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疾 第34节(1/2)

摁捺下激动的心情,穆零想了想便答道:“工部已在查那些兵刃的出处,刑部也在审问那些被抓的晋人,应能从口中审讯出些有用的信息。不过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潜逃的晋人,同时将与他们勾结之人一网打尽。以微臣愚见,晋人的藏身之处必在京郊附近,可派人暗访京郊各处村落农庄,询问有无一直招工或修整园林的人家,毕竟千余生面孔就算是分批进入的大景也依旧容易被村民察觉,休整和招工正是最容易掩盖人来人往的借口。”

元修点头。倒是与阿青想的差不多。

“既如此,就按你说的办,暗查京郊庄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元修大手一挥,一块令牌丢在穆零手里:“御林军和五成兵马司随你调动,只要此事做得好,五成兵马司的总指挥使就是你的了。”

总指挥使官居正四品,这可不止是官升三级的待遇了。穆零毫不掩饰脸上的惊喜,端端正正的叩首道:“微臣定不辱使命,为陛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第59章 元珏

穆零一通明察暗访, 果然查到了与北晋勾结之人的蛛丝马迹。而在他拿到确凿证据回禀陛下之前,元修已经先一步已经知道了到底是谁在背后谋算这一场阴谋。

“……所以你确定这全是管家与夫人所为,与你父亲并无瓜葛, 甚至你父亲对此全然无知?”皇帝陛下眼神阴郁, 巨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直让跪在他脚下的孩子脸色又煞白了几分, 摇摇欲坠的强撑着没有趴下。

这孩子姓元名珏, 正是赵相挑出的六位皇嗣预备役中的一员。他祖父是文帝元谨登基后才脱离北晋元氏投奔南景的元氏族人之一,因颇有才干很受文帝重用,及明帝继位后还当了一阵子宗正。他父亲虽是祖父唯一的血脉, 但资质平庸又体弱多病实在不适合混官场,明帝看在同族的面上令他家三代内不必降爵, 依旧以侯爵之位发放俸禄薪水, 至少一家人衣食无忧也算体面。

赵简在选拔过继的嗣子时十分看重孩子们的心性, 这位元珏就是他看好的人选之一。元珏无论文武功课在几个孩子里并不算拔尖, 但是非分明而不刻板, 主意正执行力强, 凡事并不强求圆满而知道两其相害取其轻,在赵简看来就是成为帝王必须有的权衡之术。

而今日, 这个九岁的孩子单独找到陛下,诚恳的跪地向他告发自家管家勾结北晋元氏包庇晋人谋害忠烈王。他虽一时拿不出实证, 但已经旁敲侧击的问过家中下人并一一印证,基本确定管家收容晋人刺客所在的庄子是哪一个,请陛下派兵前去捉拿。

元修饶有兴致的看着他。他自然分辨的出这孩子并未撒谎,但依旧好奇为何这孩子会直接找到自己和盘托出——哪怕当真是管家所为, 他就不怕皇帝盛怒之下迁怒他们全家, 让他们全家都跟着遭殃么?

毕竟元修可不是什么好名声的皇帝, 尤其是涉及赢氏一族,皇帝陛下抄的家斩的首可不在少数。

这孩子显然不是愚守正义不惧生死的性子,他既然选择如实相告,说明在他看来告知陛下的危险和后患至少比隐瞒和假作不知要小。甚至或许在他看来,他的行为几乎算是戴罪立功,能够得到陛下的宽恕?

可元修是什么恶趣味的人。他实则也猜到此事大约和京中的元氏族人有关,毕竟能得到晋人的信任,在京郊有庄子能和晋人暗中往来,还能接纳如此多晋人而不被发现的,元氏族人正是最好的选择。

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总是有些犯贱的狗才,哪怕跟着文帝这一支过上了好日子,本家只要勾勾手吹个口哨,那些狗腿子依旧会不计前嫌的扑向本家的怀抱。更别说其中应还有晋朝赵氏许诺的诸多好处,有二心者叛变也是不足为奇。

他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家,或者哪几家,更想知道他们既然决定叛变,是不是也做好了承受他怒火的准备。

若是按照他的法子,大可以直接京中的元氏族人全部送进昭狱严刑拷打,其中无辜者就算要恨也不必恨他,而是该恨那个勾结晋朝引得他发疯的人,最好是恨的咬牙切齿不死不休,也让今后想要做此尝试的族人好好掂量掂量这般冒险是不是值得。

