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2)

她一家现在搬下山了,因为她一儿一女大了,以后结亲不方便,姐夫岁数也大了,不适合再住山上。

就这么的,我背着媳妇你,借了她二十五两银,那时候她又盖房子又买地,不买地吃啥啊?就姐夫打猎攒半辈子的银钱也不凑手,记忆里我都没指望她还,压根就是白给。

反正这事在我记忆里算重点了。

这算改她命吧?我娶个好媳妇,摊上个有钱丈人,我改命还帮衬家里人改。

大姐是老大,下面还有俩哥哥宋福财、宋福喜,我按小子排行三,也是家里老小,叫宋福生,不是宋建业了啊,你们记着点儿。

家里寡妇娘现在和俩哥哥一起过,给他们当家,侄子侄女一大堆,这地方父母在不分家。

我给老子娘和俩哥哥改的命是,当年我这身体的爷爷只分给我家七亩旱地,我娶妻后这些年,陆续给他们添了六亩上等田。

就这,还不包括过年回去给的孝顺银、清明祭祖银,等等一大堆平日里帮衬的银钱。”

钱佩英忍不了了,聊两分钟还没说到重点,就没见过比老宋还磨叽的人。

“我说老宋,我就想知道我们在哪、住哪、叫啥,之后咱怎么办,你这扯哪去了。”

“不是你让我说细点儿?我这脑子里,重点几件事就是这些,不得一样一样说?”

宋茯苓无语,这俩人还吵吵起来了:

“爸,你好好捋捋,妈,你也别着急。咱们三口能凑齐坐在这,再坏又能坏到哪去。你忘了刚才见到我爸有多激动了?慢慢让他说呗。再说我爸也不容易,那一大堆记忆才进脑子里,估计他都没消化完呢,蒙头转向就赶回家找咱们。”

“你就知道偏向你爸。”

“你看看,到真章还得是我姑娘!”

第三章 后遗症(求推荐票)

宋爸爸夸完女儿,又看了眼钱佩英的脸色,明白妻子烦躁是为啥,轻咳了两声劝道:

“我们好像真回不去了,别费劲儿动那心思。要是咱仨身体出事才能回去,那是虎,缺心眼,我也不会同意。”

宋茯苓跟着表态:“妈,我也不想呆在这鬼地方,不想听这些跟我无关的事。可是,关键是不确定。你们说,万一咱身体出事,人还是没回去呢,那就真的什么也不剩了,就是一把灰。到时候,爸爸妈妈,那你们就没有我了,我也没有你们了,这样的结果好像比在古代生活更可怕。”

“所以啊,你妈还不接受现实呢,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道理都不懂,不如你个孩子。我敢打包票,就刚才我说的那些,估摸我叫啥,你妈都没往心里去。嘴上嚷嚷让说重点,其实心里就惦记怎么回现代。”

这爷俩,对话完全是说给钱佩英听呢,起的效果也挺显著。

钱佩英哀莫大过于心死,抹着眼泪带哭音儿道:“我不打岔了,你们继续。”

“你得记着点儿。”

“记呢,磨叽。”

“行,”老宋一摆手,看样真可以说重点了,看着妻子说道:

“我叫宋福生,今年二十九岁,咱两口子同岁。

你古代的爹当年一眼就相中我了,觉得我下场考一回就能考上案首,未来能有大出息,所以咱俩就早早响应古代潮流结婚了。

之后,之后我再没考上过,他看走眼了。

婚后我们只得了一个宋胖丫,就是咱闺女,她现在虚岁十三。

咱俩刚结婚头两年,是和老宋家一大家子在乡下住。

那村子叫大井村,离县城老远了,咱这县城其实就够偏的,可想而知那村子得什么样。

大井村是这个行政区最靠边的一个村子,想来趟县城赶集都费劲。

这么说吧,沿着那村子翻过山里羊肠小道再往外走,走个两天就不归这城池的长官管了。按照现代算,咱这应该属于河南地界。

这回都听明白自己是谁,咱身处位置没?”

钱佩英没搭理他。

宋茯苓一向和她爸感情好,在现代缺钱就找爸,花多少都给,感情能不好吗?马上捧场道:“明白,就是爱说中不中那地方。我叫宋胖丫,看来宋家女孩都叫丫,大丫二丫三丫,我最小,就成胖丫了。”

“我姑娘就是聪明,分析的对。你往上确实有大丫和二丫,是你二伯家的俩丫头片子。打小你身体就不好,太瘦了,盼着你胖就叫胖丫了。”

“嗳?爸,那我妈叫什么啊?”

老宋听到女儿问,脸上略带讨好的看向媳妇说:“你妈啊,你妈也没改姓,还姓钱,钱氏,这回你妈心里能敞亮点儿了。”

“爸,那太巧了,这不会是咱们的前世今生吧?咱穿到老祖宗身上了?”

宋爸爸也挺感慨,尤其是这一刻身在古代。

接话道:

“更巧的是,无论在现代还是这里,我都是搭老宋家钱,借的钱家光。

像以前你姥爷,传我手艺让我上灶当大厨,又把攒大半辈子的钱借我,咱家开过小吃部、包过冰棍场,就这么的,一点儿一点儿挣,才有我后来开厂子。

就是你姥爷身体不好,唉,早早的跟着你姥姥后面没了,连你那偏心的爷都受过我孝敬。

你爷那可是倒炕上两年啊,我伺候他吃喝拉尿,住院钱也是我花,临了他快死了非要折腾去你大伯家。

为了啥,茯苓?你爷不就是想死在你大伯家,到时候收的礼钱归他大儿子嘛。说自己糊涂了最后还能写个遗嘱,乡下那破房子当谁稀罕要。

他真是连点好念想也不留,偏心成那样太少有,我都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捡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