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896节(1/2)

外岛挖井一般就是用人工。

所以这叫挖井不叫打井,用机器才叫打井。

挖井简单,选好了井眼然后开始往下挖,至少两人配合,一人挖一人夯实井道。

等到挖的稍微深点了,就得再加上一个人用辘轳摇着桶往上送泥土。

如果是要挖压水井那就更麻烦了,还得往井里下涵管、在井口设置井盖、手压水泵之类的东西。

王向红摇摇头:“不用费劲了,咱又不是没挖过水井?前几年哪年不尝试着挖挖看?什么时候挖出过水井?挖不出来,就得靠机器。”

王东宝会挖井,他问王忆道:“王老师,你这个机器能下到多少米?”

王忆说道:“三四十米不成问题,不过咱们这里的海岛下面有砂岩层,里面的淡水被净化了,特别好,所以打个二十米到砂岩层就行了,到时候水多、水质好。”

一听要下二十米,王东宝不说话了。

他听说内地中原人打井很厉害,手工能下二三十米,但外岛渔民没有这个本领也没有这个勇气。

在四五米深的水井里就会感到惶恐和绝望,何况二十米?

再一个这样深的水井靠手工打井也危险,还得是靠机器才行。

他对打井机很好奇,王忆见此就把他带在了身边,告诉他打井机、自吸泵、钻杆、钻头、潜水泵、泥浆泵、水管钳这些机器的分类,也教他怎么衔接、怎么搭配使用。

这活不难,需要耐心、细心和力气,他手把手的教导后发现王东宝能干得了。

附近农田多,其中有一口水井,这口水井很浅,只有五米左右,这还是水不好加深的,本来是四米二的深度。

现在这口水井派上大用场,王忆放上潜水泵,用水管把潜水泵与压力头口连接,等着钻井的时候还要用它来冲刷泥土呢。

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这样他凝重的上去准备开工。

王向红那边举起一根杆子,大胆上去点燃鞭炮,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了起来。

风一吹,硝烟味很有过年的感觉。

鞭炮放完,可以动土了。

王忆对接上钻杆,在柴油机里灌装了柴油,然后打开机器开始干活。

他按照墩子的指点,一开始使用机器的时候油门比较小,让钻头慢慢下沉以避免钻杆左右摆动,这样可以保护钻杆的螺纹过早损坏,也能给井道定一个好的标准。

上面的土质相对疏松,哪怕王向红已经找人夯实过了也不行。

钻头起初下沉速度还挺快的,但慢慢的推进速度开始减慢了,这就是遇到硬土层了。

王忆紧张的调整功率,同时用压力棒加压给钻头一个加速度。

现在的打井机都是傻瓜式的,像是他们打的这种二十米普通水井不难,但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其中最需要小心的就是钻杆歪斜。

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钻杆歪斜必须得及时发现,否则破坏了硬土层的土质后,工作会变得麻烦起来。

王忆这里不赶时间,所以他缓慢的推进钻头,时刻注意地质状况,反正在硬土层的时候用清水来打土,遇到沙层时就用泥浆混沙以免瘀杆,同时也给井壁加压加固井壁。

工程不疾不徐的推进。

不知道是不是寿星爷他们的祷告和祭祀起作用,打井机没有出问题,水井打的也没有出问题。

打井机打到下层便带出了湿漉漉的砂岩,王向红上手抓一把能捏出水来,这足以证明下面有水。

海岛农田二十米深的下面有水不稀奇,但是不是淡水呢?

王向红捏出水滴在嘴里咂咂嘴,脸上猛然露出欣喜之色:“还挺甜的,哈哈,是一口好井!”

“噢噢!”欢呼声立马响起来,随即在农田里上工的妇女们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和好奇心,纷纷跑来看热闹。

寿星爷这边很激动,用刚到手的四脚拐杖一个劲的敲地头:“太好了,咱王家也有一口深水井了,这深水井不怕大旱年呀,有海水它就有水!”

浅水井用的是岛屿下蓄积的雨水和渗上来的少量淡水,而深水井一般吃的是下端水,这都是海水渗透所得淡水。

其实口感上比不上浅水井,但它的水来自海水,是被渗透过滤后所得的淡水,来源更可靠,确实是旱年都有水。

常年不断水。

王忆这边专心致志的查看机器运行情况,同时指挥协调抽水机、喷浆机的使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跟在22年时候一样,打井机下去二十米,等到收起机器来往下扔块石头,然后有石头落水声响起。

已经有水渗出来形成水井了!

更响亮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响起,有些社员下意识的要冲到王忆身边把他再给抬起来。

王向红赶紧帮他拦住人,吆喝道:“别乱来,这井壁刚成型还不牢靠,你们过去要找死啊?”

“该上工的回去上工,东宝你领着几个人准备砌井口,砖头都送过来了?多送点,这点不够,把井口往下砸两米,直接砸进硬土层里,这水井太深了,必须要注意安全!”

王东宝笑道:“呵,队长,砸两米深的水井口呀?这在咱外岛是头一口吧?”

这点不是夸张。

外岛的水井多数是浅水井,对于外岛人民来说这就是真理:

一个地方有水没有水看个几米深就行了,有水这几米深足够挖出水来,没有水那再挖下去也挖不出来,等到挖出来那是挖进海道里了,出来的是海水。

于是一口井才四米深,井口肯定是用个两层砖头堆砌一下就成了,不可能打个两米深的砖头井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