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前 第27节(1/2)

没顾得上这只咸猪手,林夏脑海里突然想到一句话:不要穿这种鞋。

是那个女孩子。

没了那副活泼,眉眼间甚至带了一丝苦意。

第30章

当刘明跟宁清说,让她也去林总的饭局时,这个饭局,要么是项目负责人,要么是管理层,虽然给她添双碗筷也有位置,但她还是问了句,一定要我去吗?

刘明恨铁不成钢,要是旁人,这么好的跟人打交道的机会,早赶着上了。他瞪了徒弟一眼,说不然呢?难道要人家特地来请你过去吗?

他没说,是林总随口提了句,我在工地遇到的那个女孩,来的吧?

饭局这天,临下班前,看见宁清还是白天的打扮,上身是一件条纹针织,配了条白色西装裤,椅子背后挂了一件版型硬朗的黑色外套,刘明问了句,“你就穿这身去?”

宁清看了眼这身打扮,“有问题吗?我觉得还挺正式的啊。”

“没问题,就是......可以的。”

这身衣服还是宁清新买的。那天跟蒋月闹得不愉快后,她冒着小雨外出看电影。结束时,外面雨下得颇大,就在商场里转悠等雨停,难得在商场服装专柜里试了好几身。

爽快付钱后,出了商场雨停了,雨后空气带着凉意,她骑了很久的自行车,到家时心情莫名畅快了。她从不会让自己长久地陷入糟糕的情绪中。

若渴望被人怜惜抚平皱眉,却不知,自怜没了观众,很可能是东施效颦。

难过只是偶尔,幼时啼哭有父母的无条件迁就,长大后得学会买糖哄自己开心。

到了饭局,人都来的差不多,正在为座位顺序客套地寒暄。

宁清站在角落里等他们落座了,再挑剩的自己坐。

“林总来了。”

宁清往门口看去,林夏一身灰色西装,身材瘦削,耳朵上别着一对钻石耳钉,熠熠发光。短发,人很干练,气场强大。

设计院这一群中年大老爷们平日里的傲慢一扫而空,都在客气地跟林夏打着招呼。

“林总,来坐这。”建筑部的头儿王伟招呼着,餐桌的主座肯定是林夏的。

林夏锐利的眼扫视了一圈,落座之后,对刘明说,“让宁工坐我旁边吧。”

众人的眼光看向院里这个画图的女孩子,一时疑惑为何让她坐在林总身旁,难道是什么远房亲戚?这个女孩子也没人情世故上该有的推辞与谦让,不知道这种饭局的落座顺序都是论资排辈的,竟然就直接坐了过去。

宁清显然不擅长场面上太极拳似的反复客套退让,坐下后,跟林夏打了招呼,“林总晚上好,你今天真漂亮。”

“难道上次在工地很丑吗?”看着邻座女孩一时的愣怔,林夏哈哈大笑,见多了人情场面,是看客,有时也是演员,自己实则欣赏这样落落大方的态度,“谢谢,你今天的穿搭很有品味。”

饭局开场,照例被吹捧一番后,林夏开了口,“我爸爸对展览馆的设计要求高,让设计院的同事反复修改,辛苦你们了。后期图纸定了,施工时还要你们多把控。”

“不辛苦,是我们应该做的。林董事长大局和细节都抓得紧,他的展览馆,要求再怎么高也不过分。”

林夏听了心中想笑,这是建林集团的展览馆。如果真是他的个人馆,是不是人死了比较好?列个丰功伟绩以供悼念,还能顺便当灵堂。

这人果然是个行政办的,马屁拍过头了还自以为会说话,但她只是笑着看着对方。

“施工把控这一块结构部经常跑,这事交给刘明。刘工这个人做事就一句话,让人放心。”

无论何种工作,做事让人放心,都是一句很高的评价。太多人连不给旁人添麻烦都做不到,更别提把控全局和解决危机的能力与担当。

而刘明是个聪明人。什么叫聪明人,工作中能把比自己高两三个级别的人与事琢磨明白,就已经是人中龙凤的聪明了。

“林总你放心,我必竭尽全力。”刘明看了眼正在低头看餐桌上食物的徒弟,大家都没动筷子,她这是在望梅止渴了,就知道吃,“况且还有我徒弟在,小宁要求严格到吹毛求疵了都。”

大家伙都应景地笑了,“咱这个行业,没什么容错率,就得严格啊。小宁做事的确靠谱,也不看是哪个师傅带出来的。”

场面话过后,陆续上菜,黄汤下肚后,饭桌上也闹哄哄的各自吹着牛逼。林夏早已对这种饭局失了胃口,看着旁边的宁清正在吃芥蓝,细嚼慢咽,她的侧脸很美,可与照片中十几岁的她截然不同,“宁工是京州本地人吗?”

“不是,我是维州人。”宁清看向林夏,“您叫我宁清就好。”

“维州啊?那儿有个高中挺有名的,好像叫一中。我有个侄子也在维州呆过,就是在那学校上的。”

“对的,一中是挺有名。”

一本上线率在90%以上,这样的数据放全省都是排得上名号。

“那你也是一中的吗?”

“是的。”

“你还挺低调,我不问都不说自己是一中的。”

宁清笑了笑,“这不是混太差了,怕折煞了一中的名头嘛。”

实则她向来没什么集体荣誉感,毕业后还顶着学校的名头卖弄,实在是可怜。赵婷还跟她说过,曾经欺负过她的王宇,毕业回家相亲都要跟人强调自己是一中的。因为他大学很垃圾,工作又一般。

到底是多年前的照片,还有有认错的风险,都在一中了,那肯定是八九不离十了。

“你这还混得差?”这一个玩笑把她身上的距离感驱散,林夏也用公筷夹了芥蓝,边吃边问,“在设计院工作几年了?”

“今年满三年了。”

“有考虑换份工作吗?”三年是个转折点,毕业从任人定价的职场新人,到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人脉资源,站稳了脚跟且具备了一定的议价能力,是离职的高发阶段。

林夏的这随口一问,可把宁清给纠结到了。甲方在饭局上问这个问题,什么意思?

设计院是乙方,行业内一部分人是想着跳槽到甲方的。这种选择宁清当然考虑过,她在设计院一年拿这么多钱,几乎是放弃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