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39节(1/2)

天罗地网!

大网撒开落在海面上,准确无误、稳稳当当散入水中,顿时,水面上有了动静,一些梭鱼受到惊吓直接在海面上蹦跳起来。

此时下午的阳光呈金黄色,洒在海面上暖洋洋的,将海上波浪照成了亮黄色,也把跳跃的梭鱼照耀成黄色。

这一幕很有活力。

梭鱼蹦跳但跳不出渔网,洒出的渔网扩展开来慢慢下沉,王千里往手里吐了口唾沫开始往船上拖渔网:

“好收成啊!”

结果他拖了几下开始沉重,有点拖不动。

秋渭水见此上去帮忙,笑道:“千里,看来这一网收获不少,你这一下子非同小可呀。”

渔网很沉,梭鱼挣扎,她去帮忙也是拖拉不动。

王忆也要去帮忙,问道:“好家伙,这一网是拽了多少鱼?几百斤?”

王千里嘿嘿笑道:“没有,哪能那么多?我估摸着也就个一两百斤吧。”

“只不过这些梭鱼有劲,它们现在害怕了在乱撞渔网,拉起来费劲,你等着,我有办法!”

王忆扶着船机问道:“什么办法?”

王千里说道:“反正不能太急,要先沉住气,就跟钓鱼一样,让它们先折腾,嗯,让它们先折腾。”

“等它们折腾差不多了,是吧,这时候再提起网慢慢地摔打,把它们给弄晕乎了、弄迷糊了,那么最后一使劲就把鱼给拽上来了……”

“哦对了,”他又恍然大悟的一拍脑袋,“用在夜校时候黄老师教的知识,这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然后他又挠挠头:“不对,这应该是让鱼一鼓作气,它们不能一鼓作气,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他缓缓拽动渔网,收起渔网差不多了便开始扎马步站稳身子使劲摇晃渔网拍打水面。

里面梭鱼蹦蹦跳跳,起初恨不得撞破渔网飞起来,慢慢的便开始消停。

这时候王千里冲秋渭水点点头,两人喊着号子开始拽渔网,将渔网拖了上来。

里面都是梭鱼!

邻近一艘渔船也撒下了渔网,接着纷纷有渔船撒下渔网,一网一网的收起来,船上的梭鱼越来越多了。

等到太阳西斜、微光夕照,他们便要收拾渔网、归拢梭鱼准备返航了。

王千里等人快活的喊道:“小秋老师,来一首歌吧。”

秋渭水笑道:“唱什么?唱《请到海角天涯来》吗?”

“唱《打靶归来!》”

“对,《打靶归来》,这个我们也会唱,咱们一起唱!”

秋渭水便唱了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她起了个头,其他人坐在船上跟着唱:“……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王忆开船,一路飞浪一路歌,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岛上。

社员们纷纷感慨:“有了机动船,这距离都缩短了,以往摇橹四十分的路,这十来分钟就回去了。”

此时还有其他岛上的渔船靠上码头,都是来找亲朋好友做客顺便看电视的。

天气开始回暖,温度有所回升,过了元宵节差不多就可以在外头放电影了。

王忆已经准备了好些港台片子。

渔业大会战的时候他看到了,现在内地大城市已经引入港台电影了,当然都是盗版。

并没有人去查这些电影片源的来路。

码头上还放置了一些纸壳箱和木头箱子,有几个老汉拿着马扎坐在旁边,有孩子凑上去,他们便挥手驱赶。

王忆好奇看了看。

不用他问,王真尧老汉便说道:“王老师,是太阳能,又有太阳能送来了!”

一听这话,王忆就知道是海水淡化设备送过来的。

这效率够高。

他今天不在,于是去问王向红。

王向红说是来送设备的队伍领头人叫余劲松,今天先把机器给送到,后面找个合适的日子,再安排工程师和安装工人来选择地址、组装机器。

他说道:“可能会选在四组,余劲松同志今天送机器的时候在岛上转了一圈,他看中了四组那地方,说四组应该更适合组装这套设备。”

顿了以下,他指向屋顶:“他对咱们的太阳能很感兴趣,说咱们这太阳能板很先进。”

王忆说道:“都是刚突破技术的实验用品,能不先进吗?”

王向红说道:“他挺感兴趣,想要研究一下,让我给挡住了,我说是部队给咱们安装的,不让从屋顶上卸下来。”

现在岛上部署的太阳能板比较少。

本来都是安置在学校屋顶,如今学校拆除,太阳能板被拆掉了,便收拾起一部分,只留小部分留在听涛居屋顶,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