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41节(1/2)

黄有功笑话他:“咱们算什么有文化?人家王老师、沙老师、祝老师他们才是真的有文化!”

沙生泉等人便摆手谦虚。

王忆这边陷入沉思。

孙征南和徐横的话拨弄了他的心弦,在他的记忆之海中掀起一道风浪。

他依稀记得自己好像在卖猪肉的时候也曾经指点过一个男人去鹏城讨生活……

就在此时山路处突然传来了欢呼声:“发梁了、发梁了!”

王向红抬起手腕看看时间,脸上露出期待之色:“好,到好时辰了!”

上梁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了,发梁。

发梁应该叫伐梁,按照传统来说,上梁第一步是选梁,选一根树木当木梁。

选完之后要在树上挂红布、挂鞭炮,等到适合伐木砍树的好日子再来把这棵树给砍断,这个过程是伐梁。

不过因“伐”与“发”同音,本意是伐木做成梁,但外岛的老百姓为了讨个吉利就称为发梁,意思是上梁大发。

大胆领着建筑组一群魁梧壮汉喊着号子、踩着沉稳沉重的脚步从山路走上来。

八条汉子抬起了一条粗壮结实的大梁。

大梁木在中间缚上了一块红布,梁上贴着一块红纸,上书“上梁大吉”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黄有功看着这四个字抚须微笑。

这是他的杰作。

等到他们从山路走上山顶看到了学校教学楼,便换了个号子喊起了上梁号:

“梁头发的千年富,梁尾发的万年长。借问行东,要富要贵喽……”

“一要大丁发万口,二要家宅平安,三要百生结千生,四要皇皇发福,五要五谷丰登,六要……荷叶、鲁班、杨公祝庆后,财丁兴旺万年长长长!”

天涯岛上好些社员围着发梁汉子们,学生们更是积极的跑前跑后。

他们知道上梁之后自己的教室就算建成了。

他们知道自己马上就有亮堂堂的新教室可以用了。

就是自己在图书里、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城里同学能用上的楼房新教室。

所以他们比大人还要着急建筑的进程,当今天终于可以上梁的时候,他们比大人还要开心激动。

他们不是为了喜糖喜馒头而忙碌,是为了自己的新课堂在忙前忙后。

这种时候大人自然要比小孩更忙,外岛有俗语,叫“做屋打船,昼夜不眠”。

不管是盖房子还是打新船,这都是生活中最忙碌的事,今天上梁,岛上热闹非凡,不少社员忙得团团转。

大梁送到,这时候一些老人便去教学楼的大门两侧张贴对联。

但对联还没有准备好。

只是教学楼的大门口准备了一张长桌,长桌上放了笔墨纸砚。

接下来轮到黄有功出场。

他像模像样的学古人的架势,走到桌后一手提起笔一手握着铁皮酒壶,仰头‘咕嘟咕嘟’就是一大口烈酒。

烈酒入喉他大喊一声‘好’,用嘴巴抿了抿毛笔尖,饱蘸墨汁后抬笔就是龙飞凤舞:

建新屋事事如意顺顺顺,起大梁步步高升发发发。

这幅对联拿走,他又提笔写下一幅新对联:

巍巍学府进文气,雪天萤席出状元!

写下这两幅对联后他还仰天大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人群里的王墨斗两口子一个劲挠头皮。

尬的头皮要离家出走。

自家这亲戚真的很……很那啥!

但很多人却觉得黄有功这番表现很有文人雅士的风采,齐齐鼓掌大喊:“好!”

黄有功一看不少人给他鼓掌,顿时精神抖擞准备借着酒劲再整两句更尬的。

王忆赶紧把他拖走了,说道:“贴对联、上梁,那个李老师、毛老师,你们不是有拿手绝活吗?亮出来啊!”

李岩京从布袋子里掏出唢呐而毛海波则亮出了二胡,一个鼓腮帮子一个摇头晃脑,然后一曲高亢欢快的调子传进人群中。

社员们听的痛快,又纷纷鼓掌喊:“好!”

李岩京和毛海波同样受到鼓舞后精神抖擞,曲调连连变换,后面接连奏响欢快音乐。

多数人不懂唢呐曲子,便问道:“这是演奏了什么?”

“王老师你见多识广,你知道吗?”

王忆傲然道:“别的不说,同志们,我对音乐是手拿把掐,不管是唢呐曲还是二胡曲,我听过之后肯定能一下子就说出曲子名称。”

“我怎么有点不信呢?”徐横疑惑,“校长我不是信不过你,主要是这有点厉害啊——你说这是什么曲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