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747节(1/2)

外岛还海账的时间要来了。

所谓的还海账是外岛一个传统风俗,与之对应的是放海账。

春天放海账,每年春汛开始之前,外岛人家在内地和城里的亲戚朋友都会带着粮食、鸡蛋、风干肉和花布这些东西来探望,名义上是送船出海,实际上就是来支援一下外岛的穷亲戚。

外岛渔民贫困,一个冬一个年过去,他们家里多数就没有粮食了,而春汛一开始需要熬力气,吃不饱饭可不行。

所以城里的、内地的等各方面的亲戚会来放海账。

比如王忆刚来岛上那会曾经碰到了大胆家城里的姨领着表妹来他们家走亲戚,那就是放海账,人家来送东西呢。

到了秋天外岛人家晒出了鱼鲞、晒出了海货那就要去城里和内地的亲戚家里走动一下,带上自家的鱼鲞干货大大方方的送过去,这就是还海账。

一般来说放海账前后的日子里,外岛渔家最穷最困难;还海账前后的日子里,外岛渔家最富裕,日子过的最轻快。

这种情况下沪都的单位要来秋游肯定是大事、是好事,王向红傍晚得到消息后很高兴,说:“王老师你赶紧回信,让他们放心的来!”

“咱们可是受了人家太多的好处,正好秋分了,墨鱼鲞、海肠干、沙虫干之类的咱都晒出来了,哼哼,让他们来,咱们一人给人准备一份礼物,让人回去挑不出咱们的不是来!”

正在大队委办公室里看电视的社员们听到这话也议论纷纷:“对,让他们来吧,人家又给粮票又给这个那个,是咱还海账了。”

“中秋前我得去我姨姥家还海账,哈哈,今年还海账可得劲了,绝对有面子!”

“那可不是有面子?”社员们兴致勃勃的聊起天来。

正在抠脚的大胆说:“绝对有面子,前两年我一踏上内地的亲戚家里,眼睛不够使了,有些生产队办了工厂、有些生产队还有乐队,叫乡村乐队,可热闹了。”

王祥辉点点头说:“我表哥他们生产队弄的好,若干户从漏斗户变成冒尖户,盖房子、置办收音机录音机,还有的买上了自行车,真惊人了。”

“现在都比不上咱们生产队。”有人笑道,“咱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收音机,录音机咱们也有,咱们还不稀罕,去看电影多好?每天晚上吃完饭一抹嘴巴出门就有电影院!”

话题顿时转移,转移到了往年还海账时候的尴尬和对今年还海账的畅想上。

第361章 我以后想跟着你

“现在一改革开放,气象真不一样了,以前我内地有些吃不饱饭的穷亲戚现在都阔了。”

“是,我姥爷那边的人,以往都是面黄肌瘦、破衣烂衫的,现在呢?大姑娘小媳妇打扮的花枝招展,老头老太也穿的好,顶多一个两个的补丁。”

“他们现在的铺盖好,三表新的被子三表新的褥子,床上铺的席子滑溜溜的,真好。”

提起内地的变化,社员们赞不绝口。

有人抽了口烟,叹气道:“看看以前咱天涯岛,真可怜,不管大姑娘小媳妇的晚上睡觉都要脱的光溜溜。床上没有褥子就一张席子,皮肉贴着席子睡,早上起来一看,好家伙,满身都是芦苇席的纹子,跟非洲的条纹斑马一样。”

王忆听到这话笑道:“哟呵,祥海叔,你还知道非洲有条纹斑马呢?”

王祥海嘿嘿笑:“电视里放《动物世界》,我刚看到的,哈哈。”

提起电视,社员们脸上露出傲气的样子:“他们内地好,咱们不羡慕,对吧?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咱们队里现在一点不差甚至更好,就这24寸的大彩电,出去说说都没人信!”

“别说彩电了,就说咱队里通了电,可以随便的开灯都没人信。”有人笑道,“我亲戚家在城里倒是通电了,但那得交电费,他们不舍得用啊。”

“说起交电费,隔壁金兰岛有意思。他们从那个佛海还是哪里买了一台柴油发电机,结果现在要买柴油来发电,黄志武想要提前收钱买柴油再发电,他们社员不乐意,空有发电机,一直到现在还没有通电。”

“不是黄志武小气,是有些户不要脸,他们一看家里有了电线有了电灯,说自己不用电就不交电费,可是晚上半夜的偷偷开灯。”

“对,黄志武气的要组织民兵队晚上看谁家开灯,哈哈,闹的乌烟瘴气了……”

王向红也在人群里聊天打趣,听到隔壁金兰岛闹了笑话他跟着嘿嘿笑。

等到大家伙不怎么争着说话了,他抽了口烟说:“那啥,我说点有用的。”

“首先咱们队里人不铺被褥那不是穷,是被褥夏天铺着憋气,直接睡凉席多好?凉快呀,王老师还给外队卖凉席来着,都是教师来买,教师们可不穷。”

“其次今年还海账,你们别拿鱼鲞干货这些东西了,把好的挑出来给王老师送礼,再说咱那些亲戚年年吃这东西也吃腻歪了。”

“今年我跟社员代表们开会讨论了,咱们还海账这么办,你们把家里晒的鱼鲞干货卖给队里交给门市部,队里合计了价钱去门市部买新货去送给亲戚。”

王忆说道:“对,这是个好主意,比如说毛毯,那种毛毯咱社员们都买过了吧?盖着舒服不舒服?”

“没舍得盖呢。”有人抬起头吆喝一声。

其他人跟着哄笑但点头:“天还是热乎,还没有盖上,等天凉了再盖。”

“不过该说啥说啥,那毛毯不愧是进口产品,编制工艺真好啊!”

“是,特别滑溜,一点不刺挠人,摸着很舒服。”

王忆说道:“对,这样你们可以从衣食住行上下手,对吧?”

“带一件毛毯、带点午餐肉呀麦乳精呀饼干呀或者火腿,咱门市部里糖多,亲戚家里有小孩的可以称二斤奶糖,这不比带鱼鲞更强?”

社员们听到这话纷纷点头,互相讨论,都认可这提议。

王忆说道:“这样,等我让六子从沪都捣鼓点礼袋过来,红色的,很喜庆,到时候都把还海账的礼物放里面,送过去多好看。”

大家伙坐在一起讨论的热切,互相递烟、彼此调侃,一时乐无边。

这时候王祥高急匆匆的走来了,说道:“王老师、支书,你们待会别在家里吃饭了,去我那里、去作个陪。”

“谁来了还得让王老师和支书去作陪?面子挺大啊。”大胆站起来说道,“我得去会会他。”

王祥高这会着急,没听清大胆的话只听了个大概,就说道:“对,是慧慧和她家里人过来了。”

大胆一愣:“会会又是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