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894节(1/2)

你这抽旱烟抽的太猛了。

他用的这些烟是著名的鲁省白将军,这烟是出了名的带劲,一般也就是鲁省老烟枪消化。

炊烟袅袅中,水雾越来越浓,丰收的氛围也越来越像样。

其中大灶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烟雾尤其多,大锅上的笼屉正在蒸糖糕。

于是等到下工了,王向红便在喇叭里广播起来:“各位社员请注意了,各位社员注意了啊。”

“今天队里集体晒虾米,王老师说大家辛苦了,嗯,全体社员辛苦了,然后学校给大家准备了糖糕,还是老规矩,家家户户过来个人领糖糕。”

“还有明天队里要去那个防空岛捕捞白虾,继续晒海米,嗯,大胆你们二组的壮劳力过去忙活这个事……”

后面的正事没怎么传出去,因为听说王忆请吃糖糕,社员们顿时欢欣鼓舞的开始炸锅!

今天吃个好的,糖糕。

糖糕是外岛人家过年才舍得做的好东西,日子过的好的会蒸上一锅,但是除了刚出锅时候给孩子老人解解馋、过过瘾,家里的大人还吃不上呢。

因为糖糕是过年走亲戚的礼物,一般不够用。

广播结束,立马有社员来排队了。

他们来了一看感叹道:“好娃他娘,你来领粮食是真积极,又是你第一。”

黄小花笑道:“我不是积极,是顺路,我们服装队隔着近,出来我就撂蹄子过来了。”

王忆对她说:“哎嫂子,你们最近加加班,我托人买了新棉花,回头队里给咱们社员家家户户做一床新被子吧?两口子一床、家里有青年的再给弄一床……”

这消息一出来,震撼性还要超过吃糖糕!

冬天被褥可是硬货,这是能保命的东西!

社员们立马凑上来问:“王老师,真是新棉花?你真是有能力,还能买到这么些新棉花。”

“嗨,其实不用这么花钱,过两天那个有弹棉花的过来,让他们给咱家里的老棉花弹一弹一样能用。”

“对,咱不用睡新被褥,能弹了棉花也行,前两年家里光景不好,棉花一直没弹,今年日子好过了,我寻思着还要弹一弹棉花呢。”

王忆说道:“棉花肯定要弹,但用不着花钱找人去弹棉花,我买棉花的时候得知人家工厂现在有弹棉花机器,于是就买了一台,到时候大家伙排上队,家家户户都给免费弹棉花,这个不要钱!”

一听这话,氛围更加火热。

还有弹棉花的机器?

不用花钱也能弹棉花了?

好,这下子真好!

社员们交头接耳、称赞连连,他们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大集体生活了。

只要舍得使力气去干活就行了,别的吃喝穿用队集体都给考虑到了,都给解决了。

这是多好的日子呢!

第420章 岛上有了深水井

一个个笼屉被抬下来,漏勺戴着橡胶手套来切糖糕、分糖糕。

壮劳力一斤,轻劳力八两,半劳力和弱劳力都是六两。

不算多,主要是吃个新鲜劲。

主要是磨米粉很费劲,磨面机的功率太小,他们又是临时决定做糖糕,所以做出来的少一些。

但这糖糕的味道不会差一些,甚至可以说非常好吃。

因为用的料足!

蜜枣、花生仁、核桃仁、栗子、葡萄干等等倒了好些,特别是那大蜜枣,一刀切下去看截面,好大一个蜜枣!

另外还有芝麻,糖糕上面撒着一层黑芝麻,黑芝麻上是砂糖。

于是分到糖糕后孩子们缠着当娘的赶紧来一口,趁着热气咬下去,有让人骨头发酥的‘嘎吱’声。

是芝麻和砂糖被咬碎了。

这糖糕又热又香甜,孩子吃在嘴里都来不及发出声音,他们舍不得咽下去,一个劲的在嘴里含着咕哝,让香甜可口的滋味能尽量长时间的停留在舌头上。

旁边的大人看到后便故意调侃他们:“怎么回事呀?牙齿被粘住了?怎么说不出声来了?”

项玉环笑道:“别被他们骗了呀,你们别张开嘴,张开嘴了他们从你们嘴里抠糖糕吃。”

这话吓得孩子们纷纷捂上嘴。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玩笑话,确实有过这样的经历。

黄小花便感慨道:“75年有了好娃,然后因为我生了男娃,那年过中秋节我男人特意去公社买了一斤月饼回来给我补补身子。”

“当时家里女娃还没有吃过月饼,分到月饼以后舍不得咽下去,舍不得吃。可老二性子野,三口两口吃下去,就糊弄她大姐张开嘴看看,她大姐张开嘴,老二一下子把她嘴里的月饼给抠了出来……”

社员们笑起来。

但不是嘲笑。

这种事真是挺常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