但阿青觉得牵连无辜不好,他就不牵连无辜。阿青觉得要抓贼抓赃,他就让穆零去找贼赃。总归只要阿青好好的在着,这些细枝末节于他而言也并不重要。

却没想到一个孩子给了他惊喜。面对皇帝陛下咄咄逼人的讯问,元珏并未像他预料的惶恐不安或大声喊冤,而是认真想了想才点头答道:“小子肯定此事与家父无关。小子不敢自夸家父如何忠君爱国,但家父自三月前病重,这一个月来几乎半数时间都在昏迷乃是事实,太医院的庄太医和李太医都可证明。如今家中大小事宜皆是继夫人和管家管着,小子打听的那两个庄子其实是管家做主买下,家父甚至并不知道有这两项产业。”

元修便明了。这孩子之前说的明白,这位管家名义上是管家,其实从血缘说来算是他爹的堂弟,是他的叔叔。只元珏的祖父正经是他曾祖纳的良妾所出,而管家的父亲却是元珏曾祖与家中舞姬春风一度的结果。元珏曾祖并不认可管家生父的元氏子弟身份,因此管家生父随母亲入了贱籍,充作元家的家奴,到管家这一代便依旧是家奴。

这种父亲不认的孩子随母入籍为奴的情况在世家并不少见,毕竟世家养着的乐伎舞姬都是充作货物可以互相赠送的,谁能肯定?????她们与哪个男人好过,生下的孩子又到底是谁的种?给个奴籍总好过送到济孤院里听天由命,若是家中开恩垂怜还能读书习字,往后当个庄子铺子的管事,或是给哪位主子当个管家,一样能有好日子过。

元珏家这位管家就是这样情形。元珏曾祖不肯认下管家父亲并非不认这个儿子的血脉,而是丢不起和贱籍舞姬生下孩子的人,然好歹是自己的种,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顾。因此管家父亲打小儿就名义上充作少爷们的陪读小厮,其实是与少爷们同吃同住同学习,除了没个少爷的名号,衣食住行上与少爷们全无不同。

元珏祖父与管家父亲在家中的关系一直不错,然随着管家父亲渐渐年长,愈发对自己的身世耿耿于怀导致年过而立就抑郁而终,临死前将儿子托付给元珏祖父照料。是以到了管家这一辈便和他父亲一样,名义上是家里少爷们的下人,实则和少爷们一样待遇,甚至元珏祖父去世前还觉得元珏的父亲身体不好耳根子又软,索性将家业托付给更加精明的管家照料。

可人就是这样,并非你对他好他就觉得你是好人。管家的父亲许还只是自怜哀怨,到管家这里已然是愤愤不平的心理扭曲,尤其是家中大权都掌握在手里,更是完全将自己当做主人,自然也就更不把元珏父亲这病秧子看在眼里。

元珏父亲许是当真耳根子软,许是被管家蒙蔽了双眼,又许是已经无力反抗管家的安排。在元珏生母去世后,几乎是完全由管家做主娶了如今这位继室夫人。继夫人才进家门不到半年,元珏父亲本就不算好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这两三个月更是几乎隔天就要请太医了。

元修低头看着元珏,小孩子紧张的微微发抖,显然并不想表现出来的这么勇敢。他心中了然:这孩子是明白的,哪怕他举报有功也可能被陛下迁怒,但他宁愿赌也要借着陛下的势扳倒如一座大山一般压在他头上的管家和与管家不清不楚的继夫人,这两人若是不除,他和父亲依旧难逃一死。

是一个审时度势又敢于一搏的孩子。元修心中叹道。元珏并未跟他卖惨,也没有信誓旦旦的赌咒发誓,却明了清晰甚至可以说十分现实的举出人证物证,再以卑微的态度迎接陛下旨意的降临。

不得不说这般态度取悦了元修——至少他不反感,甚至欣赏这孩子的勇气,心中对这一家子也并无怒意。或许对元珏他爹还能有些怒其不争,但也绝不是把他们父子俩与谋害阿青的凶手混作一堆,至多不过是感慨犬父出了个虎子,这小子着实是被爹拖累了。

“既然你笃定,那就按你说的办吧。”元修一抬头,正好看到跟在陈公公身后等待传召的穆零,索性一伸手指道:“你给那位小将军带路,带他去抄了那两个庄子。若真能抄出逃脱的晋人刺客,此次朕就记你一大功,许你向朕随意提一个要求。”

哪怕是对小孩子,元修也依旧留着心眼儿,只说随意提要求,可没说提了自己答不答应。小孩儿虽是成熟早慧,一时倒也没察觉堂堂皇帝陛下还玩这种心眼子,又惊又喜的抬头应喏,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

穆零正盘算着如何言简意赅的向陛下汇报自己调查的结果,没想到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就被陛下打发出来。与眼前七八岁的少年对视了一会儿,少年先自我介绍姓甚名谁,又将陛下的旨意再重复一遍。话才说一半,穆零已是完全明白了,急忙问道:“小公子是博林侯世子?您说的两个庄子可是李家村三里外打着元庄匾额周围种了一圈子香樟树那个,和李家村与周家村中间那个围了高高的围墙里头一直还在修建的?”

