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1/2)

但宋茯苓认为干活这事吧,要么别干,要干就得有模有样。

木板子是她的操作台。

在她的操作台上,宋茯苓用泥巴做出了一个炒锅,更准确些讲,其实更形似于舀水用的葫芦瓢。

只是无论“炒锅”也好,葫芦瓢也罢,握住的把手处都是空芯的,然后又给“炒锅”锅身最中间的地方,抠出个小圆圈。

这样的话,就等窑了,等窑建好后,将这“锅”放在里面烧制,烧干烧结实了取出,放在地上将锅倒扣,在地上将“风车”从倒扣的锅身圆眼里竖进去,然后空芯锅把,对准灶口,她一搓插在“风车”上的木头,扇叶不就能在里面转了嘛。

不对,宋茯苓自个先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

她必须得做个底座,给扇叶那头的木棍插在底座里,在底座里来回转。

然后那才叫真的成功了,到时候扇叶在倒扣的“炒锅”里,用手一搓木棍,扇叶就在锅里转起来,用手一搓就转起来,“炒锅”把手,到时候冲着火,风呼呼的吹过去,那火得多旺啊,哈哈哈哈。

宋茯苓心里大笑着琢磨完,就赶紧加快速度做扇叶底座,也是在这时,好多小孩子跑了过来。

“胖丫姐姐,你在干嘛?”刚才被大人们嫌弃,才挨过揍的蒜苗子问道。

宋茯苓说,我们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做成了的话,能省了我们很多事。瞪将来你们到了帮大人们烧柴烧水的年纪,会非常感谢我的。现在,我宣布,让米寿教你们,你们要管米寿叫师傅噢,都给我干活。

丫丫蹲在米寿旁边:“师傅,你在干嘛?”

好嘛,几分钟后,十七个小孩子,一起搓泥巴条。

宋茯苓怕小孩子们冷,还很贴心的给小家伙们燃起一个大火堆,让大家都蹲在火堆旁边认真搓泥巴。

第二百零八章

一日两顿饭,这天下晌,宋茯苓带着十八个孩子,又多了一个娃、是宋金宝。

他们只匆匆喝碗萝卜汤,又赶紧跑到河边附近。

孩子们一点不傻,先燃起火堆取暖,然后再接着干活。

因为胖丫姐姐说了,任何情况下,都要率先保证工作环境舒适。

搞得大人们看娃子们匆匆跑走的背影都无奈了,因为问小娃子们,你们忙啥去,怎么比俺们还忙,孩子们响亮回答道:玩泥巴。

宋福生听过后也笑,她闺女都多大了,领孩子们玩泥巴。

瞅瞅给米寿弄的,小棉裤脏兮兮,新买的小鹿皮靴子也脏了。

行啊,孩子爱玩玩去吧。当年他还送闺女去陶艺吧玩过呢,那时候玩泥巴得掏钱。

其他的大人们也都没拦着,也没人去关心宋茯苓带领的娃子们到底是在怎么玩泥巴,估计大人们是想着:反正你们别满哪乱跑、别添乱就好。

而这天晚上六点多快七点,冬日里天黑的早,天都黑呼呼的了,只看,远远的望过去,宋茯苓的窑早已经搭建起来。

他们是干了一中午外加一下午,窑身早就被火烤的干干的了,而且窑身是用泥巴硬生生垒起来的,也真的奇了怪,真没倒塌。

不仅如此,宋茯苓的吹风机也终于烧制出来了。

将“炒锅”牌吹风机,放在地上敲打几下,没碎,真好。

宋茯苓将吹风机正式投入到试验中。

将吹风机的空芯把口,冲向她的小窑添柴口,对准火,然后她用手一搓插着扇叶的木棍,炒锅里的扇叶就转动带起了风,风又沿着封闭的锅身、沿着空芯把口吹向灶口,里面的火苗子呼一下就蹿高。

“哈哈哈哈哈,成功了。”

小娃子们也又蹦又跳跟着嚷嚷,成功了,成功了。

宋金宝说,姐,快给我搓搓玩。

就在宋金宝搓着玩时,宋茯苓忽然皱眉问:“金宝,你搓的手心疼不疼?要是搓一天,手心受不住吧?”

问完也不等金宝回话,宋茯苓心想:这不行呀,即便金宝能受的住,她还受不住呢,手该搓糙了。

她还要给自己的小手保养嫩嫩的呢。

要打破农家女脸糙手粗。

将来,她一定要做个漂亮的农家女,要比城里富家小姐还要嫩。

要知道,她保养好了,小手白嫩,伸出双手可全是为了老爸的脸面。说明她爸有本事。说明没让她和她妈吃苦受罪。

恩,改良,必须改良,先让她静一静。

宋茯苓瞪着火苗子,陷入思考。

……

宋福生来找闺女了,这都几点了,他火墙都搭完了,这些孩子泥巴还没玩完。

当宋福生离窑身几十米远,借着旺盛的火堆光,隐隐约约看到小窑时,眼睛都瞪圆了。

疾步走过去,指着窑身,“这,这?”想问,你们是什么时候盖的。

可是宋福生又着急问女儿另一个问题。

他指着像是在拉二胡的女儿。

只看他闺女,正拿着个自制像弓似的木棍,木棍上缠着绳子,正在一拽一拉,且在一拽一拉间,火苗子嗖嗖的就往上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