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1/2)

蜜菀崇拜的目光和钦佩的语气令康熙十分受用,顿时龙颜大悦,笑着对蜜菀道:“虽然皇宫里从前的确没有过上巳节的习俗,但如果菀菀喜欢,朕便陪着菀菀在宫里过上巳节又何妨?”

蜜菀被康熙的话吓了一跳,连连摆手道:“既然皇宫里从前并没有过上巳节的习俗,皇上也不好为菀菀破了例。常言道入乡随俗、嫁鸡随鸡,菀菀既然进了宫,嫁给了皇上,也该学着按照满人的习俗过日子。”

蜜菀对刚才发生的事依然觉得心有余悸,可不希望康熙对她如此特别,特意为了她在皇宫里大办上巳节,到时候,还不知道会惹来多少嫔妃的嫉妒与怨恨呢,只怕就连太皇太后、皇太后看见康熙为她如此兴师动众的举办上巳节,都会对她感到不满。

她如今还怀着两个宝宝呢,只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平平安安的将两个宝宝生下来。其他的事情,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自从她入宫以来,已经够引人注目了,她可不想在她平安生下孩子们以前,给自己惹来什么麻烦和非议,反而将自己和孩子们陷入不必要的危险和麻烦之中。

康熙看出了蜜菀的担心和忧虑,心里忽然觉得十分心疼。小丫头连嫁鸡随鸡这句话都在他面前说出来了,可见是心慌意乱的口不择言了。

在康熙看来,后宫妃嫔们都应该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过日子,遵守皇宫里的规矩是她们的本分,倘若她们违反了宫里的规矩,自然应该受到惩罚。

可是,康熙见蜜菀这样忐忑不安的望着他,小心翼翼的和他说话,生怕说错一句话会惹他不悦,就连他说要陪她一起在宫里过上巳节,蜜菀都害怕得不敢接受。

康熙知道蜜菀为什么会如此害怕不安,康熙心疼蜜菀之余,更不希望看到蜜菀如此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过日子。

即使后宫里的妃嫔们都应该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过日子,可是他的菀菀却不必过这样的生活。

康熙将蜜菀拥入温暖的怀抱中,伸手勾着蜜菀的下巴,让蜜菀抬头看着他的眼睛,直言询问道:“朕看得出菀菀刚才在害怕。菀菀告诉朕,你刚才在害怕什么?”

蜜菀咬着嘴唇,不安的躲闪着康熙的目光,并不想在康熙面前坦言自己刚才心中的忧虑。

康熙却不容蜜菀逃避,捏着蜜菀的下巴迫她看着自己,“菀菀莫非担心朕会因为你提到了汉人的上巳节而心生不悦,还是担心朕会因为你刚才说的那番话迁怒于你的父亲?”

蜜菀见自己的心事竟然被康熙看穿了,心里顿时十分不安。

蜜菀正欲矢口否认,可是,当她望着康熙深邃明亮的眼眸,却忽然觉得她无法将那些谎话在康熙面前说出口。

蜜菀清澈水润的杏眼之中渐渐盛满了委屈,轻轻的点了点头,轻声回答道:“皇上说的不错。刚才菀菀的确十分害怕。”

康熙温和的对蜜菀说道:“菀菀其实根本不必害怕。菀菀是朕心爱的女子,朕岂会因为菀菀说错一句话便生菀菀的气、甚至迁怒于菀菀的家人呢?

更何况,菀菀刚才的话并没有说错。菀菀刚才只不过是在回答朕提的问题罢了。再说,上巳节虽然是汉人的节日不假,但也并不是什么不可提及的禁忌。

朕向来主张满汉一家,在朕眼中,无论是满人也好,汉人也罢,一样都是大清的子民。

朕从前便对菀菀说过,虽然你是朕后宫里唯一的一位汉人妃嫔,但朕是在给了你正式的名分和位份之后,才带你回宫的。你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因为自己的汉女身份而小心翼翼。

朕答应要陪你在宫里过上巳节,便一定会做到。朕就是要让皇宫里所有人都知道,朕宠爱的密嫔是一位汉女,朕愿意陪着密嫔在皇宫里过她从小过惯的上巳节,朕就是要给密嫔这个恩典。朕倒想要看一看,究竟何人会有异议?”

蜜菀心里暗忖道:你是皇上,皇宫里你最大,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众人自然不敢说你的不是,但他们却会觉得是我恃宠而骄,故意撺掇着你做出这些荒唐事情来的!

只怕到时候,被众人非议的是我,被其他妃嫔们嫉妒怨恨的还是我!

蜜菀心思一转,决定努力自救,邃用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的望着康熙,用甜蜜悦耳的声音向康熙撒娇道:“皇上刚才对菀菀说了那么多掏心掏肺的话,还愿意陪菀菀过上巳节,菀菀自然开心不已。可是,菀菀希望皇上只陪着菀菀一个人过上巳节!菀菀不希望和其他妃嫔们一起过上巳节!”

康熙疑惑的看着蜜菀,好奇的问道:“菀菀为什么不喜欢和其他妃嫔们一起过上巳节?”

蜜菀撇了撇嘴,酸溜溜的说道:“过上巳节的时候,每个女子都要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裙,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菀菀只想让皇上看见我一个人盛装打扮的模样,倘若还有其他妃嫔们在场,只怕皇上的目光便会被她们吸引去了!菀菀希望皇上的目光一直只看着菀菀一个人!”