晋人狡兔三窟的分了好几处藏匿,除了元珏世子提到的这两个庄子,穆零还查到周家村村头数起第二户的王铁柱家。按照他的推测,这三个地方应有地道相连,除非三处同时被围剿,否则都有可能让晋人有漏网之鱼逃出生天。

穆零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先来禀告陛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手里头不过南城兵马司的些许人手,并不够他将这三处都围的水泄不通,更何况那两个庄子还都是元姓侯爷家的产业,不先禀过陛下,他也不敢随意对宗室勋贵下手。

他且想不通元侯爷对外一副病歪歪随时要升天的模样,没想到私底下玩的这么大!脑补了一堆阴谋论不知该如何提醒陛下,到头来根本是自己想太多,元世子已经先他一步向陛下告了那刁奴的状了。

他这边一时转过好几个心思,那头元珏听完他的问话便连连点头,心中却又是惊又是惧。他原以为是自己打动了陛下,原是陛下早就查到了这两处!

陛下果然高深莫测!小少年在心里重重的记下一笔,对元修的崇拜之情再次高涨。面上勉强维持着镇定试探道:“原来将军已经知晓,倒不用小子多此一举的给将军带路了、就请带兵查抄两处,将歹人都抓起来审讯吧。”

第60章 查出结果

当大景的征夷军将晋人藏身之处团团围住时, 这些深陷彷徨焦躁的刺客反而终于定了神,义无反顾的与征夷军的将士展开殊死搏斗。

而结果自然是螳臂当车,这些晋人死的死伤的伤, 但凡还有口儿活气的都被扔进昭狱由里头的审讯高手严加讯问, 定要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无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元珏府上那位一手遮天的管家元守信也没逃脱昭狱里脱一层皮的待遇。他先是一股脑儿将罪责推在元珏父亲头上, 只说自己是按照家主的吩咐办事, 被戳穿后又是一通严刑拷打,直到他在剧痛中彻底崩溃,将所有怨恨与真相都抖落了出来。

与元修猜测的无差, 这位元守信元管家从不觉得元珏的祖父与父亲对他们父子有什么恩情好意,反而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炫耀和鄙夷。在发现元珏父亲软弱可欺后, 元守信野心勃勃的谋划着取而代之, 最好是让元珏父子死于非命, 他便可以鸠占鹊巢。

好在元珏生母聪慧贤德, 在家中颇有威势。她在时元守信尚不敢有大动作, 及元珏生母病逝, 元守信立刻开始对家中的大小主人下手,继夫人刘氏正是元守信的相好, 半年前嫁入元家时已怀了元守信的孩子。按照元守信的计划,等这个孩子落地确认是个男孩儿就能让元家父子去死一死了。

要不是正好碰上赵简挑人把元珏送进宫中, 只怕这会儿元珏的坟头草都一尺高了。元珏的父亲却没能逃过元守信的毒手,他日渐病重就是元守信在他日常饮食中下了药。然元守信也知元珏一日在宫中,他的计划就一日难以实施,就在他烦躁不安之际, 北晋的间谍通过元氏本家负责买卖的大管事找上了门, 道只要元守信能帮着晋朝的刺客刺杀了镇北军主将赢将军, 北晋便作保他能以元氏子孙的身份回到元氏本家,继承他祖父留下的全部身份和财产。

这些间谍背后之人正是北晋名将李儒深。他深知北晋如今内忧外患,朝堂与世家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越发凸显。若想要突破困局,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穿列城一路南下吞并南景的大片良田土地,唯有把盘子做大了才能让所有人满意。镇北军就是横在北晋生死关卡上的一道天堑,越过了便云高海阔,越不过便只能在内斗中不断消耗直到国破家亡。

而作为一个与镇北军缠斗近二十年的军人,他更知道镇北军的可怕。及他被南景皇帝一通国书责问逼的差点儿下大狱,更明白如今的镇北军与南景皇帝一条心,只比当初赢威在时更难缠。

但这支队伍同样有弱点——就是陛下无条件信任、镇北军也无条件信服的统帅赢氏。或许她并不直接影响镇北军的战斗力,但只要这最后一位赢氏遗孤殒命,镇北军就将成为朝堂上竞相争夺的一块香饽饽,哪怕镇北军内部再怎么团结一致也挡不住南景各方势力的拉拢分解。

其实这一条差点儿就实现了——在“赢青玥”宣告身份之前,南景的朝堂因镇北军的归属和镇北将军的人选已经吵过无数次。虽每一次都被南景的皇帝镇压下去,然朝堂的不满也在慢慢积蓄,或许积蓄到某个临界点,就将成为南景君臣之间绕不过的裂缝,总要逼着那一边低头。这种妥协产生的怨恨不满,也将成为他可以施为挑拨的绝好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