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省城家庭娇宠独生女[年代] 第161节(2/2)

她作为新媳妇儿,婆家对她越好,她就越得勤快,情分都是处出来的,她不能仗着婆家对她好而两手一摊,什么活都不干,就等着饭送到嘴边,要真的是这样,时间久了情分肯定就都耗光了,毕竟谁家都不想娶一个祖宗进来。

再者说,这个年代的懒媳妇是遭诟病的,毕竟对女人总是严苛一点。这街道里,家家户户大门都是天天敞开的,从门口路过一看,就能大致看到这户人家,家里正在干什么,到底是谁在干活,哪家要是娶了一个万事不干的懒媳妇,绝对是少不了说嘴的。

沈慧娟虽然性子泼辣强势,但是从小生活的社会环境如此,认知也是比较传统的,觉得这做媳妇的的确是跟在家里做姑娘的不同,是得勤快一点。

所以在嫁了人到了婆家之后并不排斥要干活这事,甚至在嫁人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等嫁过去就把做饭这事揽下来,总不能她不做饭,让婆婆做吧?她婆婆现在也没有退休,也是有正经工作的。

只不过事情跟她想的不大一样,她是国庆的时候跟虎子结的婚,到现在四个月了。这四个月里,在她还没有怀孕之前,的确是要做饭的。

只不过也不是天天做,而是她和婆婆轮着做,准确一点的说,是她与丈夫虎子和公公婆婆四个轮流做。

在这个家里,没有男人不做饭的说法,她的丈夫虎子还有公公都是会做饭的,虽然做饭手艺并不是特别的出众,但是也达到了普通人的水平,做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式足够了,就连厨艺最差的黄姥爷,在黄姥姥偶尔下厨做饭的时候,也会默默的去帮忙打下手,洗个菜择个菜的。

还有黄从云和程金华他们这虎子的小姨和姨夫,平常也是隔三差五的来做客,每次过来的时候,要是看到厨房里的菜还没有做好,也都是毫不含糊的夫妻,两人一起进厨房,跟着一起做饭的。

反正只要是这个家里女人去厨房做菜了,男人肯定也是不会闲着的,他们都很自觉的跟着媳妇儿进厨房。自从她嫁进来之后,就从来没有见过男人坐在桌边擎等着吃的情况,

她嫁进来之后做的每一顿饭,都是虎子在一旁陪着的,甚至有时候她来例假身体不舒服,那一个星期她连水都不用沾,衣服都不用自己洗,虎子都一手包揽了。

有时候她还怕婆婆看见了会生气,毕竟这男人帮女人洗衣服在这会的人看来就是怕老婆懦弱没胆气,说出去都是要被笑的,而且哪家的婆婆愿意自己的儿子对媳妇低声下气帮忙干这干那的?

但是她发现自己完全想多了,婆婆从来都是看见就当作是没看到一样,半句话都不多说的,甚至她有一次还看到公公大清早就蹲在水井边给婆婆洗衣服,在这之后,虎子给她洗衣服她也就很淡定了。

而在发现了她怀孕了之后,婆婆连轮流的做饭都不让她上手了,每天她一下班回到家只需要好好休息就行。

所以说她嫁进这个家里来,真的是过得非常舒心了,这个家里没有一处是她不喜欢的。

以前她还没嫁人的时候,身边不少婶婶大娘都说,这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条路,一定得选好了。现在看来,她这第二条路应该算是选好了!

就连每次回娘家,她妈都经常会很庆幸的说:“慧娟,你算是嫁对了,妈再也不担心了。这黄家的确是个厚道人家,当时但凡你跟虎子错过一点,嫁进别人家,哪里能过得上这个日子?

现在这大多数人家我恨不得让新进门的媳妇当牛做马,把全家的活都揽过去才算完,你是我第一个孩子,我从小就疼你比疼你弟还多,要是把你嫁到那种人家去天天干活,伺候一家老小,我这心得疼死。”

也正是因为沈母知道闺女在黄家过的实在好,人家拿慧娟当亲闺女一样疼的的,虎子也对闺女好,真真正正一条心的,所以每次虎子这个女婿过来,沈母都热情极了,对虎子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亲热。

反正对于沈母来说,既然人家拿她的闺女当亲闺女疼,那她自然也能把人家的儿子当亲儿子疼,闺女儿子都是这当娘的身上掉下的一块肉,这一辈子做那么多事,不都是为了闺女,儿子过得好吗?

