扰我,我正在点钱呢,让你给我这么一弄,我把钱数给弄乱了。”

王向红挥手说:“行,你忙你的。”

“今晚高兴啊,走,王老师,你去打开门市部,我得喝一盅酒再回去睡觉!”

第230章 生产队有了锅炉

1982年6月22号,农历五月初二,礼拜二。

壬戌年,狗,丙午月,丙子日。

夏至!

正所谓不至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早上王忆出门,一股热浪迎面而来。

而此时才六点多!

夏至这天日光长,天亮的早,太阳出来的早。

昨天天气阴沉,今天终于阴云散尽,晴空万里。

海风清浅,阳光炽烈,但见阳光洒落海上,水汽蒸腾暑气弥漫,外海和海岛的盛夏正式到来了。

盛夏开启,阳光变成了纯粹的金灿灿,以往总是湿漉漉的海岛今日变得格外干燥。

王忆出门伸懒腰看了看周围的树叶花草,习惯性能看到的露珠没了,只有一片绿油油红彤彤。

风从海上呼啸而来,带起浪花哗啦啦的响,大清早的海面便已经变成了金色,夏至的海极尽璀璨,亮的耀眼!

海鸟贴着海岛在水浪上方翱翔,阳光照耀海面明晃晃的,让水下一些鱼情不自禁游到海面。

这就是向光性。

雪白的海鸥在水浪中穿梭,也有渔船飘荡在海边,渔网一次次撒上去,一次次的有所收获。

晴朗的天气里,天上无云、海上没雾,岛上人家的炊烟被风吹的往北弥漫,这样天涯岛倒像是有雾气萦绕。

雾气最浓的是山顶。

大灶的灶台在汹涌的冒烟。

礼拜天晚上王忆带了羊肉、羊骨头还有好些面饼回来,他本想昨天给学生吃个羊汤烩饼。

然而漏勺建议他细水长流,说昨天吃羊汤泡玉米饼就行,因为头茬羊汤格外鲜美香浓,泡玉米饼子一样让人吃的高兴。

烩面饼用二茬汤即可,他今天早上起的早,把昨天熬过的羊骨头又扔进了锅里熬了一通,大迷糊切了面饼,今天早上他要用韭菜羊汤烩面饼。

王忆去大灶看了看。

没看清情况被热气顶出来了。

大迷糊和漏勺不容易。

汗流浃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