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70节(1/2)

王忆说道:“你捞吧,我不是让你捞上鱼来,是让你从海里捞一些水草,然后来判断附近有没有野生大黄鱼。”

“还有这说法?”墩子很惊奇。

王忆说道:“我还能骗你不成?你快捞吧,累了的话就歇歇,没事,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即使体力不行也没人笑话你……”

“我体力不行?你说我体力不行?”墩子哈哈大笑,“我看你是真没数了,看我给你露两手吧!”

他干的顿时更起劲了。

中午经过多宝岛,王忆忍不住停船想上岛去看看。

时至如今岛屿已经有了码头,但却没有了多少人。

他此时登岛观览,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时光通道,从83年走到了23年,看到了83年一些熟悉的街道,却看不到83年时候那熟悉的海草房。

水与岛,经久不变,人与云,日日常新。

他所熟悉的李老古、李岩松兄弟们的房屋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铮明瓦亮的大瓦房或者此起彼伏的小楼房。

连多宝小学也变了样子,它的屋顶成了红瓦、它的四周起了外墙,然后墙壁从根基开始往上覆盖了苔藓,这种暗绿色就是时光的颜色。

八十年代初的那些光景,都被淹没于时光洪流中。

岛上现在也是只有一些老人还留守在岛上,看见王忆溜达,有老人感兴趣的问:“你是哪里来的?来旅游的?”

王忆上去散烟,说道:“哦不是,打扰各位老同志了,我有朋友在你们多宝岛生活过,所以我今天经过你们这里,过来上岛看看他生活过的地方。”

他仔细打量着晒太阳的这些老人,突然看向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小老汉问道:“你是李岩京老师?”

没想到会碰上23年的李岩京。

李岩京今年还不到六十岁。

可是他应该后来离开了教师队伍,吃过不少生活的苦头、干过大力气的苦工活,所以不到六十岁头发已经斑白、满脸皱纹,像是七十来岁的人。

李岩京下意识站起来,掸了掸身上的军大衣问道:“呃,小伙子你是?呃,咱们见过?”

王忆笑道:“我听我朋友提起过你,说你曾经做过教师。”

李岩京问道:“你朋友是哪位?确实,我早些年干过民办教师,但干了没几年就没干了,按理说我没有跟你同龄的学生。”

王忆说道:“我朋友比我大不少,咱就不说他的名字了,他姓丁,跟你念过一年级,但是很调皮,当时让你难堪了。”

“这些事他一直记得,心里很过意不去,那时候太小了,不懂事。”

李岩京笑说:“哦,哈哈,那你跟他说不用觉得过意不去。事情都过去了,是吧,过去得三十多年了,还有啥过意不去的?”

“让他多回来看看,这毕竟是个老家嘛。”又有老人说道。

王忆看着他,慢慢的知道了他是谁。

之前来多宝岛打井的时候都说过话的。

如今却两不相识。

老人们显然都希望能有故人回来,纷纷说:“对,让他回来看看,其实我们多宝岛现在生活行的,政府要搞清洁风能还有那个什么减、减压……”

“减载平台。”

“对!减载平台,反正政府要在我们岛上发展产业,以后肯定就热闹了,赚钱的地方就多了……”

他们围绕着王忆纷纷说话,有的还拿起个托盘给他吃瓜子花生。

很热情的挽留他继续多聊天。

王忆心软,不太好拒绝他们的请求,就拉了个马扎坐下和他们聊了起来。

聊的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事。

这把老人们给聊开心了,一直聊到夕阳西下他们还想挽留王忆吃晚饭,但王忆晚上有正事,还得赶去螃蟹岛,就跟他们挥手告辞离开。

老人们很热情的送他上船。

客船开出去很远了,王忆偶然间回头看,还能看到码头上有一些微小的人影。

他们一直在目送客船的离去。

墩子这边又开始撒网、收网,累的是大冷的天却大汗淋漓!

等邻近了螃蟹岛,王忆捻起一些水草看了看说道:“好,我就在这里停船了,你继续撒网,多撒网几网。”

墩子惊呆了:“还、还要撒网啊?”

王忆说道:“是呀,还要撒网,这里应该有大黄鱼的鱼群,今晚能不能有好收获,就看你撒网捞上来的东西准不准确了。”

墩子一听,喘着粗气闷头撒网。

王忆去准备晚饭。

23年晚饭很好准备,墩子带了自热火锅,王忆翻找火锅的时候还翻出来一盒自热关东煮。

这是好东西。

他看到后就掏出手机给邱大年发信息,让他买关东煮调料带到83年去做关东煮出售。

忘记这个好东西了。

关东煮的萝卜、鸡蛋、豆腐、土豆、香肠这些东西是冬季寒冷天气的生活好伴侣,可以让王东喜他们的销售队卖关东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