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节(1/2)

“哪有,回来有炭盆子,旁边你田奶奶也不像你这么笨,人能举火把能举一路。俺们几个也能换着赶车烤火。再说这几日也是真冷,你是点背。”

好吧,宋茯苓望着她奶接过老妈递的粥碗。

她又问道:“那,奶?你对这次出事儿,银钱都要拿出去买粮了,怎么看?”

其实宋茯苓用感慨的语气,话里的意思就是:

唉,咱们白忙了,像一个怪圈。

不停挣扎地挣钱,想挣大钱集体盖好房、过好日子。

拼命忙了三个多月,结果皇上死了,点心房显而易见的以后不会有什么好收益,相等于又回到了原点。

那么,奶,你都天天出去跑惯了,赚惯钱了,往后你会不会上火,对于这种情况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看?

虽然没说那么透,给马老太送饭的钱佩英却听懂了。

女儿今晚被冻的难得情感丰富,不再是没心没肺的样。

可能是想多唠唠嗑,趁机劝劝老太太,给打个预防针?

钱米寿也听个差不离。他小人理解的:姐姐是想问问奶奶,你怎么看钱都用去买粮,会不会心疼呀什么的。

无奈中心人物马老太用手蹭了下嘴边的粥,疑惑道:“怎么看?我硬挺着看呗,那还能怎么看。”

将空饭碗递给三儿媳:“我可不折腾了,就躺这睡。给我整些洗脚水,泡泡舒坦,明儿还得去买粮。”

说完,老太太还打个哈欠。

第一次情感深入沟通,失败。

今晚睡觉前,没人嘱咐宋茯苓和米寿你俩明日不用去了。

因为在宋福生、钱佩英,以及了解孙女懒的马老太看来,认为明日跟车这事吧,如果是希望孙女去,倒务必要多嘱咐多劝几句。

而不需要孩子去,那就不用格外嘱咐了。

毕竟,胖丫是谁呀?家里最会享福的那个,你让她明日还出去遭罪,她能给你小脑袋瓜摇成拨浪鼓。

而且丫头本身也不信那些。

昨日说去童谣镇那阵,胖丫就振振有词:哪有什么气运之子,没那事儿,说她至多相信天时地利人和。

却没想到,这次误会宋胖丫了。

按现代时间算,才早上三点,马老太前脚下炕出去,宋茯苓后脚就起来摸黑套袜子。

棉袜外面套长筒运动袜,长筒运动袜外面又套一层珊瑚绒袜子。

秋裤外套绒裤,绒裤上套护膝,护膝外套大棉裤。

纯棉的肚兜、保暖衣。保暖衣外面绒衣,绒衣外面羽绒马甲,马甲外面大棉袄。用护腕还将棉袄里面的衣服袖口封上。

头发盘起,拽过防潮垫,往身上一裹。

这玩意可比棉被霸道多了,腰间别好弩,她就下了炕。

正在灶房放轻动作做饭的钱佩英:“……”

一身小子打扮的宋茯苓,叉腰道:“我看这回能不能把我冻着。”

第四百三十一章 小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今天初七,吃面条的日子。

民间有种说法,这叫拴腿。

灶房里,虽然外面天亮了,但屋里还是黑呼呼的,没灯。

牛掌柜端着面条碗,里头是用纯细面做的热汤面条,正在一边吹吹热气,一边喂困倦的钱米寿。

米寿吃下去以后,有点清醒了:“什么时辰了,姐姐呢。”

没一会儿,小人哐当一下推开房门:“太爷爷,为何不叫我。”

太爷爷也在吃面条,只不过他吃的是用高粱面和麦麸混在一起的面条。

挑起一筷子,听到米寿动静端碗出来:

“噢,米寿呀,醒啦?你姐姐他们起早走啦。你太小,来回折腾不中。你就在家描大字吧,下晚帮着烧水等他们回来,中不?”

回答完,老爷子低头一看手里面条碗愣住。

就说会儿话的功夫,筷子和面条冻住了,挑起来什么样,面条就被冻成什么形状。

一瞅这个,老爷子都没胃口了。

天冷的这么邪乎,尤其这几日,从大年初一开始。

今年种地不能被耽误吧?

“老爷子,”齐婆子她老头从地窖里出来,“那蒜黄涨差不离了,啥时候收啊。”

得,宋阿爷彻底吃不进饭。

这种时候,谁还买蒜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