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节(1/2)

因为她以前听说,只太恭人宋知府的母亲有幸见过大长公主。

问佩英,你见过吗?

佩英说,陆老夫人和陆夫人都没有见过。

她就想着,虽没见面,但陆畔给夫君写信,在信里提起宋家的关系,想必陆夫人会很高兴见到佩英,这也尚算是熟人了,只需要一个契机见面而已。

她就是那个契机。

此时再想起那番话,好气。

佩英,你怎么能这么不够意思呢,一点儿没向她透漏。

柳将军劝柳夫人:“也许宋夫人也不知晓,没听说嘛,指婚圣旨是求来的。”

就在这时,京城的密报来了。

密报上有关于这次大战后,皇上升谁降谁的消息。

以及,京城大事,最近让京城许多闺秀哭瞎眼的,陆畔封王,刚当王爷就定亲了,黄龙知府宋福生女儿被指婚煜亲王。

柳将军瞪眼瞅手下:你这送的是不是有些晚啦,啊?

与此同时。

黄龙二把手周同知府邸,只和柳将军差一个时辰,京城的周家也给来了信件。

周同知和周夫人正在吃饭,俩人的身后站着六位姨娘,在给布菜。

能给布菜的,就算有些身份的姨娘,还有一些不入流的,压根不能来正院。

周同知放下筷子看信,看到某一行字,使劲瞪了瞪眼,以为自个看错了。

过一会儿,又眯眼,重新看一遍。

细琢磨了一番,恍然大悟,啊,难怪。

周夫人问他怎么啦?

然后周夫人听完就吃不进去饭了。

不可置信。

压制不住的羡慕嫉妒,凭什么呀。

王爷女婿。

宋知府家里上辈子烧高香啦。

知府听起来四品,似乎很体面,可皇朝各城的知府多啦,京官三品以上又有多少,陆家是什么样的高门,俯视所有官员。

宋知府在国公府面前,他就不够看,算个什么。

而煜亲王又是什么样的身份,她虽没见过王爷,但连百姓都知晓陆家独子仪表堂堂。

凭什么这种天大的好事儿会落在宋家头上。

周夫人心理是如此,只是行动上,却是在送走周同知后,打算面带笑容去见钱佩英恭喜一番。

她倒要听听,咱们的知府夫人会怎么说。

嗳?怪了,京城传遍的事儿,王爷昨日来了,只听夫君说,带来什么什么亲属,宋知府胆肥了没跪,其他可是毫无动静。

周夫人和身边嬷嬷笑呵呵地说,“不会是还没想好,王爷想变卦吧。”

煜亲王要是想变卦,想必皇上也会理解,王妃人选确实需要深思熟虑,那可有热闹瞧了。

她太希望是这样了。

周夫人甚至在心里祈祷陆畔变卦。

王妃是谁都行,她就不希望是钱氏的女儿。

有什么呀,家里趁啥,你怎就那么好命。

倒是她身边的老嬷嬷,认为夫人无法心想事成。

忘了陆家送的那把官椅啦?

变卦的可能性极小,不想惹夫人嫌弃才没提。

……

而此时陆畔眯了一觉,起来了。

他趴在床上,小厮在给他后腰擦着药油。

昨日掉下墙,摔的不轻。

尤其是最后一回,被茯苓压的,地上有石子,正好磕到他以前征战已愈合的伤患处。

陆畔扭身问顺子,“写完啦?”

顺子在少爷休憩时,那真叫一个奋笔疾书,和亲卫们凑到一起,好些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靠回忆和讨论,愣是做出一沓子人事档案。

只是:

“少爷,别看咱们陆家军人不少,小的也写了这么多人,但是完完全全符合您要求的,说实话,少之又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