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10节(1/2)

他倾向于去广粤海南一带。

那里气候适宜。

不过那些地方的景色以海滨为主,跟福海有些冲突,这样他又提到了滇省的春城。

xsbn是神灵冬天的栖息之地。

他在23年代所接触的见闻便在这一刻起了大作用,他把滇省的气候风景和人文风俗给大概的介绍了一遍,听的爷孙两人连连点头。

一边吃一边吹,王忆很开心。

秋渭水的手艺真不错,她烹饪多年,不管是海鲜还是家常菜的烹饪火候都拿捏很准。

或许她做出菜肴的品相没有专业厨师那般好看,但每一道菜的口味都是恰到好处的吻合家里人的味蕾习惯,让王忆和叶长安吃的酣畅又淋漓。

等吃得差不多了,秋渭水又去厨房捣鼓了一下,然后端出一碗碗的汤圆。

滚烫甘甜又喷香的花生芝麻汤圆是冬夜里的好食物。

叶长安吃过汤圆喝过汤,赞不绝口:“好吃、可以,小水你这是从哪里准备的汤圆?做的也太快了。”

秋渭水笑道:“是生产队里做的成品,以后在城里肯定也要卖的,王老师特意给你带了两大盒呢。”

“冬天天气冷,虽然没有冰箱可挂到外墙阴凉面去就能保存一些日子,你以后下班晚了就吃点汤圆,不过不能多吃,胃不好就得少吃甜食。”王忆说道。

叶长安又拍拍他的胳膊。

这个孙女婿。

不错。

第二天是礼拜天,王忆和秋渭水便留在叶长安身边,三人去逛公园。

同时王忆去大众餐厅说了一声,让王向红安排人手带上彩钢瓦和木板、石膏板来县农贸市场搭建点心铺子。

另外也从生产队带了点菜过来。

于是午饭是王忆下厨,他给做了两道炖菜——东北特色,符合他的身份。

小鸡炖蘑菇,酸菜炖白肉,另外配上花生米和小泡菜来下酒解腻。

王忆去大众餐厅传信的时候带了个鸳鸯锅回来,于是两道炖菜炖完了,他便倒入鸳鸯锅里。

一边是小鸡和蘑菇,一边是酸菜与白肉。

不锈钢鸳鸯锅直接坐在炉子上,这样炉子里火焰燃烧,锅子里的菜和汤便一直翻腾。

叶长安觉得这个场景很东北,他特意去打开窗户吹进凉风来,要在寒风中吃这顿饭。

“这样才带劲,才符合这两道菜的气质。”他这么跟秋渭水说的。

叶长安身体毕竟不行了,他有午睡的习惯,于是王忆就去了一趟农贸市场。

等他去的时候,彩钢瓦房都快搭建起来了!

现在生产队搭建彩钢瓦房有经验了,反正门窗顶棚俱全,就是个拼凑罢了。

这建筑在福海可是新奇玩意儿,不少人——包括来市场的市民和各单位做生意的员工,他们围成半圈看热闹。

王忆见此便笑了。

这年头老百姓实在缺乏趣味活动,对什么也感兴趣。

他说着‘让让’往里挤,却被人给推了出来:“谁给你让呀?你在外面看就是了,往里挤什么呀?”

“就是,你小伙子还挺心急,里面在盖屋子,没什么好看的!”

“咋了,你也想当二骡子?”

听到后面的话,看热闹的人群哄堂大笑。

有人疑惑的问:“啥叫二骡子?”

当地人给他介绍道:“你不是我们县里人吧?要不然不能不知道这个典故。”

“二骡子是个人,这家伙最爱看热闹,有热闹看不着他心里痒痒。然后刚改革开放那阵有次公路上出车祸了,很多人都在围着看,二骡子也去看——哦,那时候他还没有这个外号。”

“反正他想去看,可他挤不进去,着急了,恰好他听说是里面有汽车撞人了,就喊‘大家让一让,里面被撞的是我爹’。”

“有人就问他‘被撞伤那个是你爹吗’,二骡子没多想就说‘是’,结果你猜怎么着?里面被撞的是一头骡子!”

“他自认是骡子的儿子,所以就叫他二骡子——你想想,骡子哪能下崽子?哈哈,所以就叫他二骡子……”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王忆苦笑道:“妈的,也是巧了,里面盖的房子是我家的!”

大家伙听到这话便戏谑:“哟,那你是二房子?哈哈!”

“都嚷嚷什么呢?要看就安静的看,别他娘在这里叽叽喳喳的。”市场办的主任也来了,他挽着袖子在里面帮忙呢。

这是知道昨晚上自己表现不佳惹了大领导不悦,今天赶来献殷勤。

主任一发话,市场里的商贩们先老老实实的闭嘴了。

王忆长得高大,主任过来一抬头看见了他,赶紧瞪着眼推开人群热情的招呼他:“王老师您来了?哟,这是东风把您吹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