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57节(1/2)

澡堂里有浴池,这回浴池里有水,因为现在社员们洗澡已经洗过一圈来了,再来洗澡的都是爱干净的人洗第二轮。

浴池里水热乎乎的并不脏,王忆直接把自己扔进去了。

热量迅速暖和了冰冷的肌肤,凝滞的血脉又打开了,血气开始流淌涌动,他倚在池子边上松了口气。

大冷天的在海里忙活完,回来洗个热水澡真是太舒服了。

整个人跟重新活过来一样!

王祥民、王金元等人先后到来,他们脱光光之后进去让热气蒸了蒸,也纷纷舒坦的松了口气。

王金元感叹道:“王老师,还得是你有主意,说实话,本来你说要给生产队弄一个澡堂子我还心里犯嘀咕——这不是浪费砖头浪费淡水吗?”

“娘的,现在我知道了,我是鼠目寸光,你是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就得听你的!这有了浴室才知道,以前那些日子那是人过的?大冷天回来顶多能泡泡脚,其实身上还是一样冰冷啊!”

王祥民也感叹道:“金元这话没错,要是咱队里早点有浴池,那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老寒腿?”

“海上回来洗个热水澡,一身的寒气都被洗掉了,这样不会得老寒腿了!”

王忆听着社员们的夸赞哈哈笑。

娘的,自己一拍脑袋想到的开澡堂这主意,如今成了高招妙招啊。

热乎乎的泡个澡、用蒸汽暖了身子,王忆换上一身干衣裳、披上一件棉衣出门去。

傍晚时分,寒风更甚。

但他整个人从里暖到外,这下子可不冷了。

其他社员也换上了新棉衣。

都是服装队生产的棉衣,里面塞了羽绒,看起来不怎么厚实却很暖和。

王忆领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去大灶,大灶里头人多了,新招来的四个姑娘帮着一起忙活,做点晚饭轻而易举。

大灶空间大,不过现在又是铁锅又是炉子还有一间房隔开用来磨豆腐了,剩下的空间也没多少。

王忆本想在大灶里吃饭,看看这情况他挥挥手:“走吧,同志们,还是去我听涛居吧。”

漏勺正在两个大铁锅之间纵横捭阖,一个锅里是胡辣汤,一个锅里是暖食。

暖食是外岛冬天的特色美食,其实只要做的热乎、让人吃了暖和的汤饭都叫暖食。

漏勺说天冷伤胃,给王忆他们用小米做暖食。

有帮厨把小米淘净,先在锅里煮一滚,再捞出来放到锅里蒸,蒸的满屋子米香弥漫、蒸汽氤氲、热气腾腾。

蒸好小米饭,热锅凉油下葱花蒜瓣姜片烹香,菠菜丝倒进锅里,嗤啦嗤啦的声音中,香味翻腾的很厉害,引得一些社员舍不得走,抱着膀子在这里看热闹。

漏勺往锅里倒米汤,搅面汁,再下入花生、粉条、豆腐皮这些东西,舀上一大勺子鸡汤,这下子就是鸡汤香味往外冒了。

社员们中午都吃饱了,可在海里推虾皮这是力气活,加上寒意侵袭耗掉更多热量,他们这会肚子早饿了。

小米香、菜香、鸡汤香,复杂的香味馋的他们肚子里发出‘咕咕’叫声。

等到胡辣汤的铁锅一开锅——一股麻辣滋味冲霄而起!

这下子可就更有胃口了!

一人一大碗暖食、一大碗胡辣汤,配上点中午剩下的油饼,社员们心满意足、兴高采烈的去了听涛居。

趁着手里饭滚烫,他们拉了个马扎随便坐下,赶紧泡上油饼滚一滚。

抿一口胡辣汤、吃一块油饼,社员们满脸笑容:“香啊!”

“这出海回来吃一顿,舒服!”

“真是托王老师的福气了,光跟着王老师沾光。”

王忆说道:“我以前是不知道你们冬天出海遭这罪,要不领袖说必须得跟人民群众同甘苦才能有共情吗?就是这么回事!”

“以后你们强劳力出海下工回来,晚上都到大灶来领一份饭,大灶管饭!”

大灶晚上不给学生管饭,漏勺那边没事干,正好给壮劳力们做点高能量饭菜让他们补补身子。

一听这话,社员们纷纷叫好。

王忆自己倚在桌子上舀了勺暖食吃,说道:“行了同志们,赶紧吃,吃完再来一碗,管饱!”

外面冷风呼啸,将屋顶海草吹的摇晃,卷起山上枯草叶四处纷飞。

太阳能灶台上的锅子、大槐树上晾晒的抹布、屋檐下悬挂的大红辣椒,它们都被寒风吹的摇摇晃晃……

王忆养的野鸭钻进草窝里,老黄和小黄们蜷缩成一团聚集在一起,倦鸟归巢,扑棱着翅膀归入林子,只留下几片树叶飘飘荡荡的落下……

寒风吹日短,风浪与云平。

窗外一片萧瑟,窗内热火朝天。

说笑声、稀里呼噜扒饭声,时不时的还有打嗝声,声声入耳,声声愉快。

不知不觉之间,门窗玻璃上便浮上了一层雾气,王忆透过雾气看外面。

这个冬日的傍晚,变得恍恍惚惚。

一种生活中的小美好,浮现在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