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1/2)

康熙赞赏的看了胤祥一眼,心中暗忖胤祥不愧是他的儿子,这么小便已经懂得为他分忧解难了!

蜜菀见康熙满脸期待的望着她,不知怎的便忽然想起了一千零一夜中开篇的那个王后给国王讲故事的桥段。

在故事中,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被既残暴又对女性怀有恶意的国王杀掉,每晚在为国王讲故事的时候,都会故意将结局留到第二天讲。

王后不仅用这个方法成功吸引了国王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一次又一次的破例将她留了下来,而且通过这些故事中的情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了国王对女子的看法,最终与国王终成眷属。

蜜菀忽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或许,她也可以通过给康熙讲故事来改变康熙的一些固有的看法。

在天方夜谭中,王后一共给国王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才终于改变了国王,不知道她需要给康熙讲多少个故事才能够实现她心里的愿望呢?

蜜菀看了胤祥一眼,心里正在疑惑胤祥为何会帮康熙出这个接近她的主意的时候,胤祥和钰珩却一左一右挽着她的胳膊,开心的对她道:“娘亲,我们每天晚上也要和阿玛一起听故事!”

听了胤祥和钰珩的话,康熙和蜜菀皆愣住了。蜜菀见康熙满脸无奈的望着胤祥,偏偏又发作不得,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蜜菀摸了摸胤祥和钰珩的小脸儿,夸赞道:“喜欢听故事是一件好事,娘亲也喜欢给你们讲故事!只要你们没有听腻娘亲讲的故事,娘亲每天晚上都可以给你们讲故事伴你们入眠。”

康熙见蜜菀清澈明亮、仿若琉璃的杏眼中极快的闪过一抹狡黠之色,明知蜜菀是为了躲避单独与他相处才故意这般说的,却又丝毫没有办法生蜜菀的气,反而觉得这样的真实灵动的蜜菀比从前乖巧顺从的模样更加牵动他的心了。

康熙带着蜜菀和胤祥、钰珩在西湖散步、划船,一边观赏西湖的景色一边散心,玩儿得正高兴的时候,却忽然看见身边有一位正领着小孙子游玩的老爷爷指着前面一个身着灰衣的中年男子大叫有贼人抢走了他的钱袋子。

那名身着灰衣的中年男子跑得极快,而那位抱着小孙子的老人家追了几步便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快要跑不动了,被前面的贼人越落越远。

康熙见蜜菀皱了皱眉,正欲吩咐身边的侍卫上前帮老人家捉贼的时候,却见胤祥仿佛离弦的箭一般蹿了出去,很快便追上了那个灰衣男子,并且凭借灵活的身手仅用了几招便将其制服,帮老人家夺回了钱袋子。

在胤祥跑去捉贼的时候,康熙便已经吩咐两名侍卫跟过去保护胤祥,然而胤祥的身手实在是太好了,仅凭自己的力量便将贼人捉住了,既未需要侍卫动手相助他捉贼,也未用侍卫上前保护他的安全。

康熙派了一名侍卫将贼人送往官府,却并没有如胤祥期盼的那般称赞他机智勇敢,也没有夸赞他身手过人,而是剑眉紧锁郑重其事的将他教训了一顿。

“阿玛知道你想要帮那位老人家夺回被贼人抢走的钱袋,但即使见义勇为也要量力而行,鲁莽逞强不但帮不了别人,还会给自己惹来危险和麻烦!

你熟读四书五经,应该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

你现在年纪还小,即使你的身手再好,也无法与成年男子相比。倘若你今天遇见的不是一个不入流的小毛贼,而是一位武功高强之人,恐怕此时你已经受伤了!”

胤祥原想着在康熙面前展现一下自己出色的身手,让康熙更加喜欢他,也给蜜菀长长脸,却没想到反而被康熙教训了一顿。胤祥到底是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不免有些蔫头搭脑。

钰珩见胤祥有些情绪低落,便走到胤祥身边,拉着他的手柔声细语的安慰他道:“阿玛刚才之所以训斥你是因为他关心你。你刚才的确太莽撞了一些,倘若那名灰衣男子果真是一个武功高强之人,想必你早就被他一拳给打飞了!”

钰珩如此说,其实是在隐晦的提醒胤祥不要向康熙泄露他身怀异能的事情,以免惹来不必要的灾祸和麻烦。

胤祥自然明白钰珩的意思,即使钰珩不提醒他,他也绝对不会将他身负雷系异能的事情告诉给康熙知晓。

听了钰珩的话,胤祥心情果然好了许多。胤祥不禁虚心接受了康熙的教训和提点,而且还向康熙保证从今以后他一定会小心谨慎,再不会鲁莽行事令自己陷入危险之中了。

康熙对胤祥虚心受教的态度十分满意,康熙夸赞了胤祥几句,又想起胤祥刚才制服贼人所用的招数倒是十分特别,虽然没有太多花哨华丽的招式,但对却可以快速准确的从人身体的弱点入手,用最少的招数制服敌人,便问起了胤祥的武功师承何人,可有门派。

