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49节(1/2)

刚蒸好的风带鱼最好吃,咬上一口,鱼皮粘牙、鱼肉劲道香甜,能下饭能下酒!

王向红就跟王忆说,这次捕捞到的黄嘴油带鱼不去批发,要么零卖要么就全晒成风带鱼。

一是给王忆当礼物送亲朋好友——黄嘴油带鱼做成的风带鱼确实是外岛的好礼物。

二是让社员们自己过过瘾,留着过年好给内地亲戚当礼物。

另外黄嘴油带鱼在福海、佛海这种地方零卖便宜,但要是送到沪都那价格就起来了:

沪都人爱吃黄嘴油带鱼,或者说沪都人会吃、舍得吃,他们知道这带鱼的珍贵!

王向红领着王忆进办公室,拿出一份报纸给他看,说:“报纸上说了,今年带鱼产量相对往年少,黄嘴油带鱼的产量更少,在沪都成了稀罕货,能顶的上猪肉了!”

王忆大惊:“这么值钱?在佛海批发才两毛钱啊!”

王向红咂咂嘴说:“批发的东西不值钱,但送到内地市场去零卖那就值钱了!”

“难怪国家打击投机倒把,你看看,谁要是去佛海买上一万斤的黄嘴油带鱼带到沪都去,转手一卖就成了万元户!”

王忆点头看向报纸,却看到这是一份《翁洲日报》,上面没有关于带鱼的介绍,倒是写了这么一个标题:

《警民合作显成效,共建海上大平安》,副标题是《记海上抢劫犯的抓捕始末》。

不用看内容他也知道,这说的是他们半个月前抓那几个抢劫犯的事。

王向红又递给他一份报纸,标题是:

《赤脚医生汇聚大众餐厅,义诊病人尽显大医情怀》……

王忆笑道:“行啊,咱们生产队两次登报了?”

王向红这时候再次递给他一摞报纸!

王忆惊呆了:“等等,不是吧,咱们上了多少报纸?”

王向红笑眯眯的说:“剩下的报纸跟咱们生产队没关系了,跟你王老师有关系!”

王忆打开报纸看去。

这些报纸都是文学报、文汇报、青年报,然后上面有一条共同主题的新闻:

《人民的作家、儿童的作家,足不出门,海上渔民教师带你去‘环球旅行’》

《海福县一科幻作家横空出世》

《科幻文学?儿童文学?科幻儿童新文学——海福县民办教师王忆填补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项新空白》

好家伙!

王忆看了这些新闻后直呼好家伙!

别说现在的新闻严谨客观或者说未来的新闻为了博眼球什么都敢说——他看到的报纸的标题是一个比一个夸张!

自己成名了啊!

一朝成名天下知!

王向红看着他震惊的表情乐得合不拢嘴:“哈哈哈,你没有想到你的作品会这么出名吧?我也没有想到!”

“但这是事实,前几天还有报刊单位要来采访你哩,结果你去参加渔汛大会战去了,他们就采访了我!”

王向红提起这事心里暗爽,眯着眼睛连抽两口老烟。

带劲,过瘾!

自己也要登报了,这报纸必须得珍藏起来,等自己死了到时候要在他坟头烧掉,他要亲自带给王家的祖宗去看看这个新闻。

王忆对这些报道不太在意。

他现在只在意秋渭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渭水!

于是王忆把报纸扔到自己桌子上跑去找秋渭水,王向红跟他说:“你不去看看机器设备吗?”

王忆头也不回的说:“看机器设备?看个屁!”

王向红咂咂嘴,和祝真学彼此露出个心照不宣的笑容,感叹道:“年轻真好!热烈!热忱!热乎!”

结果半路上王忆被学生们又给缠住了。

一群学生围住他,王状元还深情的来了一句:“王老师,我们怀念您!”

听了这话王忆忍不住打哆嗦。

这话怎么说的有点渗人了呢?

他说道:“我也怀念你们——不是,我就是带队去参加了一场渔汛捕捞行动而已,你们这么怀念我?”

学生们认真的点头。

这是真的。

王忆是这所学校的魂,他不在,学校一切都一样,还是有好吃的、还是有功课,但学生们就是感觉不一样。

教师们都感觉不一样。

王忆一回来,一切又不一样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