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558节(1/2)

海蜇是外岛四宝之一,而外岛四宝一共有十几样……

不过外岛的海蜇确实跟其他地方的海蜇不一样,这叫三矾海蜇,是一种古法传承的海蜇加工技艺,相当复杂,王忆现在了解的还不清楚呢。

他站在船头往海上看去,八月的天气还很炎热,太阳还很烈,但从节气上距离秋天已经很近了。

这个月的8号立秋,从节气上进入秋季。

当然秋老虎猛烈,温度还是会很高。

天涯二号离开码头贴着岛屿行驶,晨风突然强力吹拂,一些小白花、小草叶被从岛上吹来了海上。

它们在海面上飘摇,王忆伸出手,有一朵芦苇小花絮缓缓落在他的手心里。也有船头撞开海水溅起千堆雪,有细碎的水花一同落在他手上。

凉丝丝的。

就这么一刹那。

他突然觉得盛夏不再,天气好像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了。

潮去潮来,海洋还是那片海洋,陪着渔家的子孙走过了春天走过了夏天又要迎来秋天。

海浪涛涛,这些季节对海洋只是一个瞬间,可对于多少人来说却是最好的年华?

王忆莫名的感慨了一下,然后专心致志的看向海上。

他们要寻找海蜇群的踪迹。

虽然他感觉秋天要来了,但实际上现在距离处暑还有二十天呢。

阳光撒落在人身上依然滚烫,站在船上往外张望的渔家老汉们很快就汗流浃背了。

他们每人一副望远镜看向海面上,黑黝黝的脸庞被暑气蒸腾的散发出红润的油光。

王忆便忍不住的感叹了一声:“今天还挺热。”

一个叫王祥民的老汉说道:“热倒是不怕,就是现在天挺旱的,从上次台风天以后就再没下雨,咱队里的瓜果蔬菜庄稼苗子都旱蔫了。”

王忆没怎么注意这事,问道:“岛上不是好几口井、好几个泉眼吗?不能打水浇地?”

另一个叫王真吉的老汉摇摇头:“不行啊,那水要给人吃给鸡鸭狗吃,咱连海里洗完澡都舍不得用那水去冲冲身上,哪舍得随便去浇地?”

“也浇地了。”王祥民解释道,“就是现在天太旱、温度太高了,浇地里的水不多会全晒干了,草他妈的,人都不舍得多喝的水全让老天爷喝了……”

“别乱说话,”其他老汉呵斥他,“其实咱地的条件不好,沙土地,存不住水,蒸发还没有那么快呢,都是渗地下去了。”

王忆听到这话后便心里一动,说道:“你们先别急,等我回去看看咱农田的情况,或许我有办法解决咱队里的旱情。”

他这话一出口,老汉们不去找海蜇了,纷纷摘掉望远镜问他:“真的?”

“你有办法?你能找泉眼?”

“王老师是不是要从县里头联系水啊?我听说多宝岛、金兰岛都从县里头开始拉水了。”

王忆说道:“不用去外面找水也不用重新找泉眼来打井,我可能有别的办法来解决旱情,只是现在不敢保证这办法作用大不大。”

老汉们听说他不能打井也不能找来新的淡水便垂头丧气了。

没有淡水怎么解决旱情?

王向红这边也很关注他们的话题,后面他私下里问:“王老师你是不是要找关系给咱外岛进行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

这还真是个道理。

不过王忆抬头看看这万里无云的天气,这怎么能人工降雨?

于是他含糊的说道:“并不是,现在的天气没法人工降雨,你等我回去看看吧。”

“支书我不是卖关子,是有些事我不看看心里没谱,现在承诺下来到时候要是做不到,那更让人失望。”

王向红赞同的点头:“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做不到的承诺不能许下。”

“十点钟、十点钟,支书十点钟方向,有货!”王祥民的声音基础响起。

王向红立马转动船舵同时举起望远镜看过去,然后递给王忆说:“去船头看看情况。”

王忆去船头扶着栏杆向远处看去。

能看见个屁啊!

他疑惑的回头。

王向红笑道:“没看见?那你注意海面颜色,别去妄想着直接看见海蜇,它们又不会飞出海面,你还能直接看到?”

王忆盯着海面看过去。

依稀感觉前方海域的海面确实跟四周有点不同。

船上的轻劳力老汉们纷纷走到船头向前看,嘴角吊起,挂上了笑意。

这是对丰收的喜悦,他们已经确定自己碰到海蜇群了。

王忆说道:“看来这捕捞海蜇要碰运气,还得在海上不断巡逻的找海蜇。”

王向红说道:“不是,是咱们有机动船所以可以这么操作,实际上更常见的捕捞方式是提前下网,昨天下午咱们就有一批社员出海下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