康熙没想到蜜菀竟然会因为他多看其他妃嫔而吃醋,当真爱极了蜜菀为他吃醋的可爱模样。

康熙笑着答应蜜菀道:“朕答应菀菀,只陪菀菀一个人过上巳节。”

由于上巳节有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的说法,因此,在过节的时候需要用兰汤以驱除邪气。这是因为兰草被人们视作灵物,不仅有香气袭人的特点,据说还可以驱邪避凶。相传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之前,都要首先沐浴斋戒,而其中兰汤沐浴则被人们认为是最好的沐浴方法。

三月三日上午,康熙便命人特意为蜜菀准备好了沐浴的兰汤,由樱儿和素心伺候蜜菀先以兰汤沐浴,而后又换上了精美绝伦的汉服。

蜜菀虽然很喜欢身上漂亮的汉服,但是想到一会儿康熙要带她穿着这身汉服去御花园,心里依然觉得有些不安。

为了搭配蜜菀身上的汉服,素心为蜜菀梳了苏州女子嫁人后常梳的发髻,并没有为蜜菀梳小两把头。蜜菀的脚上穿着平底绣鞋,整身儿都是地地道道的汉女装扮。

康熙下朝以后便回了寝殿,正好看见蜜菀刚刚梳妆打扮完毕。

康熙望着蜜菀身着一身湖绿色汉服,笑意盈盈的站在自己面前,不禁眼前一亮。

康熙走到蜜菀身边,笑着夸赞道:“朕的菀菀果然容色殊丽、天下无双。这身儿长袄和月华裙倒还配得上菀菀,只是头上的珠钗略差了些。”

康熙说罢,从梁九功捧着的紫檀木盒子里取出了一顶由纯金打造的闹蛾扑花发冠,此发冠花团锦簇,在每朵花心中央皆镶嵌着珍珠或红蓝宝石,发冠上方的闹蛾做扑花将落之状。

发冠以金丝盘出闹蛾翅膀的形状,勾编出闹蛾的身体,上面镶嵌数颗珍珠。闹蛾的眼睛亦由珍珠做出,再以金丝点睛,做闹蛾的触须和蛾脚。整座发冠做工细致、精美绝伦,仿佛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康熙将蜜菀发髻上的珠钗取下,亲手为蜜菀戴上了这顶闹蛾扑花冠,而后打量了蜜菀一会儿,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顶发冠还算配得上朕的菀菀。朕今日方才发现,菀菀戴发冠的模样极美。以后,朕再命内务府多为你打造几顶发冠,让你穿着汉服的时候可以换着佩戴。”

第59章

蜜菀摸了摸自己头上精美绝伦的闹蛾扑花发冠, 心里却不禁想到此种发冠其实盛行于隋唐时期,到了宋代被发展演绎到了极致,不仅发冠变得更大更华丽, 而且也有了更加繁复的花纹和寓意。而在明朝时期, 这种发冠已经极少有人佩戴了。

明朝女子的发饰之中虽然也有冠, 但是此种凤冠是明代女子发饰里的品级最高的首饰,一般只有王公贵族之家的夫人才有资格使用。

此种凤冠通常以金银丝为胎,并且衬以罗纱, 旁边挂有珠宝流苏,其中一种是后妃所戴的礼冠,在此种礼冠上面饰有点翠龙凤, 在龙凤口中还衔有珠花,流苏的长度甚至可以长及肩膀;另一种则是普通命妇们佩戴的彩冠,在此种彩冠上并不饰龙凤, 只缀着许多珠宝、花钗等物作为装饰。

而在明代,对于家境殷实、衣着讲究的女子来说,一副完整的头面通常由十二三件首饰组合而成, 有的甚至多到二十几件发饰。

明代女子在梳妆打扮的时候, 通常首先将长发盘成高髻, 再戴上髻,而后再将各色簪钗头面根据种类的不同要佩戴在相应的位置上, 其位置绝对不能戴错, 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并且, 这些戴在不同位置的头面还各有各的名字:如:扁平状自下向上倒插入发内的挑心簪脚, 插戴在髻前后的分心, 倒插在髻后的满冠, 戴在髻顶端的顶簪, 戴在左右两鬓的掩鬓,系在髻上的花钿,环戴于髻下部的围髻,此外还有戴在髻上固定头发的各式不算显眼但却必不可少的小簪子。

这些发饰头面的式样十分繁复,做工非常精细,或用累丝,或用錾花,或在其上镶嵌各色珍珠宝石,每一件发饰都价格不菲,戴在头上也十分好看,自然不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平民女子能够戴得起的。

蜜菀见康熙总算没有拿一套明代女子常用的发饰头面给她,心里总算略微松了一口气。

蜜菀觉得虽然她现在头上戴着盛行于隋唐时期的汉人女子经常佩戴的发冠搭配明代盛行的袄裙略微有些奇怪,但她身上所穿的也并非是与明代女子的袄裙制式一模一样的衣裙,而是融入了满洲服饰特色之后演变成的清代汉人女子穿着的汉服。将二者搭配在一起,也别有一番意趣。

毕竟,康熙身为大清皇帝,即使康熙允许蜜菀在皇宫之中穿着汉服,那也是融入了满洲服饰特点演变后的当下汉人女子常穿的汉服;即使康熙想要送一件汉人女子佩戴的头面首饰给蜜菀,他也不可能将蜜菀打扮成明代皇帝妃嫔的模样。

蜜菀照着镜子仔细看看,觉得这顶闹蛾扑花发冠配上她的湖绿色长袄和月华裙,还真的挺好看的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