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 冤种九福晋重生了 第71节(1/2)

秦晚以为邹氏也会一起来。

赵氏福身回:“今儿个医馆人多些,所以婆婆便没过来。”

秦晚示意她起身:“我这位朋友,身上不太爽利,你帮她看看。”

赵氏早就瞧见旁边有个带帷帽的女子,便让人去马车上把她的药箱取来。

秦晚把东暖阁留给她们,亲自放下帘子,便掩了门出去。

一番诊脉、检查后,赵氏道:“这位夫人想必以前一直很好,只是产后护理不当,生出炎症。”

十四福晋觉得这个赵氏虽然年轻,但竟真的有几分本事。便问:“你可能看出我生产多久了?”

“瞧恢复的程度,应该有一年了。”赵氏其实还拿不太准,只能猜个大概。最近这个把月,凡是来看下身之疾的妇人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检查。每次检查都是婆媳二人一起,邹婆婆接生多年,对女子私密部位的了解,远超赵氏。

是以,这段时间,邹氏教了赵氏很多东西。

以前婆媳二人在家里也一边制药一边讨论这些方面的东西,但当时毕竟只是空说,所以赵氏有些地方摸不太准。但这段时间见到了那么多病患,又听邹氏这个经验丰富的接生婆婆讲了许多,她的医术明显精进。

眼下三月份,十四福晋是去年四月生的,赵氏蒙的很准。

十四福晋心里对脱衣检查的最后一丝丝抗拒也没有了,她很是认真的问赵氏:“如今要如何医治?多久能好?”

先前十四爷来她房里一回,可是她有些痛,夫妻俩都败了兴致。如今她瞧见后院那几个小妾就一肚子火。

赵氏已经从她的药箱里取了镊子、棉球、竹制器具等物:“快则半个月,慢则两个月。”

“这么久?”十四福晋不想天天去医馆上药,总觉得丢人。

赵氏无奈道:“若天天来我们医馆上药,效果比开了药回家自己用好得快。所以半个月大概就能好。若开药自己回家用,您不得其法,自然见效慢。”

十四福晋才不要去医馆,连忙道:“你教教我,我拿了药自己回家用。”

赵氏便先给她上了一回药,又道:“我药箱里的药很少。明儿个夫人可以派人去医馆取药,五副汤药隔日煎服,十日的药水外洗加内用。就按着我方才的方法操作,用药后最好平躺两刻钟。对了,棉球要妥善保存好,千万别弄脏了。”

十四福晋舒了一口气。

“十日后您还需复诊。”赵氏道:“万一您方法不对或者见效很慢,我还需再调整药方。夫人心火旺,切记不要怄气。”

十四福晋觉得赵氏的道行不浅。

天色已晚,知道赵氏来是要和秦晚回禀的,十四福晋便告辞。

进了屋,秦晚听赵氏说了一下最近的情况,点点头:“不错,越来越好了。”

赵氏捋了捋鬓边的碎发,笑道:“先前人少,民妇总觉得对不起您的栽培,如今可算松了一口气。只是目前来求医的,基本都是家境普通的妇人,达官贵人家的太太夫人们,今儿个倒是头一遭遇见,还是在您院子里。”

“无妨,慢慢来。”

“不过今儿个有位姑娘,很奇怪。”赵氏道:“这姑娘是来治葵水不调的,她每个月都痛得厉害,且不规矩。民妇接诊时,只觉得姑娘皮肤十分细腻,别的倒没什么。便没放在心上。”

“但是,您找的那个几个把守医馆的嬷嬷可真厉害,一眼就瞧出来那位姑娘绝不是普通人。便派人悄悄跟过去瞧了瞧。竟是宫里出来的。”

作者有话说:

·依旧100个小红包,季榜已经爬到23名了,马上就能上榜了,大家冲压!

第55章

“宫里出来的?”秦晚想起来先前邹氏和赵氏婆媳二人来回禀时便已经提过, 宫里的宫女嬷嬷也有来求医的。

古代的卫生条件和生活条件有限,女子本就容易发炎。再加上宫里的嬷嬷宫女干的是伺候人的活,很难有机会能好好打理自己。更何况给人做奴才, 除了少数得主子青眼的、或者跟了个和气主子的, 哪有不受气的。

是以光来治葵水不调和炎症的, 就能撑起慈仁医馆六分之一的业绩。

这些先前已经汇报过。邹氏不是多话的人,所以今儿个这姑娘绝不是宫女。

“她那葵水不调严重吗?长什么模样?瞧着多大了?把守的婆子是怎么分辨出来的?”

“很严重。她戴着帷帽来的。掀开帷帽时,民妇只顾着看她的舌苔和面色, 没仔细看五官。只隐约记得模样颇为清丽。不过她的花盆底上缀了一颗珍珠。婆子说这姑娘瞧着袅娜慵懒, 皮肤白的像雪一样, 唯恐医馆伺候不好, 得罪了贵人, 才从隔壁九爷的铺子叫了个人跟过去看看。”

邹氏想了想:“那姑娘没直接回宫,进了前门大街那边一家万蚨瑞绸缎庄后,从后门换了马车才回宫。”

“万蚨瑞绸缎庄。”秦晚记住了这个名字, 准备回头派人去查查。看看到底是宫里哪个公主需要到宫外来看葵水不调。

对方的葵水不调之症很严重,出宫一趟不容易,秦晚觉得这个小公主要么是来单纯来碰碰运气;要么就是借着来看病的名头来打探虚实。

但别管到底是什么目的, 宫里的女人们看病难都是事实。

秦晚已经在想两件事。第一,回头她可以试着和宜妃商量一下,由宜妃出面去帮宫里的女子求个恩典, 以后每个月固定一个日子, 让赵氏和邹氏专门进宫去, 在某处设一个房间,专门帮宫里的女人们医治。这样做, 既能多多少少能减去宫中女子的痛苦;也能帮慈仁堂快速把名头打响。

第二, 她得长个心眼。万一对方是别有心思, 她需早做准备。

秦晚在开医馆之前,就想到可能有一日要面对这样的情况,所以现在并不慌乱。

在心里打算好之后,秦晚对赵氏道:“凡是来的病人,你们务必把每一份脉案都记录清楚。先前你总结的这些病例我虽看的眼花,但能看出来你花了大心思。后面那些正在培训的妇人,可以挑识文断字的培养起来,给你打下手。”

“将来把这些病症全都分门别类整理好,你也编写一部像金匮要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医书出来,让天下的大夫们都瞧瞧,他们以前所谓的‘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都只是自己医术不到家而已。”

赵氏被秦晚的话激了一下。先前秦晚让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定期总结脉案来回禀时,一开始她只以为秦晚是对医馆负责。和婆婆很是感慨了一番“九福晋秉性真好”后,她就很认真的白天治病记录,晚上总结分析,偶尔和婆婆讨论。

但随着时间推移,赵氏发现秦晚的要求,可能还有深意。她以为这层深意大约是为了培训后面那些学徒容易些,也是为将来把慈仁医馆开遍大清做准备。毕竟这医馆的一切花销都是九爷拨过来的,九爷是个生意人,肯定要赚钱。

直到现在,赵氏才知自己太浅薄。九福晋竟然有意要助她编写一部医书!

这是何等的知遇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