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64节(1/2)

这事顿时刺激到了他们的心。

王东喜说道:“真就是这价钱,我都打听过了。”

“不过你们也别想着这活能赚大钱,主要是城里人在家里办酒席的才会请人撑帐篷,咱农民都是自己找毛竹篷布自己撑。”

围观听众们顿时甩手跺脚说‘嗨’。

项玉环说道:“原来没多少生意,你以后把话说全了,别老是说一半。”

“你跟你老婆办事的时候你老婆只让你进一半,你高兴吗?”

听众们一听这话精神抖擞。

来劲了啊。

王东喜说道:“去去去,说正题呢,你们老娘们就会开黄腔、耍流氓!”

“我观察着吧,城里人多且集中,办红白喜事的更多,租赁帐篷的也挺多,只不过这活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用的设备也简单,所以干这买卖的人也多。”

“但他们的家伙什跟咱们的不能比,你看王老师弄来的这棚架,多牢靠;看这篷布,一块块的多齐整?”

“所以我想着咱们得做这个买卖,然后咱把名声给做起来,等美名在外了,四里八乡、城里农村的有类似的事不都找咱们了?”

满山花说道:“文书这话说的在理,虽说酒席不是天天有的事,但这家歇了那家办,细水长流,这买卖也比摇橹强啊。”

王忆帮他们发散思维:“那咱们索性做个红白喜事一条龙吧。”

“什么一条龙?还舞龙啊?”有过往的老汉感兴趣的问道。

王忆说道:“不是,一条龙,意思是全套服务,放在这个红白喜事上就是咱们不光给搭棚,还可以提供桌椅板凳。”

“大众餐厅里有不少以前替换下来的桌椅,问题都不大,让老高叔修一修就能用。”

“咱们提供帐篷又提供桌椅,主人家只要准备厨子和食材就行了,怎么样?这买卖可以吧?”

王东喜一拍手说道:“肯定行!”

“我当时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事?就是那东家借板凳借的没招了,看我摊子这里有凳子也来找我借——哎哎哎,王老师的想法还真好!”

王忆暗道这也不是我的想法,二十一世纪农村酒席都是有人包办了。

人家可不光负责桌椅板凳帐篷,连碗筷菜肴都给负责上,东家只要点钱就行。

但这服务在当前年代行不通,现在买菜买肉还要票呢,老百姓哪能做的了那么大的生意?

王东喜真把这件事给琢磨起来了,还跟王忆说:“等今天吃完饭咱俩一起探讨探讨,把这个买卖给支棱起来。”

“咱们的帐篷好,同样价钱肯定找咱们,这样咱们再提供桌椅就要收费了,收多少钱合适呢?”

项玉环推开他说道:“你快去喝茶叶水吧,今天是让你记来客随礼的,不是让你来算怎么做买卖发财的。”

王东喜涉及到生意和钱会变得很认真。

他说道:“这买卖发不了财,就是赚个辛苦钱,喜庆日子往往在同一天,到时候干这活得东奔西跑劳累的很!”

满山花却对这生意很是感兴趣:“劳累也行,一天要是能赚个三五十,那东奔西跑一个月下来不得一千两千?”

她说着摇摇头发出感叹声:“不敢想、不敢想!”

王忆说道:“这很正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咱们仔细想想这人世间岂止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都有。”

“所以只要能吃苦、只要肯钻研,那就能摸到个门路上,养家糊口不是问题!”

也有人说:“那咱们这个一条龙的生意还可以做的大一点呢,找人跟漏勺和三组长学厨,咱可以提供厨师,主家提供米面粮油肉就行啦!”

“这真不错,那让我家那小子去当厨师学徒!”

有听他们聊天的老汉还给总结了一下:“跟领袖同志说的一样,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后面王向红急匆匆的上门来,问道:“新郎接人是不是快回来了?你们全挤在个门口干什么?别把门口堵住了。”

满山花看看时间,说道:“还早还早,还得大半个钟头呢。”

虽然还有宽绰时间,但人群还是散开了。

王忆去隔壁院子。

隔壁家的院子也撑起了帐篷,不过这个简单,是在院墙和屋顶之间拉了一张渔网,上面铺了一些芦苇杆挡挡雨水。

做饭特别是这种大锅饭,油烟很厉害,所以没法拉上帐篷,只能找点东西挡一下雨水就算完事。

王忆一进门,一股热气迎面而来,又有香气弥漫身边。

来氛围了!

芦苇帐篷下的王祥雄正在忙活。

他块头高大魁梧有力,跟当初的漏勺不是一回事,脑袋大脖子粗,正经是个好伙夫。

院子里好几台炉子一字排开,上面全坐着锅子,炉火很旺,映红了他的脸,显得跟满脸横肉似的。

王祥雄是这方面的老手,一切收拾忙碌而有条不紊。

他穿着白大褂、系着大围裙,衣袖高卷,露出线条分明的手臂。

厨子好不好,看看手臂就有数。

好厨子天天端锅颠勺的都练出了好臂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