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1/2)

普通老百姓,那年月的人,家家吃的都一样,谁能为口吃的这么处心积虑动心眼。

种蒜黄是想大冬天的,和喜贪吃的供销社夫人换些布票,给佩英过年做新衣裳穿,结果让人给举报了。

罪名:挖社会主义地窖,薅社会主义羊毛嘛。

老爷子后来喝点酒就骂这事儿,不甘心主要是和自个过不去。

因为举报那人只说老爷子偷摸种菜了,不知道别的。

可老爷子戴上大帽子被抓出去一斗,自个就主动招了,说要换布票。一边喊着我有罪我有罪,一边亲自下地窖给蒜黄铲碎。那事当时挺严重,食堂大师傅的工作差点弄丢了。

“蒜黄,蒜黄,”宋福生接过绳子,嘀咕着蒜黄走了。

钱佩英:这人,啥意思呀?

宋茯苓:我爹要种蒜黄。要是能种可挺好。估计古代冬天新鲜菜会更贵,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以非时之物为珍。

“一二三,拉。”

“一二三,拉。”

宋富贵终于从坑里被拽了出来,头发被火撩的都卷毛了,一身糊吧味儿。

宋福生再次警告大家:“这里破草房这么多,一看就是以前有很多人常驻在这。他们住在这就得存冬储菜,挖的地窖也少不了,都注意些脚下,尤其是房子后面,别再掉下去了!”

宋里正凑上前疑惑道:“福生,你咋晓得这里以前住人?我看像开春种地倒短的窝棚房。”

“阿爷,哪有好田,明个白日你就更看见,除了荒就是山。您老也应该问我,任家村人为什么房子地窖都不要了,又搬走了。”

“那为么呀。”

“有狼有虎下来吃人了呗,这里不安全,任家村人搬河那面去了。”

宋里正站在原地抽抽着脸,不如不问了。合着,身后是不欢迎他们的任家村人,一个个不定怎么难为他们呢,身前还要面对各种豺狼虎豹。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三更(为1200张月票+)

小孩子们围着棉被聚在一起,一个靠着一个,他们困得直打瞌睡,眼皮像要被黏起来似的,没一会儿就三五个头碰头倒下,又捂着额头哭唧两声清醒。

有的小娃实在太困了,额头被小伙伴撞疼也不想醒,撅在被子里就那么睡着了。

钱米寿是坐在钱佩英的怀里,两个小手无助地揪紧钱佩英的衣襟,即便困觉过去了,小手也揪着衣襟不放。

只看,小家伙没睡多一会儿就咳嗽了起来:“咳咳咳。”

接着,好几个小娃子也跟着咳嗽。

不是冻的,是被呛的。

这炕啊,终于烧起来了,摸一摸炕头,那也才开始有些温乎气。

就是为了这点温乎气,屋里烟熏火燎的。

笨寻思也能猜到,看这些个房子的破败程度,任家村人至少搬走一两年,炕都塌了差不多,就剩这两间大草房火炕勉强支在那没塌方,能烧起来。

可炕这个物件,一年两年的不掏炕洞子,那根本没法烧透烧的很热乎。再加上外灶大锅连着炕,烧水的时候就烧炕,外屋里屋都有的是一个烟筒,烟筒也常年不掏灰估计堵了,屋里刮得全是烟。

刮得钱佩英也有些睁不开眼,呛得眼泪往下掉。

她用棉被给钱米寿捂住了脸,又坐在炕沿边,回身给那些孩子们稍微用棉被捂捂口鼻:“都别抖搂被,捂着些。”

就这条件,马老太她们也稍微松了口气:“热乎没有啊?”

“热乎些了。”

“三媳妇,那你快趁着热乎气铺被褥,让娃子们睡觉吧。”

宋茯苓之前她一直蹲在屋里炭盆那烤火来着,烤她的棉鞋、烤米寿的鞋,之前过那个草甸子有个小水坑,她领着米寿踩到里面了,姐俩双双掉进泥坑。

没鞋也不能大人们干活,现在鞋才潮乎乎的算是将就烤好能穿出去。

眼下看她娘要铺褥子了,黑乎乎怕她娘看不清,宋茯苓拿着火把走了过去给照亮。

离近了才看清,我的天,炕面直接就是沙土,这炕连个破草席子也没有,那些人搬家搬得也太彻底了。

“娘,你等会儿我。”

宋茯苓说完就出去了。

将一路过来,扇在手推车上的破草帘子给捡了回,一手举火把,一手拖拽着草帘子。

宋福生正好回眸看见他闺女:“能拽动不?”

“能。爹,别上火,我就不信了,还能让谁给难为死是咋的。”

宋福生望着他闺女被火光照亮的小脸,粉扑的小脸还冲他弯弯嘴角,个心大的丫头。

不过这笑容,确实起到了让宋福生心里一松的效果。

是啊,闺女说的对。

闺女和媳妇还不如他呢,那俩人连点古代记忆都没有,不比他懵比他难?却到了真章看起来比他心太好。

就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他就不信了,赤手空拳来这里走一遭,白手起不了家?他最擅长白手起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