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625节(1/2)

“你抬头舔起脸来试试,有雨星子了。”好几个人这么说。

王新国帮忙收起小舢板,天涯三号在海中划过一道圆弧,率先离去。

这时候王忆不用抬头也感觉到有雨滴落下来了,落在了他脖子上,凉凉的。

像是有佳人在后面轻轻啄了一下。

后面雨水下的大了一些,但也没有很大,就是断断续续飘雨滴,王状元嘟囔了一句‘知了撒尿’。

此时夜色深了,阴云遮蔽,两艘渔船一路乘风破浪,王忆看到周围不管是山是岛屿都阴沉黯淡。

只有远处的灯塔还在散发着光芒。

但是当天涯岛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有人下意识发出欢呼声:

他们看见家了。

亮堂的家。

岛屿各处有金黄的光芒亮起,隔着远了看整个海上山峦都散发着光芒。

对于渔家人来说,夜里看见自己家有光这真是六月里吃冰糕,舒坦!

好几个人在船上高兴的讨论起来:“新换的这个发电机就是厉害,现在咱家里灯比以前亮堂啊。”

“那肯定亮堂,在家里就试出来了,以前那光有气无力的,现在的光气势汹汹。”

“大国你这真是有文化了,这都是什么话?听起来就不一样。”

“六千块钱呢,没白花!”

码头上堵着好些船,大船挨小船,以至于有些船无处停靠还直接邻近沙滩抛锚的。

王忆这一看吃惊了:“下雨了怎么还在看电影呢?”

“多稀罕?”黄小花笑道,“电影多好看,下雨又下不大,干啥着急回家?”

“就是,咱外岛渔民谁一年到头不得在雨里淋几次?再说初秋第一场雨,兔子尾巴长不了。”

电影对现在老百姓太有诱惑力了,摇橹来一趟不容易,还掏了柴油当电影票,所以不放完电影他们不肯走。

哪怕下雨也要冒雨看电影!

王忆先行下船去山顶,雨点子慢慢悠悠的落下,海风并不强烈,这样气温不怎么下降,反而因为下雨导致湿度飙升,让人更感觉闷热、湿热。

大晚上的知了还在吱吱的叫,老黄站在山顶路口往下探头看,看见他后摇头晃屁股的眯着眼睛耷拉着舌头下来接他。

看着这些情景、感受着山上的氛围,一首词忽然浮现在王忆心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王忆领着老黄转过山路,突然之间柳暗花明、眼前大亮:

校舍的路灯、大队委办公室里的灯还有听涛居和大灶前的灯都大亮着。

大功率的太阳能发电机储存了大量电力,庞大的储电池稳定的输出着电流,照亮了山顶好些区域。

山顶没有稻田嗅不到稻花香,可是却有一片片的小菜园,菜园里熟瓜果飘出别样的清香。

黄色的灯光之下,飘荡而下的雨滴如金线穿梭,大灶里有热气往外翻涌也有浓郁的香味往外冒。

大迷糊正端出来一大盆子的蛋炒饭,金黄的灯光下,米粒几乎都带上了金黄色。

鸡蛋碎、黄瓜碎、白米饭散发着油光,社员们回家草草洗手洗脸便赶来排队了。

山下礁石滩上响起外队社员的吆喝声:“大晚上的你们要吃啥啊?这太香了,故意馋人啊是不是?!”

第313章 真会写诗的老师

这顿宵夜确实是香,太香了。

花生油、土鸡蛋,小葱、黄瓜丁,就这么四种配菜,可却混出了浓郁的香味。

主要是量大。

一锅蛋炒饭就是一盆,翻炒鸡蛋的时候炒出的香味真是不可抵挡,这是原始的香、纯粹的香,钻人鼻子里就开始流哈喇子的香!

社员们排队来领,大迷糊光着膀子给打饭,一人一碗或者半盆子,下着雨用衣服挡住碗口赶紧往家里走。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说笑声一直在山顶上飘荡。

也有外队人馋的受不住,不看电影了跟着来山顶问一句:“你们这是吃什么?怎么它能这么香?”

还有人羡慕的说:“你们队里这是又吃大锅饭了?不过这大锅饭供的好,一锅里面倒了二斤菜油?”

漏勺听到这话哈哈笑:“二斤猪油!”

王忆在大灶里找了个盆子去收拾蛤蜊和白蚬子。

他们今晚收了好些小贝类,王向红让他挑了一些,剩下的不准卖了,除了选一点做凉菜,其他的要做成干蛤蜊肉。

这蛤蜊肉也不准备卖,而是等着晒好了给王忆送礼。

王向红在天涯二号的船舱打着手电筒帮他找好贝,说:“咱队里晒的蛤蜊肉好,在外岛都有名。”

“用秋天的阳光晒出来、用秋风吹出来了,那颜色黄灿灿的,干湿正好,又能做汤又能包饺子包包子,还能干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