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45节(1/2)

于是县城夜景越发灿烂,只见在这明月高悬的元宵夜,满大街上是万家灯火、灿如星河。

孩童捧灯游玩,各式花灯琳琅满目,争奇斗艳。

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社员们手里的小红旗灯。

孩子们挥舞的起劲,小红灯条流光溢彩,引得城里孩子好奇上来看,还有人想用手里的面团灯来换。

但天涯岛的孩子自己还没有炫够呢,哪能把这灯给换走?

等到青年大街,他们手里的小红旗灯就不够炫目了——这条大街已经成了灯海!

街道两侧架起台子,其中还有花灯台,文宣队在闪亮的灯台上唱歌跳舞吟戏曲,引得好些人驻足围观、翘首以待。

徐横赶紧挤进人群里,说:“让一让、让一让,我媳妇在上面。”

戏台上的主角永远是霍晓燕,那身段那嗓音,看的多少青年和大老爷们失魂落魄。

很多家室不错的青年都在打听她的身份,但听说她离过婚便摇头叹气。

这年头的人家还是很在乎离婚与否这回事了,哪怕是有钱人家哪怕是霍晓燕这样的美人,一旦离婚就很少再有好青年接手了。

徐横挺感谢这种社会风气的。

否则以霍晓燕这条件还能轮得着他接盘?

秋渭水也在这里,她今晚回家给叶长安做汤圆来着,所以没跟王忆在一起。

她看到徐横就知道王忆来了,循着小夜灯去找到王忆。

王忆给她头顶带了个花环。

花环是一圈羽毛造型,很轻盈,因为它是用了纽扣电池供能,打开之后便有柔和光芒闪耀。

这羽毛花环很漂亮,灯光照亮了洁白的羽毛,随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变换,羽毛也开始有节奏的变幻起颜色来。

这就是天使羽毛头箍灯,23年代在福海地区很常见,来旅游的小仙女们晚上都会戴着这东西去拍照。

秋渭水这算是提前了四十年的时髦。

两人领头带社员们在大街上行走,王向红不断的喊:“大人都看好孩子啊,看好了,可别在这里给丢了!”

他们在灯海中缓慢前行,就跟划船摇橹在惊涛骇浪中穿梭。

人真是太多了!

观灯的人是摩肩擦踵,挤满了大街,把黄有功挤得一个劲感叹:“谁家见月能闲坐?倾巢而出观花灯。”

孙征南听着他的话很羡慕:“黄老师真是有文化,这唐诗宋词信手拈来。”

一听他的夸耀,黄有功更是精神抖擞:“孙老师你谬赞了,我这一句只是感慨而已,要说这元宵节、要说这唐诗宋词,那就不得不提青玉案了。”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哪里有舞龙灯的?”立马有人凑上来问。

黄有功被他给问愣住了:“我哪知道哪里有舞龙灯的?”

有在街边摆摊的小摊贩说道:“你们来晚了,七龙祈福龙灯赛刚在这边转完了,现在去体育广场了吧,你们得去体育广场看龙灯。”

有看过的人感叹道:“快去看看吧,那场面可好了,可壮阔了,不光是有龙灯,还有船灯、马灯、高跷、海八仙和民乐队,太过瘾了!”

第518章 日月换新天,海水变淡水

今年元宵节的赛龙灯真是精彩。

全县各公社、乡镇都出了一条龙灯。

这些龙灯有名有姓,有的叫上山龙、有的叫过江龙、有的叫飞天龙。

长龙公社这边出的龙叫大长龙,带着一群的小龙,很好玩,这些小龙也有名字,什么稻草龙、布龙、板凳龙等等,王忆在体育广场看到后真是大开眼界。

码头后街人多,青年大街人更多,可此时最多的却是体育广场。

观灯的人群在广场里挤的是里三层、外三层,连广场边上的树枝都坐上了人。

小孩压根看不见,只能骑在大人的肩膀上,其中多有各公社、乡镇的渔民,他们看到自家所属的龙灯出来后顿时一阵欢呼。

那声势,山呼海啸!

众人看的惊叹不已,夸赞声不断:“牛逼!”“真热闹啊!”“我草太牛逼了!”

黄有功听着不断的‘牛逼’便摇头。

没有文化!

他沉吟道:“唢呐劲吹锣鼓喧,鞭炮连声火焰——腾!”

最后一个字还拉了长腔。

奈何没人关注他。

广场内外真是太嘈杂了,喊声、叫好声,放鞭炮声、烟花飞上天空炸响声,还有吹唢呐打鼓的、拉二胡敲锣的,那声浪跟台风巨浪一样,一阵又一阵。

就在炸雷般的鞭炮声和铿锵的锣鼓声中,龙灯大赛便开始了。

秋渭水欢欣的拉着王忆往前挤,喊道:“很好看,我刚才看过一次没有看过瘾,咱们继续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