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1/2)

娃子们小,牛掌柜不怕教不会他们,也不着急一口让他们吃成个胖子。

可在算数课上,有一个孩子她着急吃成胖子,学完指法就向牛掌柜认真请教其他。

她已经自动略过什么一上一,二上二之类的,上来就打那种“一下五去四,四下五去一”算盘。

宋茯苓寻思,在现代,咱也没认真学过打算盘,直接就乘法口诀了,正好借着这机会好好跟着学一遍。

不止算盘,她想这回来了古代,来都来了,那就不能白来。

那么,将来有机会,就一定要好好的向这里的人,讨教学习咱们现代人不太会的,像书法、禅诗、骑射,反正就是关于六礼这方面,包括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包括四书五经等等,她都想学,这些都想研究研究。

不得不说,学习在宋茯苓眼中,有时候是相等于玩,是她的娱乐项目。

给牛掌柜震惊的呀,只点拨一二,小小姐就能说出三四,他家小小姐是有多聪慧。

“看前方,别瞅我,前面成一线没有?拉弓,拉住,手别抖。”

“师父,举不动了。”小蔫巴哆嗦着两条小细胳膊说道。

比起“武功”课,小蔫巴更喜欢打算盘。

田喜发皱眉,冲运石头才回来的宋富贵喊道:“富贵,该给你家娃弄些骨头汤喝了。”

“喝啦,回回喝汤,他都喝不少,也日日喝奶,但是打娘胎里带的身子骨弱。”

这是最弱的,还有最强的。

田喜发又皱眉:“金宝,松开些手劲儿,你给拉折了。”

“姑父,不是,师父,我也没怎的用劲儿啊?”

小娃子们不同于半大小青年们,小青年们是和四壮早起练习拳法,练基础下蹲,练出拳。

小娃子们的“武功师父”是田喜发,他是在上午阳光出来后,教导孩子们射箭。

宋茯苓又在这个队伍里出现了。

其实,宋茯苓更想去打拳那个队伍。

打拳多好啊,近身格斗,最好能学会四壮在松树间跳跃那一套。

将来,谁敢惹她,她就能一把揪住对方的脖领子,几下就能给对方制服,制服就用弩射他,想想就好帅。

可是,四壮见她就抿嘴,不开课。人家不会说话,表情却表现的很到位,一脸:“你走,我没法教你”的样子。

没办法,宋茯苓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来到了小孩子们中间。

小孩子们有小弓箭,统一生产、统一配发,没有她的,没想到她会来。

她的弓箭正在赶制中。

宋茯苓此时只能用一根树枝子比划。

田喜发走过来指导宋茯苓,也挨说了:“胖丫,你这只手一定要用力,不要摆花架子。”

“好的,姑父,不是,师父。”

……

下午,拾掇完辣椒,干完活、处理完各种杂事的宋福生,终于出现在“会议室”里。

语文课开始了。

宋福生一边踱步一边教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他读一句,小娃子们就齐声跟着读一句。

《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包括后期会用到的各种书籍,陆畔其实在上回赠与时,都有,都给带着了。

但是此时,宋福生手里却没拿书。

开玩笑,他的灵魂深处,别说正常背这些书了,他怀疑自个都能将字倒着背。

真的,他都能表演真正的“倒背如流”。

而且关于教这些孩子们,宋福生也打算采用记忆里的一些方式方法。

那就是,不会逐字逐句先去解释是什么意思。

因为记忆里,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先给他熟读,然后背下来,再解释。

毕竟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但是记忆能力强,这叫由易渐难。

第三百五十四章 八更(为盟主笑晓打赏+6)

钱佩英特意来到会议室,探头探脑地往里面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