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1/2)

郭绍仔细地瞧了一会儿,心道:人世间真有灵魂,没有灵魂自己是怎么到一个古代人身上的?难道这只燕子是人的灵魂变成?

一时间他是患得患失,感觉完全没有了作为武将的锐气。

夜里的种种异象,至少在郭绍看来是某种玄虚的暗示,让他当晚再也无法睡着,一会儿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会儿在行辕里四处看看,消磨着半夜的时间。当然他也对这些东西将信将疑,怀疑是最近自己精神状态不佳导致的胡思乱想。

但到了次日中午,向训的回信到了,是向训的家臣专程跑路送来的。

他掐着手指一算,送信到拿到回信一共只有半个月。这封回信走得非常急,郭绍忙拆开信封查阅。通篇是文言,这个时代的人写在纸上的东西习惯用之乎者也,郭绍看得懂,关键是没有标点密密麻麻一片看起来很吃力很费神。皇后重病?从东京请御医十数人不能救?

郭绍心里顿时一凉,忙细读内容。向训在信中说得仔细,“随驾亲征,炎暑遭大雨,积忧成疾。”

他顿时又想起昨晚的迹象,这封信跑了千里路,写信到现在已经过了至少几天;向训得知皇后染重病也需要时间……难道皇后已薨?

这时京娘先走进堂屋,见郭绍一脸纸白,如遭大厄。她看了一眼他手上发抖的信纸,忙问:“我可以看么?”

郭绍愣坐在木凳上,仍由京娘拿过书信去瞧。她看得很快,看这种信她似乎比郭绍要轻松得多。京娘看罢问道:“你是担心皇后?”

郭绍不答,问道:“清虚在哪?”

京娘忙把清虚叫过来,此时郭绍的神情和刚才又有所不同,他板着脸,冷冷的样子。清虚把手按在平坦的胸脯上,表现得有点夸张,好像被吓到了一样,回头对京娘道:“郭都使不会要吃人罢!”

郭绍径直问道:“你师父陈抟教给你多少本事,你会救人么?”

清虚一脸无辜道:“师父平素除了睡觉就是一个人忙自个的,根本不管我。我可没学会多少东西,就看他炼丹一知半解的,再说我们是修行的道士,又不是郎中。”

京娘也皱眉道:“清虚才十几岁,能学到多少东西?陈抟不好找,但也许可以去华山试试找麻衣道者。”

郭绍问道:“麻衣道者是谁?”

京娘道:“就是扶摇子陈抟的师父。”清虚也几乎同时说道:“我的师公啊,麻衣道者你都没听说过!”

郭绍脱口道:“那你怎么不早说?”

京娘道:“之前你没告诉我要找扶摇子作甚,我如何说?”

郭绍愁眉苦脸的样子顿时又升起了一点希望,立刻起身道:“半个时辰准备,咱们即刻启程,昼夜兼程赶去华山。京娘你去准备随行之物,我召集部将交接兵权。”

他一面下令亲兵敲鼓,传令指挥使以上武将到中军议事,一面从自己的包裹里把兵符、印、任命状等物一股脑儿拿了出来。及至部将们陆续到达大堂,他便把自己的东西搁在正面作为公案的木桌上,什么多余的话都没有,直接说道:“我有要事要即刻赶回东京。我现在任命李处耘为‘暂领第一军都虞候’,他日禀报侍卫司步军司;虎捷军第一军、第二军兵权交由李处耘将军暂代,排阵使罗彦环为副。过阵子王节帅的人马来接防、并遵朝廷调令回京,诸事皆由李处耘负责。不得有误,抗命者可由暂领兵权主将处置!”

李处耘听罢大胡子的脸上似有红光,表情倒是保持着严肃,忙与罗彦环一起出列,抱拳道:“末将等遵命!”

郭绍说的那个暂领,便是临时的意思……但又说会禀报侍卫司,那军都虞候的军职正式任命就几乎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第一军都虞候已经战死,出现了空缺;攻蜀之战又相当迅猛,大获全胜,这时候主将在朝中请功,把军功述说一遍,侍卫司如果没有别的考虑必定依照本厢都指挥使的意见任命武将。

李处耘以前不过是西北一个节镇的节度使手下的裨将,数月之内直接升任禁军正规军的军都虞候:相当于王牌军副军长,升迁速度是非常迅速……甚至可以说是极其难得。没有参与过“决定皇位”之战的高平之战的武将,后面已经很难有高平之战后那种平步青云的机遇了。

“末将定不负使命!”李处耘道。

郭绍道:“别的事,待恰当时我定会表功,望诸位各司其职。”

众将拜道:“末将等领命。”

