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典:一篇写着玩的背景资料(2/2)

燕王剿灭政敌之后,陇右李氏和朝廷的关系实际上非常紧张。然而朝廷迭经动乱,并无余力管理边疆地区,更不可能动摇门阀在边陲地区的影响力。边疆各州郡实际上处于半自治状态。此时,兵变之前已经成年的允帝后代已被悉数诛灭,燕王出于稳固人心的需要和对中国儒家道德的有限尊重,容许了几位年幼皇子的存活。朝廷终于迎来相对的和平。

皇帝的健康和精神状况在这二十年间不断恶化。而在兵变中存活的允帝后代在此期间纷纷成年。当中的一两位显露出了对旧臣的影响力。有许多迹象表明,朝廷的再度更迭可能不再遥远。在这个背景下,实际掌握朝廷军事力量的家族做出了不同选择。鸣州卫氏选择固守北疆静观其变,而陇右李氏重新回到了西京这一权力中心。允帝的第五子赵王在朝臣中享有较高人望。然而出于一些尚不明确的原因,当时鳏居的赵王拒绝了陇右李氏联姻的邀请。

发生于公元xxyz年的宗庆殿之乱是这一阶段矛盾集中爆发的体现,在这一次主谋不明的刺杀活动中,赵王的政治生命惨遭终结。在随后的一系列巧合或安排之下,允帝的第六子宁王代替其显然更具影响力的同胞兄长,与陇右李氏的女儿结婚。

就在陇右李氏的行动初见成效之时,门阀在北方的另一个代表却遭到了几近致命的打击——公元xxyz年的冬天,北方王廷展开了针对鸣州的军事计划。虽然鸣州卫氏并未因此被剿灭,但自此失去了对北方防务的主要控制权——肃帝反常地将关陇贵族的力量引入这场战役中,使后者攫取了鸣州及其布防军队的实际控制权。与报偿的丰厚相当,陇右李氏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此次战役中,陇右李氏失去了几位重要的家族成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就是李璘。这位年轻的将军是凉国公与其夫人的第叁个儿子,一直以其忠勇的品格和极高的军事才华被陇右李氏所看重,更被许多人视为当时已过盛年的凉国公的最佳继承人。在李璘死后不久,秦人获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而瀚海关,秦人最负盛名的险要关隘,在此战中被焚毁,且在此后的一百余年时间内一直未被重建。有人因此认为瀚海关的焚毁改变了秦边境布防的基本原则,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一事件影响是有限的,因为瀚海关在其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就已经失去了其主要功能。

在此之后不久,宫廷中一位出身于陇右李氏的妃子诞育了一位男性继承人。然而很不幸的是,这个本可以改变秦此后源流的小男孩体质十分虚弱,在诞生约一年后病死。有关类似事件的具体记载,请参阅《无言的婴孩——秦代宫廷儿童的疾病与死亡》。

没有证据表明这一幼儿的早夭对包括陇右李氏在内的关陇贵族造成了决定性影响。还有学者认为,关陇贵族与朝廷之间的自治权分配并不能概括肃帝一朝的全貌,河北贵族与关陇贵族之间的斗争也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