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节(1/2)

高屠户对宋阿爷提意见道:

“老爷子,我知道你老是咋想的。

可是我这里也想说一句,您老真不能用外面那一套来思虑咱大家伙。

咱大伙,是村里那些村民之间相处的关系吗?

是过去没逃难前,只是一个村里住的普通老乡关系吗?

要是那种,您不分家,我还不干呢。”

我们是一群没有根的人。

我们是一群在这里,只有身边坐着的这些才是亲属的人。

我们好不容易共同抱团活下来,比外面任何人都懂得抱团的好处,惜福着哪。

齐婆子男人,齐老头抢话道:“就是,分么家。咱家那么多田地,您老咋分?分到头上,咱家小子们在外面都忙着挣钱,谁种地。就一起干得了,一起收粮,一起按照人口取粮。”

宋阿爷扭头和宋福生对视。

你看,生娃子,分家又进行不下去了。

第一年没分家是咱家太穷,没东西还分什么分,分饥荒啊?

第二年,老皇上死,那种情况下,齐心协力存粮,更是不能分。

今年,其实有水灾也不应该分。不过咱家早早就有准备,都被缺粮缺怕了,也就能分得起家。

可是,你听听,不是不提这事,只是每回都遇到阻力,这些人逆反心理很重。让分家就是一副伤心的模样,咱在上面说一句,他们在下面能顶八句。

宋福生心里也清楚这些。

想了想:算了,干脆不强求了。

反正银钱现在各挣各的,就是吃喝和种地混在一起,骡子牛用在一起。

要是真有闹矛盾那天,尚算好分。

这个事情就过了。

但宋九族成员们还是不怎么开心,因为其二的原因就是:宋福生要走了。

宋福生要是京诚之行考得很好很好呢,恐怕会留在京城。

而考的不好呢,现在是考的不好,只要想当官,也不会留在他们身边。

大家伙:这特娘的,想想就闹心。

第七百一十四章 像我这样的人(六更,为清和亦然打赏+)

怎么一回事呢。

之前,家里有些人私心里还盼着,他三叔还是别考好啦,这样就不会离开家。至多在城里或是附近哪里当官,那也是能经常回来呀。

只要能经常回家,他们就感觉主心骨还在。

可是前几日,上头忽然下了一道诏令,那就是明确时隔多年的科举,有哪些人不能参加科举,还有科举过后,怎么去做官的事宜。

这在以前,老皇上那时候有些混乱。

可能是之前存在有科举中钻空子的,也有当官钻空子的,现在新皇再次列明。

不能参加科举的有:

不止是等等奴籍身份不行。

像是女人,像是上门女婿,这里的上门女婿是指生出的子女随了母姓,像是三代之内祖上有人犯罪,像是有当过戏子,妓女的后代,以及大多数的衙役之子。

这一点特别明确的提到,是考虑到儿子科举高中后,身份上比爹官大,怎么称呼爹的问题。这不符合儒家思想。

这一点,老皇上那时候就没有明确讲。

宋福生记忆中,至少他考童生那时候没有这条。

也搞的他有些意外。

新皇这里给衙役分的极其细致,像仵作啊捕快啊,多了去了,都不行。

有好些种类的衙役后代不能科举,大郎他们这些小子,很不凑巧就被划分在里面。

大郎他们要加把劲向上爬啊,不做官,将来他们儿子想科举怎么办。

不说这点了,对于九族家人们来讲,大郎他们这些人的事,倒是不着急。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年轻轻,等成家了,生出儿子,儿子长大再读书想参加科举,那都是多少年之后的事啦。

那么多年过去后,要是大郎他们还没有成为小官,用宋阿爷刚听说这事的原话就是:“前有福生给铺路,后有他们自个当职几十年,要是还升不上去,只是个小衙役,那可以撒泡尿浸死自个啦。”

所以说,眼下让九族家人们着急的是第二点明令。

明令要求:从这届科举开始,通过科举选拔出的官员,要到离家至少三百里外的地方任职。

就前几日发生的事,前几日出了这么一道旨令,这不扯呢嘛,宋九族家人们晴天霹雳,心拔凉拔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