郭绍将兵符印信丢在大堂公案上,叫杨彪罗猛子准备战马及行军用物,带亲兵十七人随行。这一次出行完全没有事前准备,显得匆忙而仓促。

第九十三章 最关心最在意的人

“哒哒……”一群马正在驿道上飞奔,土夯的大路在炎炎烈日下非常干燥,沉重的马蹄踏上去,只见一股黄尘在路上急速奔腾。

京娘带着瘦弱的清虚骑一匹马,俩人的头上包着白纱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只剩两双眼睛。她们就在郭绍后面,一回头就看得见的地方。其他人都没有披甲,只穿着布衣,骑马很急帽子也没戴,大伙儿清一色用布条束着发髻,一个个只带短兵弓箭。飞驰的骏马,风呼啸而过,人们头上的布条和衣服吹得迎风乱飘,沾满了尘土。

急促的马蹄声,就好像擂动的战鼓,催促着郭绍原本就如焚的心。

华山,位于关中,属于周朝辖地;在京兆府(今西安)以东二百余里,大伙儿只要奔到京兆府,一个白天内就可以赶到。关中京兆府是周朝重地,驿道很太平,在驿馆可以换马,速度不是问题;问题是担忧。

一行人不间断疾奔,及至当天下午,他们已在平坦的驿道上奔出京兆府一百余里。忽然之间最前面“轰”地一声,一匹马前蹄跪地,马上的军士径直向前飞了出去,痛叫一声重重地摔在地上翻了好几个骨碌才躺下。郭绍等忙勒住马,他喊道:“兄弟,你没事罢?”

军士挣扎了一下,回答道:“好痛!主公先走,卑职缓一缓才能骑马。”

郭绍抬头看时,那匹马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还没死但已经爬不起来了。他回头说道:“留下一个人照料他,若是受伤重了,把他弄回京兆府找郎中治伤。”他说罢把腰间装金银的钱袋取下来,丢在路边,遂下令所有人换乘马匹。然后策马绕过那匹倒下的军马,继续前奔。

不一会儿天上乌云密布,突降暴雨。这已经是他们从固镇出来短短几天第三次遇到暴雨了,夏天的骤雨很容易见到。

天地间电闪雷鸣,风刮得呼呼作响。清虚的声音远远地传来:“好冷啊。”郭绍回头看时,京娘默默地到了队伍最后面。他会意,雨水湿了衣裳会走光,妇人出门在外确实有诸多不便;上次遇到雨不小心看到她穿着湿衣服的样子,束缚在胸脯上的白绫轮廓都能看见,就好像在现代露出了胸罩带子一般。不过骑马狂奔,雨一停衣服就干得特别快,气温本身就比较高,又有风吹着。

“清虚,你确定麻衣道者在华山台观?”郭绍大声喊道。

“你说甚?”搂着京娘的腰的清虚喊了一声,她说话也不清晰。郭绍便又将长句分开,慢慢重复了一遍。清虚也大声喊道:“我不知道啊!师公大多数时候都在台观,但有时候会去武当山!”

郭绍心里更是忧心忡忡,如果麻衣道者不在华山该当如何?

此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上天展示了巨大的自然威力。饶是郭绍清楚雷电是云层里的正负电荷对撞,也不禁叹息:难道真的有天道命运?

麻衣道者长期住在华山台观,若是这次去他恰恰不在,这难道就是天命注定的事?

当天晚上,他们已到华山下,马上要进入山区道路难行,郭绍下令找地方休息一晚,次日一早上山。向导都不用找,清虚知道台观在哪里……那是个在场所有人都没听说过的道观,没人知道在哪里,一时间只有清虚知道。麻衣道者似乎不像陈抟一样喜欢到处游历讲学,知名度反而不如他的徒弟。

华山脚下有客栈,而且不止一家。这个时代的名山名景虽然不像以后风景区商业化那般热闹,但总是有不少人寻山问水到处游历,而且这种人一般都还不缺钱;有钱赚的地方,何况又在关中,食宿是不必担心的。

郭绍等随便找了一家客栈,他也不觉得这些地方又黑店。就算有,他们一行大都是军汉,也不容易把他们怎么着;何况京娘在江湖上非常小心,经验丰富。

唯一的问题,郭绍晚上非要住在京娘和清虚的房里。京娘没说话,清虚很不同意,她生气道:“人家虽然是道士,却也是女的。你一个汉子要同处一室,像什么话!你想做什么?”

郭绍此时哪有心思猥亵妇女?他说道:“你们在暖阁里住,我在这里打地铺,你放心,我好歹也是禁军厢都指挥使,必不会做出失礼之事。”

京娘应该早就看出来他心里挂念什么了,便劝道:“我会照顾好清虚,不会出什么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