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36节(1/2)

但搜出来的信息用处不大,介绍的内容跟第一个中年人相仿,并没有关于它具体价格的介绍,因为市场上只存有这套酒的酒瓶子或者部分一两瓶酒,并没有整套酒现世。

邱大年对此失望叹气。

王忆觉得没什么。

这套酒他本来也没打算卖,就是想要留在生产队大灶里当吉祥物的。

他把酒搬进去,让邱大年在墙壁上安装个钢化玻璃保险柜,到时候将这十六瓶酒分别放入。

邱大年说道:“老板我不是说,咱这饭店的档次越来越高了,要不要开分店啊?现在有点应付不过来,要不是限制,那订桌的能订到一个礼拜之外去!”

王忆说道:“可以开分店,但不在城市里开了,去咱们岛上开个饭店。”

“岛上鸡鸭猪的齐全,海鲜更多,然后请个厨艺靠谱的师傅来负责大厨,给咱们岛屿增加一点人气。”

今年开始岛上要投放水产进行养殖了,有点人气是好事。

毕竟那么大一个岛屿呢。

对于这个年代的天涯岛,王忆这边有规划。

既然岛屿如今已经收拾出来了,建起了集成式楼房也翻新加固了老房子,这样一来何不利用一下?

多多少少也能创收。

他想要把天涯岛上的农渔业都给发展起来。

农田要耕种。

海洋要养殖也要捕捞。

不图生意做的多大、赚到多少钱,能把天涯岛给拾掇的热热闹闹即可。

他喜欢热闹。

邱大年手头上有岛屿地图,王忆拉开拿记号笔在上面涂抹规划了一下:

“这里、这里,这些地方都有农田,不过如今荒废了,把它们给收拾出来,雇佣点农民过来种田种菜……”

“这几个地方是水井,看看有没有水、能不能利用起来,现在外岛有海水淡化设备吧?来一套,日产海水起码得两千升级别吧……”

“渔场是重点,等天气暖和了开始下网箱搞养殖。嗯、嗯,也有放养的苗子,反正咱们承包岛屿的时候政府这边有投资要求,往大里整,整出个正经养殖场……”

“鸡鸭猪的养殖要注意,也得雇佣人,不过咱是微小企业,你和墩总弄点信得过的心腹过来负责就好……”

他把自己的构想大概的说给邱大年听。

很简单,就是个海岛新农村的发展项目而已。

邱大年掏出录音机和笔记本记录起来,跟他暂时敲定了发展方向。

这事一聊,时间过的就快了。

王忆抬手看看时间把剩下的活交给邱大年,自己先行回到83年。

后面两天,83年的外岛都在下雨。

王忆没事干,时不时便来23年跟邱大年聊一聊,也领着邱大年到天涯岛去看了看。

正如邱大年所说,天涯岛如今大为改变。

山峦整体还是荒芜氛围浓厚,但已经热闹起来,有一些人气了。

码头上停靠了小渔船,岛上除了生产线建起了一座小冷库。

受制于ups的供电功率,冷库的容积只有六百个立方,专门用来存放一些海鲜和屠宰后的鸡鸭猪肉。

王忆舍得投钱,这岛屿发展的很快。

所以什么新农村、什么乡村振兴,这些事都很简单。

有钱就行。

初十,22号,拨云见日,外岛连绵了两三天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

这场春雨破开了海岛冬日迷雾,唤醒草木春季的生机。

雨幕落下,一座座小岛就在跳出的太阳里迎来蜕变,海风渐暖、海水渐蓝、草木将绿。

诸多鲜艳的颜色在和煦的阳光里交相辉映,构成了含有蓝色又点映丝丝绿痕的春光!

这便是外岛的只此青绿。

外岛气候很好。

还没到元宵节呢,漫山遍野的树木已经长出嫩芽,野草更是开始拔丝,投影于人眼睛,于是岛上山上开始映上了青绿色。

生活是个圈,节气也是个圈。

又是一个春天降临东海,外岛渔民见惯的春日,又在一座座岛屿上开始崭露头角。

王忆带上秋渭水和老黄、带上一些劳力去甩梭鱼——

梭鱼渔汛到来的时候,狗都能捕捞到这东西,因为它们身躯比较长,狗眼疾手快也能咬住它们。

此时红树岛上春色更浓。

遥望海岛还没什么,但靠近后能看到不久前光秃秃的树木也全数抽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