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1/2)

而那个策论和史论题,就是拔高题,就是能考核读书人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当你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点后,大家都会答,但是最后能不能得高分,能不能被录取上,就看你这拔高题的发挥了。”

宋茯苓这天晚上,与她爸促膝长谈:“如果人家给你出一题,水旱虫蝗之灾,边有叛贼,内有盗贼,耕者无几而食者却众多,百姓流离困苦,你有什么想法?你总不能写去逃荒吧,零分。”

宋茯苓掰第二根手指:“假如人家出的题又变成了,安国全军之道,明君良将在面对战争问题要更加谨慎,你从哪些方面阐述该如何谨慎?”

第三根手指:

“浮费弥广问题。

朝廷才打完仗没有钱,公务支出过大,库银少,怎么开源节流?

你可不要标新立异写征收个人所得税什么的,那在现代可以。

你在这里建议给土地多的人多征税,那是动了很多手握实权人的大蛋糕。

你那文章,就得被改革派和保守派拎出来大做文章。

咱可没有申时行和张居正聪明,他们改革都改不了的事。

我书房里有本书叫《万历十五年》,爹,你抽空也可以看看。

所以,不能在税法上大做文章。

那么,当题目摆在那,问你如何开源节流,你要从哪些方面论述?”

宋福生皱眉:是啊,那我写哪方面。写整顿吏治?解放劳动力?

宋茯苓掰第四根手指:“刑赏忠厚之至论。尤其是这次打完仗有那么多人立功。你是引用《诗经》还是引用《春秋大义》立法贵严。噢,对了,爹,我书房里有本孟德斯鸠著写的《论法的精神》,你也可以看看,找找思路。”

宋福生眼真正的看着女儿掰第五根手指,小巴掌变小拳头道:“甚至,皇上还有可能问很尴尬的问题,如果他足够有自信的话,他敢于面对事实的话。”

“什么问题?”

宋茯苓小声道:“打比方像安史之乱,唐玄宗没死被强行成太上皇了,那场乱,你怎么回答既能顾忌皇家体面,还要捧着现在的皇上说,这不赖你,责任都在先皇头上。”

宋福生心想:是啊,要是真出这种题,如何委婉的做文章劝皇上,你爹弄出的一堆烂摊子,你得帮着擦屁股。

“能考出来的都是人精,爹,好好想吧。

你就把我以上打比方的都想明白喽,论据多多引用圣经贤传,多练习多写几篇,尽量说理透辟,结构紧密,概括力强。

至于基础的那些,稍微再看一看,甚至考前再突击一回,就可以不用学了,等着进考场就行。”

说的多轻松,他闺女嘴一张一合说的跟闹着玩似的。

事实上却是,宋福生只思考闺女假设的其中之一策论题,就用了三天。

三天后,他才花样迭出的开始动笔练习“写作文”。

洋洋洒洒。

接下来半个月,宋福生自动自觉的写各种策论,他觉得这个好玩,能开拓思路,能假装自己已经是名大臣了,如何为国为民排忧解难,可比干巴巴死记硬背强。

就在这时,奉天城老百姓奔走相告,听说皇上要迁都啦。

离奉天城五百里外,陆畔也随着他祖母、母亲回来了。

陆家会随着皇上搬家,但是陆畔决定自己不跟着去,美其名曰:养伤。

马车里,陆夫人很是心疼儿子一路看书,让歇歇眼睛,身上的伤还是很重的。

陆畔装没听见,读的正是科举所用的书籍。

他想着:养伤期间别浪费,顺手考个功名吧。

第五百八十四章 有没有想我们的?

陆畔归来,是皇上连下两道旨意,让务必去京城或回奉天养病,不可再操劳让伤势反复。

且早已经派去了交接的将军,和十余名接手鲁地的官员。

陆畔这才带着亲卫军和两千名陆家军,和祖母、母亲一道回来。

此时,亲卫军里,小全子一脸笑容骑在马上,扭头看师父顺子笑。

我们快要到家了,这回是真的要见到爹娘了。

顺子满是感慨拽着缰绳,放眼看向路两边。

离开时是去年夏天,快要扣头了一年。

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好些回血染双眼,和丢命只在一线之间。

任子浩带着一队陆家军也在马上笑。

爹,大哥二哥,我回来啦,交接完后,我就会立马回家。

“嗳?四壮?”寻思找个伴呗,俩人一起回村。

四壮却没搭理他,一直目视前方,驱驶着坐骑始终紧跟陆畔的马车护送着。

但其实心里也在念叨人名:姑爷,小姐,小少爷,小小姐,牛掌柜,以及,宝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