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2)

他望着老天哭的没有声音,可大家却知道他就是在嚎哭,是在心里嚎啕大哭。

哭这世道,命运,哭他们要何去何从,哭吊口气活着的意义。

陆陆续续,有更多的人,冲宋福生他们作揖喊道:

“求求你们了。”

祈求的话,满眼期盼地望着宋福生,望着这十四户有牛车骡子车的人家。

宋福生一脸木讷,心底却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震动。

以前,他去ktv最爱唱的一首歌是: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那时,只觉豪情。

可铁蹄铮铮下,此刻才清清楚楚意识到,这人世间要经历多少悲剧,才能迎来烟火人间,太平美满。

他们往死里打了这些难民,可他们并不是恶人啊。

他们是有粮食,可他们不敢给,也给不起。

他们也是逃荒的一份子,不清楚明天在哪里,不知手中粮能顶到哪一天。

更不敢想,或许不久后的某一天,他们也会像眼前这些跪地难民一样,发生这些惨剧,妻离子散,为口吃的被人打伤、和人拼命。

宋福生看到那些人不会再闹再抢了,硬起心肠:“归队,继续前行!”

这就是一点粮、一口水都不会施舍的意思。

第六十六章 善心要给身边人(四更)

各家壮劳力归队,该干嘛干嘛。

手推车的木辗声,牛掌柜重新跳上骡子车喊“驾”的声音,传进每一个跪地难民的心中。

没盼头了,没希望。

并且经此一事儿,附近难民们清晰地认知到,这伙抱团的人不是善茬,这伙人会对敢过去讨要的人打杀,这伙人不会给丁点儿吃喝的。

宋福生往队伍前方走时,扫了眼王婆子。

王婆子窘迫的一缩脖。

她明白大侄子眼里的意思,下山前特意的嘱咐,其实她没忘。

她就是?唉!

她错了还不行嘛,她无组织无纪律,往后保证不再犯心软病,重新做个听队长话、跟大侄子走的人。

挨着王婆子家的是宋福生的大伯家。

大伯娘特意扭头瞪了好几眼王婆子,扭过身和儿媳嘀咕着埋怨道:“真让人厌烦,竟会添乱,给吓一大跳。”

腿脚不好的大伯,斥责大伯娘:“你小点儿声,再让王家人听见,别破坏团结。”

对,没错,团结。

宋福生当时在山上冲大伙喊话半小时,半小时里不由自主就带出了几个新名词。

大伯岁数大了,脑瓜不太够用,只记住了这个新词。

三侄子说了,团结才是他们这个队伍的核心力量,发生任何事不准互相埋怨,不得内讧。

大伯娘嘎嘣嘎嘣嘴,又抿了抿闭上了嘴。

倒是宋里正,年纪大了真是见不得太多人惨死路边。这里头指定有很多人只顾逃跑啥也没带的。

老爷子留下来,特意没着急回队伍前端,特意和那些难民们讲了两句话:

“看到那山了没?身上没粮的,趁着附近还能有山有水,你们有本事就去打猎物,自己摘野菜搁身上背着,一路也能混口吃喝,不至于饿死。不过山上指定也有野兽,据说还有山贼,怎么选是你们的命。”

说完,才转身叹气离开。

这是他能做的最大善心了。都是老百姓,这世道想活着不易。

与此同时,队伍里宋家骡子车那,宋茯苓挨骂了。

马老太隔着车厢窗户,一边走一边拧眉问小孙女:

“哭,你哭谁呢?哭他们可怜,那你能不能先哭哭你奶我。

你奶我,给你烧口热水喝不易,水也不多了,你居然还有闲心为旁人抹泪。你又不渴了是不是?

他们可怜,你看看你奶我,可怜不可怜,走好几个时辰了就为让你躺上面睡觉。

你睡的嘴边都是哈喇子,睡醒就瞅别人哭,我看你就是闲的,给我滚下来!”

宋茯苓屁都没敢放,麻溜下车,换她奶坐上去。

不过在扶马老太上车的时候,宋茯苓真的有句心里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那就是:

“奶啊,作为有经验的过来人和您分享下,您老真不该上车,就该一直走下去。因为人一旦歇下来,腿就跟灌铅了似的,不如咬牙扛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