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05节(1/2)

她对这本书颇为喜爱,也想收集一本。

王忆跟她说:“你收集我的手稿,收集这种成品书没什么意思,不过你要是喜欢,等我去新华书店给你买一本。”

秋渭水说道:“不用了,新华书店买不到。”

“县里、市里的都买不到,连沪都都不好买呢,小杨老师打电话回来来着,她在沪都找了四个新华书店才买到三本,但都被麻六他们给抢了,他们也要收藏。”

王忆眨眨眼。

我、我成畅销书作家啦?

他顿时得意起来,这书可是他自己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当然专业内容参考了不少工具书,但他绝对没有抄袭。

这样他心里的成就感真是满满当当。

秋渭水晚上奖励了他。

这样他又感觉身体空空荡荡。

第二天两口子就去县里了。

专程送书。

其实王忆的意思是等到腊月二十七再送过去,因为当地风俗是‘腊月二十七赶年集,全家年货都备齐’,二十七这天家家户户采购年货也给相近的长辈送年礼。

或者今天去送书也行,把年货带上,只是这样一来送的就太早了,没有那么喜庆的滋味。

结果秋渭水心急,就要今天先去送书,先让爷爷见识一下自家男人的能耐。

王忆没辙,只好临时收拾了点礼物带上,坐着客船跟她去了县里。

到了码头有他们社队企业的小吃摊,摊位上热气腾腾,烤红薯、糖炒栗子、炒花生、炒瓜子还有一锅的关东煮。

关东煮在码头卖的极好,配上一毛烧往外卖,码头上出大力的汉子们最喜欢。

吃关东煮要吃便宜的就吃白萝卜、豆腐之类,想吃点好的有鸡蛋有鸡肉丸子猪肉丸子等等,不管吃便宜还是吃贵都有一碗鲜甜可口的汤汁。

这东西对旅客很友好,旅客们带小孩,关东煮不辣而鲜甜,小孩最喜欢。

王忆他们过去的时候就有两个孩子在吃鸡蛋,一点点的小口吃,吃一点喝一点汤,吃的满脸幸福。

摊位旁边人不少,王忆看了看没过去打扰王东喜,领着秋渭水骑上自行车载着她去县里。

冬日即将过去,阳光变得温暖起来。

晒在秋渭水身上暖洋洋、热乎乎,让她很满足,搂着王忆的腰在后面开心的哼歌。

路上不少人扭头看她。

毕竟这年代穿乳白色海军领毛呢修身大衣的姑娘太少见,而脚上穿长筒靴的更少见。

都是王忆给她带过来的。

他们到了县委大楼进院子被门卫给拦住了,王忆没有狐假虎威,去传达室跟门房大爷低调的介绍自己身份。

实际上压根用不着,秋渭水敲敲门,门房大爷看见她后便笑了:“呀,是小秋呀,你怎么来了?好些日子没见着你了。”

秋渭水拎起地上暖壶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落落大方的说道:“我今天带我爱人来看看我爷爷,这不是还没有上班吗?我寻思这会先上去,免得上班了打扰他工作。”

门房大爷点头说好,又瞅了瞅她打扮说:“你不是嫁去天涯岛了吗?我怎么看你好像是嫁去沪都了?你这身衣裳真好看,这靴子跟以前女特务——嗨,我这是瞎说了!”

秋渭水的毛呢大衣修身造型但没有肩线,袖子和衣身是一片式裁剪,大翻领、乳白毛呢,趁着脖子和脸上的小麦色肌肤更健康。

别看这大衣挺轻薄,正经的好东西,用的是边疆细羊毛做成,极为保暖,价格是两万多。

她的靴子是普通造型,只是同为乳白色,古朴大方,很寻常的大筒围尖头弹力长靴,配上大衣显得清雅淡泊,跟她气质很搭。

秋渭水不在意大爷的话,她挑了挑脚尖说道:“女特务都穿皮靴子,我这不是皮靴子,你看,上面其实有短毛,它是人造材质。”

这话是王忆糊弄她。

这靴子也是真皮质地,还是名品,一双靴子八千多。

秋渭水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是王忆给她准备的,全套下来五万多。

大爷仔细看了看,咂咂嘴说:“人造材质呀?但肯定是好东西,你这身衣裳不便宜,多少钱?”

秋渭水得意的说道:“是我爱人给我买的,确实不便宜,上上下下的花了五十多呢。”

大爷惊奇的看了眼王忆。

这么舍得花钱?

是个疼媳妇的后生。

进出政府要登记,王忆做好登记跟秋渭水进门去。

叶长安正在窗户后面晒太阳顺便喝茶消食,看见两人来了扔下报纸回去坐下。

秋渭水推开门蹦蹦跳跳的过去,王忆打量了一下办公室。

挺简单的。

一套办公桌、一张排椅、办公桌前两张板凳,桌子上是国旗党旗,另外就是档案柜、书柜和墙壁上贴的伟大导师和领袖们的半身像。

叶长安放下茶杯斜睨秋渭水:“你还记得我呢?哈,我以为你结婚后眼里只剩下你丈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