至于黄家为什么会这样,男人都这么疼媳妇,说实话追根究底还是黄从云和程金华他们夫妻俩的功劳。

程金华从年轻结婚还没有闺女那时就已经开始对媳妇好了,当时他一穷二白黄从云还是嫁给了他,这情分他一直都记着,不对媳妇好对谁好?平常给媳妇洗衣服在家里做饭的,都是一手包揽的,从不在乎外面的人怎么说嘴。

而蒋顺他跟程金华以前是战友,现在又成了连襟,这事事也是比照着来的,总不能差太多,再加上他以前刚结婚没多久就当兵走了,后来退伍回来媳妇也跑了,算的上是没正经跟女人过过几天日子的,所以对如何过日子也不大懂。

现在和黄从芬结婚了,作为丈夫该做些什么怎么做,他全都是照着程金华这个兄弟连襟来的,毕竟在蒋顺眼里,程哥日子过得那么和顺温馨,肯定比他懂该如何过日子,跟程哥学准没错。

所以蒋顺自从和黄从芬结婚了,学着程哥这个前辈,对媳妇好的不得了,从没有那种回家一坐万事不管的做派,再婚之后的日子也过得和和美美的。

而虎子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也自然懂得疼媳妇的道理,再加上本来性子就老实,这就更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了,反正万事都跟姨夫程金华还有蒋顺这个爸学着怎么做,对媳妇从来不说重话的。

作者有话说:

第249章 来请补习

这会儿,黄从芬和蒋顺夫妻俩在厨房做饭,其他人都在屋里一边烤着炉子一边说着话。

本来黄从云和程金华他们也需要跟到厨房一起打下手帮着做饭的,以前每次过来都是这样做。只不过这次因为他们带着月月来,黄从芬便直接大手一挥让他们夫妻俩在屋里好好呆着,不用去厨房了,毕竟月月这才回来,他们就在屋里陪月月跟黄姥姥还有黄姥爷他们吧。

程荔月这会儿在屋里跟姥姥和姥爷还有虎子和嫂子他们讲自己在学校里的事情,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对大学生活很感兴趣,这会儿听陈悦讲的津津有味。

因为知道月月京城那边上大学在裴家住了一学期,人家对月月也更是多加照顾,再加上人家也不缺钱,给钱肯定不收,于是黄姥姥就道:

“等你下学期开学回去的时候带点山货回去吧,到时候我跟虎子他奶奶说一声,让她帮忙收一些山货上来,他们那边有山,每年都能收一堆山货下来,这些东西京城那边肯定没有,都是山里的,带给人家也是咱们的一个心意。”

虎子在一旁听了,一边点头一边说道:“那等我年后去拜年的时候跟堂叔他说,堂叔他作为大队长,每年都要带人进山去收一波的,我让他给多留一点。”

“嗯,那这事就交给你了,对了,正好把咱家里不用的那个收音机票一起带过去,他们那边不是也有信号吗?正好用得着。”

程荔月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黄姥姥就已经三言两语把这事给安排好了,最后她只有点头的份了。姥姥也都是为了她考虑,程荔月自然是领情的,这会儿当然也不会驳姥姥的话。

“你们家月月回来了啊?这是放假了吧?我刚刚一眼就看到你孙女回来了。”就在一家人说话的时候,外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看着堂屋里一家人都坐着,便自顾自地从大门进来往这堂屋里走过来。

黄姥姥看着外面的来人,一边低头小声对月月说道:“一会儿你不用多说什么,别理,有姥姥在。”然后就起身迎了上去说道:“呀,是狗蛋奶奶啊,你们家吃了吗?”

程荔月听到姥姥突然来了那么一句,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她信任姥姥,反正姥姥总归是不会害她的,于是就坐着跟虎子还有嫂子他们继续说话,没有管外面那个不认识的人。

狗蛋奶奶一边朝着黄姥姥身后的程荔月望去一边说道:“没吃,一会儿回家再吃,现在我是为了正事来的,你们家月月这不是放寒假了吗?反正也没事,给我们家狗蛋补习一下怎么样?我们家小提琴都买好了呢!时间也不长,就一个月,肯定不耽误月月过年的。

到时候呀狗蛋被选进了少年宫,我们请你家月月吃饭,还给她包一个红包呢!”

自从七三年之后,每年少年宫那边都会搞选拔录取一些学生进去学音乐,等学成了之后还包分配,小小年纪就能拿工资了。

这样的好事不少人都眼馋,学音乐包分配有工资还能避免下乡,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想着送家里孩子去参加选拔选一选,要是被选上了,这以后日子绝对错不了。

事实上,自程荔月一届往后开始的少年宫学员的分配去处都没有她们那第一届的好,毕竟选拔第一届的时候是真的缺人,极度缺人,所以才会培训半年不到,就直接分配到了各大院团去补充新鲜血液了。

而在她那一届之后到现在,已经三年过去了,选拔了三届学生了,每年录取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毕竟各大院团人员已经趋向饱和了,除非有特别优秀的苗子,不然很少能有从少年宫一出去就能当团员拿工资的,大多数都是分配的去处都一般,工资也低的很,待遇越来越差了。

只不过就算这样,依然有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毕竟不管怎么说,这要是能选上了,也就算得上是铁饭碗了,可不比等着顶替爸妈的工作进厂当工人或者下乡要好?

而这边街道黄姥姥家又出了程荔月这么一个例子,就更是活招牌了,从开始进少年宫又被分配到文工团,现在又成了工农兵大学生,发展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