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节(1/2)

知晓宋福生那一伙人授官后,会游街去国子监拜进士碑,拜孔子庙。

也就是说,京城有些本事的都在这里等着呢,打算坐在这里瞧热闹。

二楼处的陆之婉,望着打队骑马过来的宋福生。

啊,这回看仔细了,他就是胖丫的父亲。

陆之婉眉头一皱,胖丫她父是多大年纪啊?怎么看起来不像该有胖丫那么大的闺女。

嘴上说的却是:“难怪我二姐不来瞧这热闹,更不让我二姐夫来观礼。二姐夫直接进翰林院,我瞧着他听我二姐的就对了。要是非要下场考,今日就要跟在胖丫他爹的后面。”

陆之婉说到这,扭头看向坐在太师椅上的老夫人,“祖母,就胖丫她父亲的事儿,祖父真的没帮忙吗?”

她不信。

那日,小全子回府学完,听二姐说,祖母的脸色当即就不对了。

老夫人此时笑呵呵的望着下面打头的宋福生,噢,胖丫的模样和品行也随她父。心里敞亮。

“胡说。科举一向关乎江山社稷,你祖父怎可随意插手?”

只不过。夫君与她说:如若没成,回头就去提亲,不要等珉瑞了,他正在守城,没时候回来。不是已定准是那丫头?

那时,她也想着:是不要等孙儿回来再说了。有陆家在,看谁敢嚼舌根是举人做官。

后来成了。

陆家也无需表态。

因为这世间啊,成全在一些事情,它不喧哗,自有声。

发声的是胖丫她父的履历。

其他不提,目下前线,能在边站区搭起那么多列巴炉子,那烤炉构造就出自胖丫他父。

另外,听说,户部的毛侍郎,还一并呈到御前北面辣椒种植,以及胖丫她父亲在奉天仓场衙任职期间,几次采购军需为朝廷节省开支的记录。

所以,她才说,胖丫的父亲有今日,不是哪个谁在暗中帮忙。

而是那位宋福生,先以文为介,让皇上看到他在驭歌而行,接着是那会发声的个人履历。

陆之婉端起茶碗,抿口茶,又笑着望了眼下面。

厉害了,宋胖丫。

恭喜你父亲初到京城就有如此高的起步,我们陆家人也与有荣焉。

不过,宋胖丫你在哪呢,再不赶过来,你父就要骑马带队进了国子监。

斜对面的三楼,谢文宇的父亲谢侯爷,和另两位侯爷也在说着这事儿。

一边望着下面骑马路过的宋福生,一边感叹说道:“近岁以来,少有此比,不试而与,尤为异恩啊。”

这要是直接留在京城,就更是彻头彻尾的新贵。

男人们,尤其是身处高位的男人们注意的事就更多了。

“发现没有?”

“恩。”几人纷纷点头。

那旗帜可不是白飘的,他们发现这届科举年纪大的进士,要么被留在京城,要么就被分到相对稳定的城池。

相反,那些年轻官员们身边飘扬的旗帜,被分到的地域,倒是一些可能在百姓眼中不好的地方。

皇上这是何意呢。

今日可不止这几位侯爷在心里揣摩,所有的高门都在细品这番作为背后的意义。

年纪很大的官员,甚至觉得:皇上有嫌了他们的意思。

观礼的还有高门的小姐们。

前线在战争,京城已经好久没有如此热闹了,都趁着这个机会凑在一起。

小姐们在楼里悄悄探头瞅春风得意的宋福生,瞅后面第二位的状元郎。

还有几位小姐心里高傲的觉得,就这般吗?呵呵,风光虽风光,但不及某人。

那人叫陆珉瑞。

想必陆将军得胜归来,才叫真正的年少风流。

这是小姐们。

而各家少夫人,成家了,聊的就变成出身世家的丁坚怎么没考过一个竖子,那状元和榜眼都是什么鬼。

这怎么可能?完全说不通。

在有些人眼中,平民百姓怎敌世家培养出的公子。

倒是在街上第四位骑马的丁坚,此时望着前方宋福生,尤其是杨明远的背影,想得通透。

呵呵,是不是成在自己的出身,败也在自己的出身上了?

这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届科举,状元怎么可能是世家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