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节(1/2)

大伙谨记宋福生之前呵斥他们的话,不让在城里一口一句救济粮,这可下出了城,一边费力推车一边打听。早就想问了,心跟猫爪挠似的。

宋福生咬牙,他一花钱就觉得他们这伙人忒惨,就差喝凉水也得花钱了。

不,是得喝凉水花钱,他们还得花些银子打井呢。

这真是,真是……

这是打到了松子,要是没有松子可卖呢?

要是米寿不是富二代,他不晓得有银票的事,心里没底呢?

眼下,他们是不是得坐在四处漏风的茅草屋里,靠喝西北风度日?

多狠,他们这样人的救命粮也敢贪。

多损,这就等于不给他们活路了。

民告官,虽然在现代都很难,更不用说古代。

但是,再难,都不给他活路了,有句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怕个屁。

大风大浪趟了过来,还怕在你个小河里翻船?非得和你掰掰手腕子。

个死老头子,你特娘滴最好老实的给我上报户口、告知我们有救济粮,那咱们井水不犯河水,我也老实眯着。

你要是敢假装没这事儿,问到头上也死不承认,我让你贪,我豁出钱来自己先买粮。

然后你最好多贪几个月,就不信了,几个月时间,翻不出你和你儿子的小辫子,让我揪到你一根毛,我也敢借机给你头盖骨掀开。

高屠户他们在前面推车还纳闷呢,怎的福生不回话,“福生,到底有没有啊?”

宋福生回过神,僵硬地笑了下:“听说有,所以明个我得去奉天城问问,咱得做到心中有数。听说是城里给发粮,具体发多少,咱村里正应该晓得消息。”

“那官府要是发的多,咱还买个么粮。”

“给不了多少,也就是吃不饱饿不死,正好够口气吊着的量。咱该买还是要买,不能指望救济粮。笨琢磨,要是给咱们发吃饱的粮,当地百姓就得争着抢着当难民。”

“也是,多买粮咱大伙心里也有底。”

“高叔,一会儿到了村里,看见咱买了这些粮,指定有人说酸话,到时候你就……”宋福生一顿嘱咐。

嘱咐完,发现他闺女总偷看他,“咋?”

“爹,说出来,我给你出出主意。我也和大伙不一样,在多膈应的人面前,也能控制住脾气,不会坏你的事儿。”

第一百七十七章 二更

宋福生想了想,这才告诉女儿,他今个就要把这话题掀开。

借着众人瞎议论的悠悠之口,识趣的,就告诉他有这救济粮。

要是问到头上死不承认,他想等自个掌握证据就告状。

他必须要拿回自个应得的,人活一口气。

宋福生一边推车又一边笑了下,他说告状好啊,告的越热闹,越能满城风雨。

最好证据链扯上任里正的靠山大儿子,扯出来的官越大,老百姓越兴奋。

一审必走童谣镇,那是任里正的关系户,基本败诉。

败诉后,他要上诉到奉天城府衙二审。

可这里有个问题,他要是告,不是秀才身份,需先挨三十大板。

宋茯苓一听,吓一跳:“爹,那算了,这不等于自残嘛。”

“是啊,只有找村里二把手那位老秀才族长,他要是敢替咱们出头上诉,咱必走告状这条路。

要知道你爹我,虽只是难民,但是同样的,我也代表了千千万万被燕王接收的广大难民。我不是个例,我被贪了粮,他们呢。

所以告人,就必须按死他,告到王爷都恨不得知晓的份上,不能让他活。否则,他喘过气就得整死咱们。”

宋茯苓补充:

“所以爹,咱别着急,得让他多贪几个月,他贪得越多,惩罚越重。

另外,能不能告成,那位老秀才也是关键。

那位老秀才要是真恨任里正,也许是在找机会一击即中,估计和咱们顾虑一样,怕按不死反被祸害。

也或许那位老秀才并不恨任里正,岁数大了,看透了,没有争抢之心。”

宋福生摇头:“闺女,这你就不懂了,男人,多大岁数也官迷。正常退休也就算了,被如此耻辱地抢了官,呵。”

……

任家村。

河边。

“呦,啧啧啧,你们这是买了多少粮,花了不少银钱吧?”和马老太对着瞪眼过的胖娘们说道。

另一名二十多少汉子冲大伙笑:“都传来咱奉天城逃荒的趁银钱,果不其然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