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8节(1/2)

王向红唉声叹气:“现在社会上歪风邪道的很多,国家该管管了。”

周民栋点燃一支烟,说道:“就得管一管,你们队里好,所以能干的下大集体,我们那里大集体不行了。”

“老百姓都说,大锅饭乱喳喳,肥了干部肚子坑了大家——多气人、多气人啊,真是一粒老鼠屎,搅坏了满锅好汤!”

酒意上头,两个干部开始批评起这个世道来。

王东方上来送菜,嘀咕说:“行了吧,爹,有些话不能说,搁在十来年前你们说这个,传出去要挨批的!”

王向红:“你给我滚!”

王东方缩了缩脖子,麻溜的滚了。

这顿饭吃的挺好,氛围很好。

最后周民栋喝多了,王向红把他给架到了船上,挥手送他离开。

等到周民栋乘坐的运输船离开,王忆和王向红就要赶紧带队去放养虾苗搞养殖了。

对虾网箱已经沉入水底,但多处有开口,将养殖水箱里的虾苗连同海水倒入里面即可。

这些事很简单,周大圆、王东顺等人来负责,王忆和王向红站在船上观看。

王向红跟王忆聊了起来,说:“养殖场开起来,要是成功了,那咱们以后不用出海就有渔获了,就能给国家的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了。”

说到给国家的奉献,他还特意强调一句:“一个强盛的国家,绝对不能没有足够的蛋白质供应给人民。”

“咱们的海水产就是富含蛋白质的好东西!”

王忆说道:“这个确实,咱们要加快搞建设,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王向红想了想又说:“嗯,这是应该的,咱们队里发展已经很快了,今天是4月14号了,再过个三两天就是我跟六家建筑单位约好来咱们岛上商谈的日子。”

“王老师你可得准备一下,这事我不懂,得靠你来指挥了。”

王忆笑道:“咱们是甲方,这些事很简单,交给我负责,我肯定给你搞的漂漂亮亮。”

清明节一过,这春天的脚步可就快了。

到了此时,谁也挡不住春色,外岛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时节。

根据外岛风俗,家家户户要找个日子吃迎春饭。

农村风俗多,拿外岛渔村来说,这里有春比年大的说法。

当然这也只是说法,谁家立春、咬春或者迎春过的比年还要丰盛的话,那真是脑子有包了。

立春这个节气中华大地的多数地区都会过,比如这一天不是本家的婶子大娘们就不能相互串门了,出嫁的姑娘得回到婆家了,等等。

但外岛不怎么过立春,因为立春和年靠的太近。

对大人来说年关难过,这年头过年确实是过关,老百姓没有钱呀!

所以过年时候吃上好饭穿了新衣,那立春就在年后,没必要再单独庆祝一次。

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海里渔获多了,怎么说也值得庆祝一下。

于是渔民们往往会在清明节后找一个天气好的日子做迎春日进行庆祝。

立春的忌讳多,迎春日没什么忌讳,就是这一天不管老人孩子不能赖床。

哪怕是病人也不能赖在床上,都要早早的、在太阳升起之前就起床忙活。

这个风俗应当是源于外岛一句俗语,叫勤于春而年丰,它是告诫老百姓要珍惜春天好时光,不能躺在炕上睡懒觉,白白浪费光阴。

而王忆压根不在乎这些风俗和说法。

他搂着秋渭水钻被窝里呼呼大睡。

秋渭水一看他不在乎那自己更不在乎,最近几天她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总是很慵懒。

于是她就缩在王忆怀里也呼呼大睡。

老黄和小黄们一看主人不起来呼呼大睡,那自己瞎勤快个什么劲?

同样呼呼大睡!

大迷糊搬走了,它们现在住外屋,那此起彼伏的呼噜声——有时候它们都会彼此震醒!

现在沙雕成了最勤快的一个,它早上起来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在房间里转了转,鄙视了一番这群懒狗,然后走出门去振翅高飞。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起的沙雕抓鸟吃。

王忆一直睡了个饱,然后双手控球练了练手感后,懒洋洋的穿衣出门。

他推开门,正在打呼噜的老黄猛然抬起头看过来。

王忆瞪了它一眼说:“你什么眼神?你是被你自己的呼噜声给震醒的,别他么看我,又不是我把你吵醒的!”

他出门洗刷,漏勺探头说:“校长,你起的可够早的呀,今天早上吃春饼怎么样?春饼配四菜。”

王忆说道:“配四个菜?这么丰盛呀?”

漏勺笑道:“去年迎春日你刚来咱队里不久,我没过来上班,也没能给你好好过迎春日,今年我来了,必须得正经的过。”

他给王忆介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