胤祥笑着解释道:“我的功夫是和洛叔叔学习的。洛叔叔教给我的是跆拳道、空手道和自由搏击的一些功夫。”

又是洛叔叔!康熙对于洛明的无处不在十分反感,偏偏又不能对蜜菀母子发脾气。

康熙特意寻了一个捏面人的师傅重新为他与蜜菀母子捏了四个面人之后,心里这才略微舒服了一些。

说来也巧,康熙此番微服出行所穿的便是一件白色长袍。因而,捏面人的师傅照着康熙的模样儿捏出来的面人也是一袭白衣。这个面人的模样倒是与康熙从蜜菀那里抢走并藏起来的那一盒面人之中洛明的面人颇为相似。

康熙望着自己手中这个与洛明十分相似的面人,心中不断的安慰自己,说不定当初蜜菀吩咐捏面人的老者捏的那四个面人之中,那位陪伴在蜜菀母子身边一袭白衣的男子并不是洛明,而是他自己。

康熙带着蜜菀和两个孩子游了西湖之后,又去了一趟灵隐寺,吃了寺庙里的素面和山珍烧卖,而后又逛了半天夜市,买了许多民间有趣的小玩意儿,直到夜色渐深,明月高悬,康熙这才带着蜜菀母子三人回到了行宫。

第153章

此番康熙带着蜜菀与胤祥、钰珩回到行宫, 并非像上次带蜜菀回行宫的时候那般遮遮掩掩,而是直接让蜜菀母子以真实身份示人,顿时在行宫之中引起诸多议论。

三年前由于身患恶疾被康熙送到汤泉行宫静养、连腹中的龙胎都未能保住的密妃娘娘竟然又被皇上想了起来,皇上还不远千里的将她与十一阿哥、十公主从京城接到了杭州伴驾, 此等福气和造化实在令众人羡慕不已。

大阿哥胤禔听闻康熙竟然命人将密妃母子从京城的汤泉行宫接来杭州伴驾, 心中便认定必定是有人在康熙面前为密妃母子说了什么好话, 不然, 康熙这三年多来从来都没有动过将密妃母子接回皇宫的念头, 又岂会在南巡杭州之时忽然兴起将密妃母子接到身边伴驾的想法呢?

胤禔思前想后,觉得为密妃母子说话之人不是密妃的父亲苏州府知府王国正, 便是康熙身边的梁九功了。

毕竟,康熙前几日到了苏州府以后便出人意料的住在了苏州府知府王国正的府中,听说康熙还曾经单独召见王国正。并且与他密谈许久。

至于那时候王国正有没有在康熙面前为自己的宝贝女儿说好话,恳求康熙将密妃和十一阿哥、十公主接回皇宫, 便不得而知了。

不过, 依照王国正对独生女儿的宠爱以及为官者权衡利弊的手段,他一定会想法设法的在康熙面前提起密妃及十一阿哥、十公主。

毕竟, 朝中有人好做官嘛!有一位深得皇上宠爱的女儿在皇宫里做妃子,他的外孙、外孙女又是皇上宠爱的皇子和公主, 王国正今后即使不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至少也可仕途平顺, 官运亨通。

除了王国正之外,梁九功久在康熙身边伺候, 惯会察言观色、揣摩康熙的心思。或许梁九功觉察到康熙对密妃母子有些许思念之情, 因此便趁机向康熙进言, 向康熙提议可以派人将密妃母子从京城接到杭州陪伴圣驾。

胤禔想到此处, 不禁冷笑连连。也不知密妃究竟许了梁九功多少好处, 竟然能够让一向谨小慎微的梁九功为她在康熙面前说好话!

胤禔想起他的额娘惠妃曾经多次在他面前感叹密妃的容貌必定被病痛折磨得大不如前,因而才会色衰而爱迟,被康熙厌弃,心中不禁对密妃如今的模样十分好奇。

与此同时,胤禔也很想看一看那位一直被康熙扔在汤泉行宫不闻不问的十一阿哥胤祥如今长成何种模样了?

胤祥当年顶着龙凤呈祥的祥瑞之兆出生又能如何?胤祥跟随密妃在汤泉行宫住了三年多,一介妇人哪里会养孩子?

长于妇人之手的胤祥恐怕已经被密妃溺爱得不成样子了吧?也不知道胤祥现在开蒙了没有?认识几个字?

胤禔怀着这样的心情,特意以向康熙请安为由,看到了正陪在康熙身边的蜜菀母子。胤禔心中震撼不已,越发觉得密妃母子身上迷雾重重。

密妃的容貌不但没有因为病痛而折损半点,反而比从前更美了几分,那张精致秀美的芙蓉面哪里像是两个孩子的额娘,竟与那尚未出阁的豆蔻年华的少女一般无二。

而坐在康熙身边的十一阿哥胤祥和十公主钰珩,不正是他在洛氏洋行遇见过的那一对漂亮兄妹吗?

胤禔只觉得自己心乱如麻,脑子已经被搅成了一团浆糊,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那洛氏洋行东家的两个孩子如何就成了十一阿哥与十公主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