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节(1/2)

他们不要银钱,要粮食。

担心走后,家里老娘、婆娘、娃子饿死。

老陈倒是给改户籍的管事,塞了三百两银钱的好处费。

“就这,都是我那兄弟与他熟才收,要不然别说三百两,五百两也没地方送啊。我想送,人家敢收吗?”

可说着说着,望着宋福生的脸,陈东家又忽然心疼了起来。

悔的不行,一拍大腿道:“你说我怎么就不等等你给口信。说白了,我呀,还是对你不足够了解。还是小看你了,怨我!”

气的没法:“兄弟,我要晓得你都能办成这样的大事了,我将这几百两给你好不好?那俩汉子将来回来,我还要再花银钱给他俩户籍起出去,别哪日我突然没了,再说不清分抢我家产。你说这劲费的,全办完,还要再花些银两。”

宋福生安抚他:“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行啦,对了,你说什么门面?”

陈东家领着宋福生去了后面一条街。

离中街已经很近了。

“看见没?挺大吧,他家要干不下去了。要价四百两银。”

陈东家冲宋福生眨了下眼:“我就是让你看看,相中了没?相中我帮你盯着,要是有人买,我就帮你抢下来。要是没人,咱们也等。再过段日子,他家就得自个主动降价,三百五,三百……”

第四百八十二章 小道消息(一更)

宋福生之前有拜托一品轩掌柜的,帮他留意价银合适的门面。

那时候老陈不在。

掌柜的也一直没给信儿,就将买门面这事搁置了。

没想到陈东家才回来就帮他寻到。

俩人没有进去打听,倒是围着这门面外围好顿转悠。

初步估计,不算后面两间挺规整的小仓房,只前面就能有二百多平方。

“东家?”

宋福生正扭头与老陈说话,就感觉有人在喊他们。

本以为是喊陈东家的,转回身一看,竟是叫他。

这不是那位在点心店的说书先生嘛。

那时,接手他说话本子的活,照猫画虎的讲,讲的还行。

怎么眼下造成了这样?

“东家,有些日子不见了,您还好吗?”

“还好。倒是你,这是?”

说书先生苦着脸告诉宋福生:

他一共有四子,家里能干活的两子已被征走。

剩下俩还年幼。

说不了书了,各地茶馆早在封城那阵就关闭,他从过年一直到眼下就没挣过嚼用。

雪上加霜,平日里能干活挣钱的俩儿子离开,他就病了一场,身子骨从那开始就有些不中用,干重活干不动。再加上买粮,已给家里存项彻底花空。

现在小儿子又病了。

说书先生低头看了眼自个身上穿的衣服,“不怕东家笑话,实在是没啥可换银钱给小二治病的,就将家里的体面衣裳都拿去当了。小儿发热,土办法没有用。”

“那当了衣裳后够用吗?”

说书先生脸通红,不仔细看,发现不到他在摇头。

宋福生看他那样,想了想,孩子病了可不是小事,耽误了可能会影响一生,别给脑子烧坏喽。从怀里摸出一角银,大约小半两:“给,拿着。”

“东家,我?”

“拿着吧,速去给孩子抓药。”

说书先生好顿告诉宋福生他家住址,说赶明一定还,等能干活的俩儿子回来就还。

宋福生和陈东家已经结伴走出很远,说书先生还在原地攥着银子哭,泪眼模糊望着宋福生的背影。

“唉,他还指望他俩儿子回来呢。兄弟,你在这里,自然听到的消息都是好的。可我回老家有听说,前一阵,虽然捷报传回,但是攻城时也死了好些人,这个数。”

陈东家比了个八:“真的,只多不少,都那么私下传,我那位帮我寻关系的兄弟说的。也是,那都不知道名,原地就掩埋,一把火烧掉,对不?哪能知道死的是谁,到底死多少。”

宋福生脑中回想他第一次送货到仓储衙。

当时偌大的院子里,每一位军服商、马草商、药材商、供给官和押运官等等吧,都在互相抱拳一脸笑容,为前线传回捷报互相恭喜。

前方打胜仗,有他们在后方出的力。

坐镇仓储衙的大人,更是走路带风,频频冲他们这些军需商鼓劲。

压根就没有人提起为捷报死了多少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