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083节(1/2)

周围几个生产队的先被吸引,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看稀罕:

“嘿,帐篷,行啊,赖子,你们队里还准备了帐篷这样的好东西?”

“天涯岛那边就是先进,这帐篷真好,又大又宽敞,这是军用帐篷吧?”

“肯定的,你看上面还有绿花黄花呢……”

“能不能进去看看啊?你们帐篷挤一挤,给我留个位子怎么样?”

王东虎笑道:“你这个家伙想的怪美,就凭你不洗脚的习惯,还能让你进帐篷?这不是污染了我们帐篷?”

帐篷骨架搭建起来后挂棚就很快了,一个一个的帐篷接连拔地而起。

以至于团部过来送信的同志都找错地方了:“哟,你们营地指挥部弄的怪好咧,领导在哪里?”

社员们听到他的话后哈哈笑,笑的是东倒西歪:“这不是营地的指挥部,不是我们领导的帐篷。”

“王老师也是领导,是个排长哩……”

“行了行了,人家通讯员同志过来是有正事,别乱开玩笑,我们营部你得往那边走……”

营部的领导们也是住帐篷,住的还真是军用帐篷,都是以前军队遗留的老式篷布帐篷。

那帐篷跟王忆带过来的钢结构、牛津布帐篷不能比,社员们是识货的,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点纷纷过来看热闹,看着方方正正的帐篷纷纷露出羡慕之色。

王忆还给秋渭水和钟瑶瑶两个女同志共同准备了个帐篷,这次就是野营帐篷了,不过是加厚隔音处理的,外表普通,其实内里别有洞天:

有小夜灯、带蓄电池,所用睡袋里面加绒的,一人还有个大暖水袋。

钟瑶瑶的待遇跟秋渭水一样,把她高兴的不行,真想把妹妹也给拉过来一起发一套装备。

地窝子挖好了,出去捡干柴的小组也回来了,带回好些松针松塔之类的东西。

这东西易燃,扔进地窝子里点火,哪怕地窝子因为凹陷在地面下,可火焰依然熊熊燃烧。

此时各生产队都开始开火造饭。

然后营部那边响起欢呼声,营部干部举着喇叭跑着喊起来:

“老话说的好!要想吃馍,深沟大河!”

“同志们,好消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国家体恤咱们赶海工不容易,今年给予咱们同志好待遇、好福利!”

“来赶海工的同志都有粮食、有荤菜吃,一人一天一斤大米、一斤小米、两个鸡蛋!”

这消息顿时引发了全营地的躁动。

连天涯岛这边的社员都感到很欣喜,一天一斤大米、一斤小米还给两个鸡蛋。

条件不错。

而领导还在继续喊:“团部设立了食堂,到了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去团部食堂吃饭,蒸地瓜、蒸土豆、高粱饭、玉米饼子、咸菜咸鱼管够!”

社员们更躁动。

行啊,这次赶海工是管吃管喝了。

粗粮管够!

于是有些人就在心里盘算开了。

既然团部食堂粗粮管够,那细粮是不是可以省下了?

为了让大家能吃饱肚子有力气干活,粮食都是提前一天下发。

随后便有三轮车开过来,车上是一袋子一袋子的大米小米和用筐子盛的鸡蛋。

以排为单位,排长们去领粮食。

王忆领着王祥赖过去后,人家直接给他五十斤大米、五十斤小米、一百个鸡蛋……

好家伙,他们来才来了四十号人!

这样子等于是挖社会主义墙角了。

但王忆还不好发扬风格说实话,因为现在上级单位领导们还没有发现他们生产队人员编制上的问题。

王祥赖这边也挺惶恐,他们都是老实人,占国家便宜、挖集体墙角这种事没干过,没有经验。

两人一人手拎五十斤粮食再合力抬起装鸡蛋的小筐,面色都不太正常。

黄志武是个人精,一下子看出他们表情不对劲,他上来低声问:“怎么了?给你们粮食给多了?”

王忆飞快看了看左右,小声跟他说:“我们队里来的人不够,只来了四十个——你别给我透露出去啊!”

黄志武听到这话顿时笑了:“就为这事?”

他摇摇头,忍不住的叹了口气:“哎,王老师,你跟你们王队长是一脉相承的好同志。”

“我跟你说吧,这压根不是事,改革开放之前,集体上查这种缺工逃工行为查的很严,但这几年已经查的不严了。”

“像我们生产队吧,我们是给了二十四个名额的标准,其实也就来了二十个。”

“另外四个没来就没来,只要差不多,上级领导不会怪罪的,这种事他们体谅咱的苦衷,别担心,真没事!”

王忆一听顿时松了口气,高兴的说道:“这么回事啊,那太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