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00节(1/2)

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那么狠心也没有在牛郎织女刚结婚就给拆散,还让他俩生了俩孩子呢!

再说王忆这边不缺钱,他干嘛为了一点渔获留在海上冒险?

他们船太小了,在海上过夜太危险了。

指不定啥时候一阵大风吹过来就要出事!

他才不会冒险呢。

别说是捕鱼了,就是在海里挖金他也不冒险!

王忆语重心长的将生活真谛告知众人,领着船队返回生产队。

生产队的氙气大灯亮堂堂,前些天去赶海工的劳力们眯着眼睛看。

看的啧啧称奇:

“这家伙太亮了,小鬼子的探照灯也没有这么亮。”

“他娘的,咱们打鬼子的时候有这么亮的灯就好了,夜里船上架起灯来,找到鬼子的炮艇突然亮灯,能亮瞎它们的狗眼!”

“这好办,以后咱们队里机动船多了组织船队去公海找它们的船,到了晚上去照它们的狗眼、去干这群狗娘养的杂种东西!”

外岛当年被小鬼子祸害的很惨,是条爷们就牢记这血海深仇。

当然整个中华大地都被他们祸害的很惨……

社员们骂小鬼子,王忆跟着骂。

他决定等过几年他在83年这边一切稳定了,就去沪都整个金融公司,89年广场协议的时候,必须得宰它们一刀子。

王向红照例等在码头上。

现在氙气大灯一照,夜晚灯下比白天还要亮堂,王向红直接蹲在这里看报纸。

王忆跳上码头调侃他说:“队长,你难怪老花眼了,你在这么亮堂的灯光下看报纸这不是故意让自己眼睛难受吗?”

王向红乐呵呵的折起报纸装到大衣口袋里,说:“这不是节省点电力吗?”

“你看这光多亮堂啊,不能浪费。”

王忆说道:“你要是这么想,那你索性把夜校给搬到这里来,让大家穿厚实点,准备点开水热茶的,在这里学习。”

王向红一愣,然后点头:“好主意啊。”

王忆当场愣住了。

我开玩笑的!

然而当天晚上……

夜校真搬迁过来了……

祝真学搓搓手感慨道:“王队长,你是真节俭。”

王向红说道:“主要是王老师的建议好,这是他建议我的。”

祝真学跺跺脚感慨道:“王老师,你是真不干点人事。”

这事王忆也是无奈。

他当时确实是开玩笑。

这会他和秋渭水坐在炕上聊着天、看着书,心里挺内疚的。

毕竟他们身下是很热乎的电褥子……

往后两天还得继续捕捞鲣鱼,王忆这边没再上船,他找个没人注意的时候去了23年。

得赶紧采购罐头生产线。

这个无需在网上采购,机械市场里便有厂家的预定生产线,比在网上买还要方便,主要是物流方便。

王忆赶到23年。

23年里正月气息浓厚。

两个时空的农历上时间有差别,在23年这边已经过年了,生产队大灶关停歇业了,墩子、邱大年都带着家眷亲朋回去过年了,如今还没有回来。

于是王忆要买生产线就得靠自己了。

23年这边是阳历1月22号的新年,到了如今已经过了正月初七,市场都已经如常开工。

今天天气不怎么好,细雨霏霏,有些冷意。

不过街道和市场都挺热闹。

春节的痕迹还遗留在生活和商业的方方面面,市场各摊位都保留着过大年的喜庆气息。

机械市场里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笼,门前贴春联、贴喜字,王忆找了一家叫‘最齐全’的店铺去问了问,这家店铺里的机械生产线确实齐全。

王忆把提前在网上查好的生产线拿给老板看,老板便点头:“有,你这个是五香鱼罐头的经典生产线。”

“尺寸是20000*1200*2200毫米,总重三吨半,380的电压,电控箱是进口配件,买回去组装起来放上做罐头所需要的马口铁皮,插上电就能用了。”

“现在咱们国家工业水平高了,这种生产线便宜了,只要34万的价钱,以往得翻个,能卖六七十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