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节(1/2)

他们也停下手里活在眯眼望着他们。

看见那个“镖”字出现,带队的头领,顾不上训斥犯人们赶紧干活别卖呆儿,心算了一番日子,这是知县大人的亲属们到了,急忙腰胯着佩刀跑上前。

“敢问队伍是为宋姓?”

宋福寿撩了下头发,露出独眼龙眼罩。

想必你们该有这个眼力,我曾经在这个县里大打出手:

“姓宋。”

这一肯定,巡检队领头立马回身向手下喊话,“快,骑马回县里送信儿,知县大人的家人们到啦。”

宋九族挂着辣椒的车,是在一众犯人注目下,巡检队卒吏的拱手行礼中通过的。

当宋福生在县衙接到消息时,宋九族已经过会宁城门。

会宁城门大开。

一辆辆拉着新米和家当的车驶入,衙役们热情地在前方指挥。

当宋福生搀扶着宋阿爷,和马老太、王婆子赶往城门时,看到的就是宋九族全体都有,全部下车。

他们穿着最体面的衣服,将家里能装来的都装来,风餐露宿一路,却雄赳赳气昂昂的向他们走来。

让岁月铭记这一天吧。

高屠户激动的不行,一激动:“小三。”

宋大伯张开双手向宋福生跑来:“福生,俺们来啦。”

牛掌柜手里攥着鞭子:“姑爷。”

宋福生一身官服,攥了一下拳,眼角笑出皱纹。

宋阿爷圈一热,带小跑的上前,嘴里念叨着:“咱家又凑齐了。”一把抱住宋大伯。

给宋大伯截住,不准抱福生,百姓们都看着呢,你给官服抱皱了不好看。

马老太和王婆子一把攥住田婆子和葛二妞她们的手,手都不够用扯了,八位老太太叽叽喳喳说着:

“点心店早就开门了。”

“那我们还是来晚啦?”

不晚,到啥时候都不晚。

让你们来,就是为带你们一起飞。

这天,知县大人明晃晃的翘班啦,老百姓们都知道。

宋福生做东,在会宁最大的饭庄,大白天的,推杯换盏,请全家人吃饭。

饭庄老板特意赶来,差些跪下说不要饭钱,想要同喜同贺,祝贺宋知县一家团团圆圆。

宋知县拒绝。

宋福生又作陪,身后跟着一众家人去选屋子,早早就将吏舍收回。

承租楼上楼下两层小楼,下面有炕有火墙睡人,上面存货,房租钱他给县衙交的。

九族们表示:阿爷,老规矩,记账,这么多屋子,一年好几十两银钱呢,凭么让福生掏。

一向不愿意让别人占便宜的宋福生,大手一挥,记什么帐,就凭大伙撇家舍业的奔他来,他请住宿。

宋知县又穿着官服,亲自点燃炮竹,迎家人们搬家。

相聚的日子是快乐的,感觉一眨眼就两日后了。

县衙后院,所有的人都或蹲或坐在院子里。

大伙面上带笑,期待的望着前方桌前坐着的宋福生。

太留恋了,福生终于又给他们开起了会。

宋福生一身家常衣裳,像极了当年带领大家挣钱,地窝子里种蒜,盖房,以及分发第一笔银钱时的模样。

他正在前方不停说着:

大哥宋福财,从即日起,依旧是做火锅辣块和辣酱的生意。

务必扩大生产,因为已经开始给五十多位进士朋友各地知县写信。

二哥宋福喜,从即日起,拉起一只会宁县手工队伍做包装盒。

姐夫田喜发,四壮一组,铁头、忠玉一组,分别带队会宁人参挖掘队,蘑菇木耳山货队。蘑菇木耳完事,组队当地打猎能手收皮子。

大堂哥宋福禄,二堂哥宋福寿负责会宁特产总运输,将数目点对远处去。

高叔一家除铁头外,今年先负责收猪,咱们灌肠向外卖。

郭家几位哥哥要先辛苦一段,头两次特产运输,要负责往返于路上,负责会宁到奉天、到京城,到几十位进士朋友那里的运输,具体情况富贵会与你们说。

这个会,足足开了一个多时辰之久,开到最后,家里的所有人身上都有担子。

至于钱的事,宋福生说分到谁头上的,谁就拿那一摊的利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