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48节(1/2)

“第二天水爷果然去世,但他家里人不信他的话,又不能违背他临终遗言。最终一番商量选择折中方案,没给他穿寿衣而是给他穿上一件红背心和红裤衩送入土中。”

“后来有一年渭河发大水,我们家乡的河流倒灌眼看要决堤引发水灾,就在这关键时候……”

年长和尚目视远方、并指如剑,问道:“你们猜怎么着?”

“水爷化为龙王爷来治水了?”梁慧丽和常金玉异口同声的问。

年长和尚吃惊的说道:“阿弥陀佛,你们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常金玉愉快的说道:“猜到了。”

年长和尚点点头说道:“嗯,那你们怕是没猜到,当时确实有一条老龙从河里飞出,这老龙上半身套着一件红背心、下半身挂着一条红裤衩!”

王忆听到这里狂笑出声。

玛德智障!

这大和尚有些意思。

常金玉两人愣住了,然后想一想那个场景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更年轻那和尚不悦的说道:“浊慧师弟,你不诚心礼佛就罢了,怎么还拿神灵开玩笑呢?”

浊慧坦然笑道:“阿弥陀佛,师兄你着相了……”

师兄却不管他,而是向王忆三人行礼道歉:“三位施主,实在对不起,我这师弟在俗世中受过一些磨难,所以偶尔会胡言乱语,若有冒犯之处,还望三位施主多多海涵。”

“没有没有。”常金玉两人连忙摆手。

王忆笑道:“浊慧大师不但没有冒犯我们,反而给我们以极大的点拨,这是有大智慧、大修为的师傅,他无愧其名,确实是浊世中的一股智慧清流。”

浊慧哈哈大笑。

他好奇问道:“浊慧大师你在俗世中受过磨难?受过什么磨难,方便说一说吗?”

浊慧笑道:“阿弥陀佛,什么磨难?是贫僧的师兄夸张了,就是贫僧出家之前做过知青,后来有一天突然顿悟,便出家做了僧侣,来了个六根清净。”

王忆一听颇为感兴趣:“大师以前是知青?难怪刚才说起这些满天神佛的知识头头是道,那请问您是什么学历?”

浊慧摆摆手,说道:“念过几年大学罢了。”

这话引得常金玉和梁慧丽大吃一惊。

小小的娘娘庙,这里竟然还藏了个大学生?

跟王老师一样的大学生?

王忆也挺吃惊的,没想到浊慧竟然是以前的大学生。

年轻一些的和尚颇为得意的说道:“我这师弟是自谦呢,他可不止是大学生,他曾经在大学任教,拥有很高的学历。”

他虽然不喜欢浊慧游戏人间的态度,可两人在小庙里共同抬水吃饭,情谊还是挺深厚的。

而且他确实为师兄曾经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

王忆更吃惊。

浊慧出家之前竟然是大学教师?那肯定是个很优秀的人才了,只是不知道他遭遇了什么事,竟然在上山下乡的时候出家了。

这样王忆对他的能力动心了,问道:“浊慧大师有没有兴趣重返俗世?我们岛上有个学校,还挺缺老师的,大师有没有兴趣去……”

浊慧连连摆手。

面含笑意,却态度坚定。

王忆的提议也是一时上头、随心所欲,见人家不感兴趣他没有强人所难、继续追问。

娘娘庙里的和尚不止他们两人,楼上还有动静。

师兄带着粮食袋上楼去了,浊慧问三人说:“施主,你们来外嘴头岛是专门拜娘娘的吗?”

王忆说道:“不是,我们是来采石艾茶的。”

浊慧笑道:“那这可不是好时节呀,要采石艾茶,最好是夏秋季节为妙。”

“不过我们庙里储存了一些石艾茶,你们如果有需求,我们可以送你们两斤。”

王忆可不想开着天涯三号出来忙活一趟,结果就为忙活个三斤两斤的土茶叶。

他直接问道:“你们庙里生活需要钱吧?那你们庙里有多少石艾茶?我可以买一些。”

浊慧沉吟道:“阿弥陀佛,石艾茶采集不易,是我们庙里夏天煮茶招待来往渔家的原料……”

“我可以加钱。”王忆说道,“你们的石艾茶质量好,那我可以给好价钱。”

浊慧一拍手说道:“施主你这么说,那就没问题啦,五十斤六十斤的石艾茶是有的!”

梁慧丽和常金玉都是普通农家妇女,在她们眼里,浊慧就是不谙俗世、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僧。

她们没有听过‘得加钱’的桥段,所以一听浊慧这话有些受不了,说道:“大师你怎么、你怎么那个呀……”

“就是跟我们农民一样,净钻钱眼里了!”

“对,就是这意思,不过我觉得这话不好听,没说。”

浊慧听到两人的话后哈哈大笑,并不生气:“佛门弟子谈金钱,在施主们看来是不正常的一件事?其实并非如此呀,谈金钱丢人吗?不丢人。”

“这金钱就是一种物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工具,它本身是没有对错的,关键在于人怎么得到它、怎么利用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